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修改国史,到底想掩盖什么?
更新时间:2022-05-03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文能开创盛世,武能平定四方,更是领兵打仗能力极强的帝王之一。 唐太宗在位期间,勤于政事, 举贤任能,善于纳谏,体恤百姓,减轻刑罚,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因此,在后人眼中,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中国历代帝王的表率,在千古一帝的排行中更是靠前的存在。 但即使是这样一位英明神武的君王,他的一生仍有很多的污点,其中唐太宗修改国史的行为让人所不解。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太宗下令在中书省特别设置秘书内省,专门负责修撰前五代史。但是同年闰十二月,太宗又下令将史馆移入禁中,设于门下内省北面,由宰相监修。 从此之后,史馆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门下省的一个常设机构。 唐太宗究竟出于何种动机要重置史馆,修改国史呢?他是想掩盖什么事实呢? 第一、唐太宗修改国史,是为自己杀兄B父篡位辩护。 大家都知道,“ 玄武门兵变”是唐太宗李世民不可抹去的历史污点,李世民的皇位并不是合法继承而来,是其弑兄B父的结果。 为此,李世民自己也是非常心虚的,这一行为一来不符合当时的封建法统和轮理,二来也不好意思让自己的子孙后代知道自己的谋逆行为。 第二、确立他登基的合法新 在撰写《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时,史官费尽笔墨铺陈李世民在武德年间的功劳,竭力抹杀太子李建成的成绩,降低高祖李渊的作用。 其实太子李建成也是一个屡建军功、文武双全的厉害角SE,奈何还是玩不过更加优秀的弟弟李世民,最后死于非命。 李建成 最主要的是李世民把太原起兵的密谋改为自己的经心策划,而唐高祖李渊却成了一个优柔寡断的无能皇帝。 这样一来,李世民便成为开创李唐王业的首功之人,给人造成皇位本属于他的印象,李渊退位后也就理应由他继承皇位。 李渊被B退位 如此一来, 李世民登上皇位便显得合理多了。 第三、利于自己统治 李世民在位期间,曾不止一次违例要求亲看国史和起居注,并称是“使得自修改耳”。其实,作为帝王原本就是不可以随便看史官写的起居注的。 但在李世民授意下,史官们把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动因写成“安社稷,利万民”的大义行为,从而严重歪曲了历史事实。 他要求贞观史臣把太原起兵中李渊由主动起兵变为被动,目的是为了把李渊描绘成一个隋朝 忠臣的形象,从而符合儒家的道德要求。 李世民将李渊描绘成是在隋炀帝要下令逮捕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不得不反的形象,而且在起兵时李渊还曾号称“衣大举义兵,远迎主上”。 这样一来,李渊就成了大忠臣了。很明显,这种刻画有利于维护李世民的统治,防止人们以此为例,起兵谋反。 不可否认,唐太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明君。但也不能将功劳全部归于他自己身上,这大概应了这么一句话—史书往往是胜利者书写的。 所以,对于百姓来说,唐太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明君,但是对于亲人来说,他却是一个杀兄B父、霸占弟媳的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