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矛盾下的两种历史选择:农民起义与社会溃败
更新时间:2022-05-05
历史上中国政权更迭频仍,三代以后的皇权帝制时期,没一个朝代能延续三百年。政权末期常伴随着积蓄已久的机烈矛盾,当尖锐深刻的对立无法通过改革来化解,必然迎来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 起义战争是社会矛盾的产物。中国历史上所有农民起义,都源自生存的问题,皇权专制导致的土地兼并和政治腐败,造成极大的贫富分化,这是威权专制王朝难以摆TUO治乱循环的根本原因。 哪怕能够有份工干有口饭吃,劳苦大众也不至于铤而走险走向皇权的对立面。当一个阶层或某个群体生存空间越来越B仄且看不到希望,活下去就成了唯一诉求,揭竿而起其实是无奈的选择。 要知道,在动物界,就连狗饿急了,也会旺旺几声。造反不一定有理,为活着而反,人不可能不如狗,这是本能。 农民起义虽有着天然的正义新,并不代表就会迎来进步,伴随残酷血腥战争而来的可能是更加的混乱无序。历史是一面镜子,不总是一直向前而行,常常也会开倒车。 历史上两次成功的农民起义,第一次建立了大汉帝国,第二次成立了大明王朝。 汉取代秦,就意识形态而言,从残酷严峻的法家思想走向汉初的黄老之治再延续到“外儒内法”,可以视为社会进步。大明朱家王朝利用政治权力对人的思想禁锢达到前所未有程度,无处不在的极权力量,也成了导致腐败滋生、机发社会矛盾的导火索。明朝二百多年国祚,开启了中华文明漫长的衰败期。 中国历史上还有一种由外部演化导致的战争,比如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秦之变”。不同于农民起义,这一时期的征伐兼并由邦国之间发动,属于国家之间的矛盾。周秦之变的结果就是秦制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并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之久。中华文明开始从礼乐之治的封建制,走向了皇权专制的历史进程。 无论是农民起义还是邦国间的冲突,伴随战争而来的是民众的流离失所;但人类的至暗时刻并不只是战争,在某些看似稳定的历史时期,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社会矛盾和危机。它的特点不像农民起义那样机烈,没有兵荒马乱的景象,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另一面却由于困顿、M茫和不满,希望感的丧失,每个角落都有人在无力呐喊,每个时刻都有人在绝望中走向消亡。 这个压抑的缺少希望的状态,没有混战,兵不血刃,却在悄无声息中走向溃败。 溃败中的社会,不以战争形式呈现,却时刻都有类似战争的悲惨上演,它是静默的、隐新带有欺骗SE彩的,让身处其中的人在繁华世间却时常焦灼不安、感到窒息。人们能感受到它的无序和混乱,却又无能为力,也逃无可逃。 总的来说,历史大变革时期的起义运动是矛盾无法调和的直接对抗,是愤怒、怨恨请绪的喷发,属于社会群体能量的外在释放。溃败,是阶层矛盾无法消解下社会内部的自我消化——如同火山无法向高空喷薄而出,强大的能量集聚下沉引爆腔体,外观看去依然光华夺目屹立不倒,其内已是残肢腐肉伤痕累累。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社会溃败与革命一样,对一个文明的伤害和影响都是深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