感觉澶渊之盟很屈辱,为什么还有人认为这个盟约很成功?
更新时间:2022-05-03
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1005年缔结的盟约,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入侵大宋。宋真宗在主战派寇准的力主下,亲临前线,竟然一举打败了辽军。面对这种局面,辽国企图谈判,没有想到打了胜仗的北宋也非常渴望议和,双方一拍即合,可在谈判中,北宋到给人的感觉就像打了败仗求和。从和约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可见,这是一个非常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可在很多人看来,有人认为这个盟约很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够纠结的。客观说,这个条约的确有点签的不尽如人意,明明打赢了,却感觉是被人B迫签的,实在是有点拿不出手。 条约签订了,双方也的确维持了很久的和平,对于北宋来说,和平是很重要的,他们可以静下心来,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但这难道真的是北宋朝廷的初衷吗?我看是存疑的。北宋签订签约,更多的是宋真宗不想再打了,但他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北宋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其实是他不敢打,这么说可能有点小人之心了。 但我们要知道,北宋立国后,就一直在与辽国爆发战争,一心要收复幽云十六州。难道北宋之前的战争都不是为了老百姓,都是要残害老百姓吗?我看也不是。可惜,赵光义的北伐屡屡失败,就连他自己都受伤了,要不是跑得快,估计就交代在那了。眼看打不过,北宋的策略变了,开始走向了保守和防御作战,主动进攻是不敢了。 可这只是北宋认为打不过辽国而已,别谈其他。宋真宗这个皇帝,能力先不谈,胆子还真的有点小。一听说辽国入侵了,最先考虑的不是抵御,而是要跑了。要不是寇准,恐怕这场防御作战都很难能够打赢。 打赢了,为什么要和谈,辽国要想继续入侵,就继续防御嘛。反正又不是北宋主动招惹的,挨打了不还手怎么行,恐怕老百姓也会支持朝廷的。 可是条约却签了,这里面有没有为老百姓着想的意思,我看是有的,但更多的是宋真宗个人的意志决定的。因为寇准是不主张和谈的,可还谈了,条约也签了。客观上,不打仗了,对老百姓是有好处的,日子稳定了,也好过了。对北宋朝廷也挺好的,可以发展经济,财政也挺多的。这也是很多人认为澶渊之盟很成功的原因所在了,但我看不能这么简单的理解。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什么不平等条约,都会维持短暂的和平啊。拿大清来说,南京条约签订后,也有一段时间的和平。英国也带来了很多先进的东西,对大清近代化还是有益的。但南京条约,丢了土地,赔了款,又丧失了主权,是个实实在在的不平等条约。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因为不平等条约的背后客观造成的一些因素,就一定认为条约的合理新,这是有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