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锦生故居:乱世中织就“锦绣河山”
更新时间:2022-05-11
本文节选自《西湖西溪“双西”红》 《西湖西溪“双西”红》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管理委员会/编著 红旗出版社 2022年1月 定价:65元 在杭州,有一个人可谓家喻户晓,他是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创办者,是杭州人实业救国经神的代表,他的一生更是和爱国、救国密不可分。 他的名字叫都锦生。 1898 年2 月,都锦生出生于杭州西湖茅家埠村。父母希望他能有一个锦绣前程,所以取名“锦生”。没想到,这个名字,倒真成了他一生写照——成年后的他为“锦”而生,在乱世中织出了中国民族工业的“锦绣河山”。 这番“锦绣河山”的织就,是从杭州西湖开始的。 1922 年,24 岁的都锦生,出于对丝绸业的责任和对家乡的热爱,在今天茅家埠都锦生故居的位置,建立了一家丝织作坊,尽管作坊异常简陋,但新颖别致的丝织风景画还是受到了大众的热烈欢迎。 4 年后,织锦作品《宫妃夜游图》在1926 年美国费城博览会荣获金奖,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随后,西湖边的小作坊迁到了紧挨着运河的艮山门。此时,原来的小作坊已经扩大规模,拥有手拉机近百台,职工一百多人。1929 年,都锦生织锦参加了第一届西湖博览会,荣获特等奖和优等奖。1931 年,都锦生和他的团队,研发出了“以竹为骨、以绸为面”、伞面上印制着西湖风景图的西湖绸伞,大受欢迎。在当时,他陆续在全国开出13 家门店。 都锦生故居(唐吉娜摄) 然而,就当都锦生编织的“锦绣中华”梦正逐步变得清晰可见时,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都锦生不得不缩小业务。虽然他个人在生意上受到重创,但他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国难当头之时应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于是,他立即停购价格便宜的日本人造丝,改用价格更高的欧洲人造丝,制造成本因此提高。他还亲自参与爱国运动,亲自带领工厂的工人们一起集会,他们高举着“还我东三省”“勿做亡国奴”的标语,上街游行。 1937 年,淞沪会战爆发。抗日将领谢晋元惨遭暗杀,各界人士用各种方式悼念他。都锦生毅然参加了祭奠活动,并送去了花圈,还写上自己的姓名——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这么做不仅意味着商业的风险,更意味着生命的危险,但都锦生毫不畏惧。 杭州沦陷,日本侵略者想利用都锦生的威望和他东渡日本的经历,为“中日提携”效力,B他在伪政府任职,被都锦生严辞拒绝。遭到追捕后,他避难到上天竺寺。日军四下搜捕无获,恼羞成怒,将他家中的财物洗劫一空。 避居上海后,都锦生把工厂重新办了起来,同时计划把杭州的机械搬到上海去,但万万没想到,杭州艮山门的公司厂房被日军全部炸毁,一晚的熊熊烈焰后,变成一片废墟。 都锦生非常痛心。然而,他从未丧失信心。家人回忆,在一个个炮声隆隆的夜晚,他畅想着战争胜利后,把企业做大做强,将来一定会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他还打算开办一家丝织学校,将工艺与经验传授给更多的求学者,让他们将火种扩散到全国,带领民族丝织产业整体走向新的高度! 1943 年,45 岁的都锦生因脑溢血不幸在上海去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都锦生丝织厂公私合营,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1949 年,丝织厂承接了重大国礼任务:为MAO泽东同志赴苏联访问生产国礼《斯大林元帅》织锦伟人像。丝织厂从1953 年开始就被列为重点外事接待单位。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莅临丝织厂参观指导。周恩来总理曾不吝赞誉地表示:“都锦生织锦是中国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是国宝,要保留下去,要后继有人。” 2003 年,茅家埠村在西湖西进工程中成为茅乡水请景区,都锦生先生出生和创业的地方成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流淌在都锦生先生血液里的民族工艺文化与实业救国和抗日爱国请怀始终保留在美丽的故居当中。在这里参观学习,一代又一代的人汲取着力量与梦想。 山河锦绣赖赤诚,事在人为敬前贤。 (本文已经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审核。) 西湖西溪红十景 扫码可购买此书 编辑|吕丹妮 监制|赵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