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四个王二小墓地从何而来?《歌唱二小放牛郎》作者:二小是虚构的

在抗战历史上,有许多英勇的烈士值得我们铭记。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忘记的,许多渺小却伟大的普通民众,正是他们在侵略者面前毫不放弃,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和平。

其中,也有许多少年在此期间涌现出来,其英雄气概丝毫不输给大人半分,而最在人们之间广为流传的,则是一名叫做“王二小”的少年英雄。

可是,“王二小”是真有其人,还只是一个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呢?其实,这背后隐藏着很多动人的故事。

抗日英雄王二小年幼牺牲,方冰劫夫为其谱曲

许多人对王二小的第一印象,是一首叫做《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这首歌所讲述的是一个少年英雄的故事。

一个13岁的少年,叫做王二小,于1941年9月16日,发现日军在山沟中四处扫荡。而当时,他正在放牛。

山沟里有着当时根据地的机要所在,也掩护了几千个乡亲。正在扫荡的日军发现了放牛的王二小,将他抓住,让他带路去根据地。

以王二小为原型创作的动画片中的王二小

但是王二小为了保护其他人,选择了将日军带入了我军早就埋伏好的圈层内。于是日军被我军偷袭。得知上当受骗的日军,便将王二小当场杀害。

最后日军被根据地的我军所歼灭,王二小的生命却永远停滞在了13岁。

动画片中王二小被日寇B迫

之后在小学课文上,出现了有关于王二小的文章,这使得王二小的事迹在许多孩子心目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许多人对他的生平十分感兴趣。

也正是如此,有许多史学工作者便开始着手研究和实地考察,有关于王二小的事迹和生平。他们发现在河北滚龙沟的南滚龙沟村,有一个村史馆。

南滚龙沟村村史馆

该村史馆于1960年建成,是为了纪念小英雄闫富华。

闫富华的故事和王二小的故事极其相似,从他的经历来看,他极有可能就是“王二小”。且该村有一个当时的见证人史林山。

史林山

史林山是闫富华的儿时玩伴,他亲眼看到闫富华被日军所杀害。

当时他和闫富华都是儿童团的成员,闫富华更是儿童团的团长。新华电台(中央广播电视台前身)、《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前身)以及部分的根据地的后方武装力量,都在滚龙沟附近驻扎。

晋察冀日报社旧址

为了让这些根据地后方不被暴露,闫富华和史林山接到任务:在山上边放牛为掩护,查看路过的人的“路条”。当时他们在三道壕处放哨。

当年的儿童查路条

这时,他们发现了不对劲。

闫富华便让史林山去送信,自己则去引开那些扫荡的日军。史林山匆忙送完信后,不放心闫富华,偷偷跑去查看请况。

果然,闫富华被日本兵抓了起来,并且带着他们周旋于山中,最终带他们进了伏击圈,就在二道泉附近。最终闫富华被日本兵当场刺死。

儿时玩伴义务守墓多年,向别人宣扬其事迹

当天晚上,史林山带着其他村民,将闫富华的尸体从山谷里抬了出来,埋在了一个树坑之中。

史林山回忆道,当时条件限制,没有棺材,只能给闫富华盖上一个木片,权当安葬。

闫富华的牺牲给了史林山很大的冲击。自此之后,史林山便以闫富华为榜样,做儿童团长,做团支书,村支书……

在史林山的推动下,闫富华得到了政府的资助,得以重新安葬。

自此之后的59年,史林山便成了闫富华的守墓人,他一直没有离开过南滚龙沟村。

他表示,从他八岁和母亲逃难来到这里,南滚龙沟村已经相当于他第二个家,且这里还有闫富华,以及曾经牺牲的兄弟姐妹。

每隔十天半个月,他便去闫富华的墓前看看,每逢清明,都会去扫墓。随着闫富华是王二小的消息传播,越来越多人都慕名来到南滚龙沟村。

史林山在墓前思忆闫富华

作为事件的亲历者,史林山常给来村史馆的人做免费讲解,没有稿子,全都是史林山自己凭着记忆亲口讲述。

他说曾经在根据地的时候,有个叔叔过来找他,询问了有关闫富华牺牲的事请。之后,《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就开始在根据地传唱。

史林山从歌词中看到了闫富华的事请,猜测那个询问的叔叔可能就是词作者方冰。而史林山提及闫富华可能叫“王二小”的原因,在于闫富华在家中排名老二,史林山都叫他二哥。

史林山表示,很高兴过了这么多年大家还记得二哥,以及“王二小”的经神。他说,他已经不记得跟多少人讲过闫富华的故事了。

史林山做免费讲解员讲述当年事

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知道闫富华的事迹,史林山还专门学习了普通话,由此他也成为了村子里,少数几个会普通话的老人之一。

多年来,他一直在全国各地进行红SE宣讲,把闫富华的故事带给了更多人。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第90周年纪念日。史林山作为抗战老兵的代表,参与到阅兵式的老兵方阵队中。

史林山对此觉得羞愧,他认为他是代替闫富华和其他牺牲在南滚龙沟村的兄弟姐妹们前来的。但是他一直在岁月中,坚守着王二小和其他革命烈士的信念,这种经神也十分可贵。

随着史学工作者的进一步挖掘和深究,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们发现被称作“王二小”的少年英雄,并不止闫富华一个,还尚存着三个有可能是王小二纪念碑。

河北顺平县野场村,曾发生过一起令人发指的屠杀事件,被称作“野场惨案”——日军屠杀了118个野场村民。

学生去野场村遗址听讲

当时,日军想要得知我军藏匿弹要的位置,在野场村展开了屠杀。

其中有一个14岁的少年,叫做王璞。

在日军的威胁之下,王璞丝毫没有因为死亡而恐惧,他用洪亮的少年音大声道:“我死也不做汉间!”最终死于日军的刀下。

之后,王璞被授予了“抗日小英雄”的称号。由于他姓王,是儿童团团长,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他便是“王二小”。

第三个被当作“王二小”的少年英雄来自行唐县。

他从小听大人说游击队抗日的故事,于是当村里成立了儿童团的时候,他第一个报名参加成为了儿童团的组织委员。

张六子家乡行唐县上方村现状

当时,日本兵对村落进行突袭,张六子为了帮助村民转移,不幸落入日军手中,日军对其施以种种酷刑,其中包括吊打、火烧。

张六子打死也不说出干部们和村民们的藏身之处,最后英勇就义,时年14岁。

人们把他称作“行唐县的王二小”。

涞源县也有一个“王二小”,其生平和闫富华几乎一致,且其事迹也被涞源县青年救助会干部张士奎,上报给了边区青救会。

在涞源县还有一块“血石”,据传他牺牲时,鲜血染红了这块石头。

涞源县王二小纪念碑

被主流所认为是王二小的便是这四个人。其中,闫富华和涞源县的王二小,有更多的史料和实际物品证明其存在:

除了史林山能证明闫富华存在,之外还有他曾经放牛的牛棚,以及旧居保存至今;而涞源县的王二小,也有其英雄碑和张士奎、徐光等人证。

除此之外,还有山东灵丘等县市也出现了名为“王二小”的少年英雄。这么多“王二小”,到底谁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个王二小呢?

词曲后代解释真正王二小,创作背后令人感佩

其实有关于谁才是真正的“王二小”这个问题,词作者方冰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给出了答案。他在1995年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作《故事歌的产生》。

在文章里,他表明王二小只是一个虚构人物:“王二小”所指代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在日军扫荡的历史背景下,冀中的老百姓们为了躲避日军的追捕,同时也为了保护我军的战士们,就在山头上种上一颗小树,当树被放倒的时候,就代表日军要来了。

他们把这种树叫做“消息树”,而负责看护消息树的,就是当时村子里放牧的小孩。他们当中大多数都加入了儿童团,常帮助我军传递信息。

抗战时期,集结这些有着熊熊爱国之心的少年的团队,就是儿童团。

儿童团主要是在全国各地的党组织和青救会的指导下成立的,而在全国表现最出SE、最活跃的儿童团,便是“王二小”们所待的晋察冀边区的儿童团。

在当时,“王二小”儿童团展开了“五不运动”: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念敌人的书、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

孩子们在本该备受呵护的年纪,却用小小的肩膀承担起了和大人一样的重担。在这种反差的对比之下,他们身上的英雄SE彩更为浓厚。所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英雄故事,才会更让人感动。

消息树连环画

方冰表示,当时他和李劫夫在根据地后方的时候,李劫夫提议写一个故事歌来歌颂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英雄。

方冰便联想到了根据地的儿童团,他听说过一些孩子们,为了保护根据地,保护村民,和日军周旋,最后死于日军刀下的英雄事迹。于是方冰想到了让儿童团成为故事的主角。

方冰将这些孩子的化身,取名为“王二小”,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在当时的农村,“二小”一词特指的是第二个儿子,常是农村里小孩子的小名。二是,“王”姓是中国的大姓,更具普遍新。

方冰希望这个“王二小”的名字,能够让更多人民具有代入感。

方冰的想法,获得李劫夫的赞同,二人便着手开始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创作。二人对这首歌的热爱之请传递给了下一代。

方冰和李劫夫的后代,从小到大都是听着父辈创作的《歌唱二小放牛郎》长大的,他们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对《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创作理念都已经烂熟于心。

2015年,方冰之女方青卓回忆起父亲创作的“王二小”时,表示“王二小”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由很多人组成的集合体。

同时,李劫夫之女李丹丹也说:“歌中的王二小不过是那个年代千百个英雄的化身,是一个真实生活基础上的艺术典型”。

可以说,方冰和李劫夫对王二小的创作初衷,在之后的岁月里得以实现。许多人民在歌曲传唱之后,更加打心眼里敬佩“王二小”这一个少年英雄。

因为“王二小”的形象深入人心,让群众们都对“王二小”的身世背景更加好奇。

在建国之后,许多读者纷纷写信给方冰和李劫夫,希望他们能够提供王二小的家庭住址,其中一部分人还不愿意相信王二小牺牲了,要求创作者提供王二小的生活请况。

可以看出,身为中国人民,对王二小这一形象的认同感十分之高。

在中国还有很多王二小们,是抗日的年轻力量。

其实,除了王二小之外,还有一些文艺作品都塑造了不为日军屈服的少年英雄形象。《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小兵张嘎》中的张嘎、《机MAO信》中的海娃,都是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

这些小英雄,都是战争年代中为国为民的少年的缩影。正是这些儿童团的年轻力量,推动着抗日战争时期革命事业的发展。

  • 上一篇:老照片:世界首富马斯克的冠军母亲,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