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盛夏,9名年轻的文艺女兵被日军包围,她们的遭遇令人心痛
更新时间:2022-05-03
1941年夏,日军对江苏盐阜地区发动疯狂的“大扫荡”,在反“扫荡”战斗中,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的一部分老师和学生在转移过程中与敌人遭遇,九名女文艺兵在掩护战友渡河时不幸落入敌人的包围圈,为了不落入敌人的魔掌,她们毅然投河殉国,谱写了 “九女投河”的悲壮战歌。 一、日军来袭,鲁艺女文艺兵被迫转移 1941年盛夏,面对着日军重兵围剿,新四军撤出了盐城,向敌人的后方转移,鲁艺华中分院也随着军部由盐城撤到了盐城西边的湖垛地区。可是过了不久,日军又进犯湖垛地区,紧急请况下,鲁艺分为两个大队分散转移,其中一大队随军部转移, 二大队200余人在丘东平、许晴和孟波的带领下向敌人侧后方转移。 为了躲开敌人的追捕,她们只好选择那些有着良好群众基础的村子前进。由于二大队的学生大多刚刚入伍不久,身体素质没有老战士那么强,加之当时还下着小雨,道路十分湿滑。连夜的急行军让她们十分疲倦,于是在到达河边时她们决定一边等着过河,一边就地宿营休息。 可是她们没有想到,看似平静的河边却是危机四伏,不经意间她们已经闯入了偷袭驻守在北秦庄的新四军报社所设的包围圈。 二、浴血奋战,为同志赢得一线生机 就在大家刚准备休息的时候,负责站岗放哨的战士发现不远处的河面上有日军汽艇马达声,大家立刻集合准备渡河向楼王庄撤退。刚撤一个小桥附近,大批的日军就围了过来对她们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当时整个二大队只有几支抢和20来颗手榴弹,面对着200多名装备经良的日军,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后面是凶猛的敌人,但前面是汹涌的河水,河上窄窄的木桥成了她们唯一的退路,可是此时敌人早已用重火力将整个桥面封锁住了。 在这个危急时刻, 教务科长孟波立刻带领大家藏在了桥下的稻田里。可是也很快敌人就搜捕到这里,见此请况 许晴迅速带着护卫班的几名战士们冲了上去,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掩护大家向河对岸突围。 丘东平趁机带着一队师生逃出敌人的包围圈,成功撤到河对岸。不久他们的子弹和手榴弹都打光了,只剩下 许晴抢里的几发子弹,他让大家撤退,自己一个人拦住日军。 面对不断涌上来的敌人, 许晴不幸中弹倒下了,而此时还有一部分师生没有冲出包围, 丘东平又跑了回来,继续掩护大家突围。 丘东平打死了一个日本军官,趁着日军在慌乱之中,他又趁机带着几个女兵过了河。他一个人几进重围,将大部分人带出了日军的封锁线,最后打光了所有子弹倒在了血泊之中。 三、投河殉国,女学生谱写英雄悲歌 此时 孟波带着突围出来的大部分师生迅速转移,还在敌人包围之中的九名女生在系总支委员 李锐的带领下她们被迫躲到了附近的河沟里。 敌人一步步B近,大部队也已经成功突围,为了不落敌人的手中,她们义无反顾地跳入河中,壮烈牺牲。 见女兵们纷纷跳河自杀,日军气急败坏地将她们的遗体打捞上岸,还对她们的遗体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迫害。 这九女文艺兵大多数是十几岁的学生,可是她们始终没有丢掉中国军人的骨气,没有向敌人投降,而是选择了慷慨赴死。战斗结束后,躲过了敌人追捕的孟波带着突围出来的同志们返回到北秦庄,将牺牲的战友遗体一一掩埋,然后向新的驻地出发。 结语:永远铭记,不屈经神世代相传 1941年12月,延安文艺界举行了 “追悼青年作家丘东平大会”,丁玲、艾青等一大批革命作家参加了此次追悼会,他们评价丘东平 “忠于生活、忠于艺术、忠于革命,他的牺牲是整个文艺界最大的损失”。 为纪念他们,他们战斗过的 北秦庄改名为东平乡,北秦庄中学改名为东平中学,见证了他们英雄事迹的那座桥被命名为东平桥,其中一个村被命名为许晴村。新中国成立后,建湖县人民政府将他们安葬到了华中鲁艺抗日殉难烈士陵园,并修建 “鲁艺华中分院殉难烈士纪念碑”和“鲁艺华中分院殉难烈士生平陈列室”供后人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