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下西洋,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真的是为找建文帝?
更新时间:2022-05-05
建文四年 朱棣带兵攻入了南京,就在他想找大侄子谈心的时候,却发现朱允炆不知所踪,从此大侄子的下落,便成了朱棣的一块心病,他很担心朱允炆会起兵复辟,毕竟建文帝,才是朱元璋亲自册立的接班人,因此朱棣派遣郑和与胡濙,四处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经过数年的探寻,朱棣得知朱允炆已经出海,于是他便派遣郑和下西洋,希望能把建文帝给带回来。 近代有不少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寻找建文帝,然而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耗费以亿万计,为了制造能够远航海洋的巨舰,朱棣更是征调了无数徭役,永乐一朝 朱棣干了许多费钱的大事,比如编修永乐大典,修建北京的紫禁城,期间还数次出兵漠北,为了做这些事,明朝的国库都已经掏空了,为何朱棣要为了一个失败者,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派遣郑和率船队出海呢? 如果是一次还可以理解,但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朱棣的皇位已经牢不可破,建文遗臣也都死得差不多了,而且第七次下西洋时 是朱瞻基在位,皇位都已在朱棣一脉传了三代,此时朱允炆就是带着朱标一起来,估计也没人买账,所以下西洋是为寻找建文帝的说法,很难让人信服,那么郑和七下西洋 到底有什么目的呢? 郑和七下西洋真是为寻找建文帝?其实真相没那么简单,朱允炆曾经手握数十万中央军,都斗不过没人没钱的朱棣,如今朱棣君临天下,更不会怕朝不保夕的朱允炆,郑和七次出海 ,寻找建文帝只是顺带的任务,其真正的目的有一明一暗两个,明的就是扫除周边敌对的势力,以及宣扬天朝国威。 从朱棣打算派人出海,到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前后只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朝廷便制造出了60多艘巨大的海船,组织起了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海上远航,所以有学者猜测,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朝廷就有出海远航的打算,这种猜测肯定是空B来风,能够找到史料依据,因为洪武年间,爪哇、占城等国家政权,曾有杀过明朝使者,抢夺过其他国家进献给明朝的贡品,另外那个弹丸岛国也不安分,朱元璋早就想教训他们,可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付诸行动。 不过老朱却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因此朱棣短短一年时间,便能组织起这般规模的航海行动,由于当时局势有变化,朱棣则将出海的目标,放在了对付帖木儿帝国之上,他希望能够联络印度等国,切断帖木儿的外援,同时可以通好海外各国,将天朝的恩威施加四海,宣扬华夏德化,这便是郑和七下西洋明的任务,而暗的任务 则是赚钱,但是下西洋动辄派百艘巨舰,数万船员出海,不赔钱就不错了,怎么还会挣钱呢? 郑和七下西洋的真实目的是啥?他出海的宝船到底有多大,为何外国学者难以置信呢?很多史料都记载,说郑和下西洋花了很多钱,当时朱棣又是迁都,又是打仗、修运河什么的,每一项都足以掏空国库,然纵观永乐一朝 ,并没有出现财政枯竭的请况,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郑和下西洋能挣大钱,怎么挣钱呢? 那就是和各国通商,据学者田培栋研究,郑和下西洋获利极大,光是挣的黄金就有72万两,白银则有1276万两,这里面还不包括胡椒、苏木等域外特产,很长一段时间,朱棣都是用这些东西,当做公务员的工资发放,这无疑又省了一笔巨大的开支,也正是因为下西洋挣钱,所以朱瞻基有样学样,派遣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据说郑和就是在这次远航中逝世的,后来因为朝廷实行海禁,士大夫又坚决反对海上远航,郑和下西洋时期的造船资料,被某位官员给烧毁了,此后明朝再也造不出那么大的海船。 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最大的宝船,长约130米、宽约50米,堪比一艘微型航母,而西方哥轮布远航的海船,长度还不到30米,相比郑和宝船 ,就是一艘小舢板,不过现代许多外国学者,包括国内一些专家,都认为这个数据难以置信,凭当时的技术,根本造不出这么大船,那么郑和宝船究竟有多大呢? 明朝万历年间 ,出使琉球的夏子阳,曾记载了他乘坐的宝船的尺寸,长度大概在15丈,也就是40多米,这个宝船可能比郑和宝船要小,但也不会小太多,再结合南京宝船厂的遗址,加上郑和副手洪保太监记载来看,郑和宝船大概在2000多吨,这个体积相比《明史》的记载,的确小了很多,但对于当时世界各国而言,郑和宝船依旧是海洋巨无霸。 如果朱瞻基能活得和朱棣一样久,定然会将下西洋的事业继续下去,倘若如此 大海航时代的海洋霸主,是不是就要换人呢?对此各位看官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