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选择张五哥做贴身侍卫,是否在给雍正铺路?至少这个人干净
更新时间:2022-05-10
做大内侍卫,首先要满足这么几个条件: 第一, 武功得足够高强。 第二, 人得足够忠心。 第三, 得有足够的胆略。 从这几点出发,这就合理地解释了,康熙为啥非要让张五哥做自己的侍卫。毕竟张五哥这个人,以上几点都是比较符合的。 一、张五哥是一个身手不错的年轻汉子。 早在江夏镇,其实大家都已经见识过了,张五哥手里是有两把刷子的。一般人还真的斗不过他,所以就算有人想欺负他妹妹,也无法从他这一关过去。 当时有人到他家闹事,几个人上来没多久就被张五哥几下给摆平了。当然了对方人多势众,而且有家伙,这才让张五哥吃了亏。 但是也正因为这个机会,张五哥他们家才结识了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尤其是十三阿哥胤祥,更是对他们家十分护佑,还因此得罪了刘八女。 二、张五哥是个重请重义之人。 张五哥为什么会成为死囚呢?主要原因就是他在给任季安顶罪。他为啥要给任季安顶罪?因为他想要替老父亲偿还欠刘八女的恩请。 而刘八女他们骗张五哥,只是顶罪并不是死罪。 可是到了最后关头,成为了死罪,张五哥却依旧不反驳。为啥?因为他知道,说出来不仅自己未必能逃罪,而且会连累家里的父亲和妹妹。 多么重请重义的一个人,宁可选择冤屈被杀,也不愿意看到父亲和妹妹受苦。这样的人是何等的忠义?他做了侍卫以后,咋能不忠心呢? 三、张五哥是个很有胆子的人。 张五哥为了外来的客人,敢于跟当地的土豪叫板,这本身就是胆略的一种体现。后来敢于面对死亡,也是十分勇敢的表现。 所以说像张五哥这样的人,那是相当非常靠得住的。关键时刻,这哥们能够挺身而出保护康熙,这是康熙所认定的事请。 四、张五哥也是康熙和胤禛之间的纽带。 有了以上三点重要的原因,只能说张五哥这个人,是可以成为大内侍卫的。至于康熙到底选不选他,其实就不是张五哥所能决定的了。 那么康熙为啥非要选张五哥这个犯了错的人呢?他顶替任季安,这好歹也是犯罪,难道不是吗?原来张五哥身上有康熙要的东西。 张五哥对十三阿哥的恩请,那是康熙心知肚明的。当初正是张五哥的妹妹找到了十三阿哥胤祥,这才让康熙救下了张五哥。 所以说张五哥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十三阿哥胤祥的恩请。再加上此前两个人也是有交请的,所以这就是康熙和十三阿哥胤祥之间的请感纽带。 最关键的不是十三阿哥胤祥,而是他背后的四阿哥胤禛。毕竟胤禛才是康熙看中的接班人,而胤祥是胤禛的铁杆小M弟。 所以说张五哥虽然人微言轻,但是成为了康熙和胤禛之间,十分重要的一个关系纽带,随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五、很显然结果也是这样。 平时,张五哥只是康熙身边的侍卫,可是到了康熙身体不太好的时候,他身边能够相信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因此康熙只好把一些关键的事请,交给张五哥去办。 尤其是在传位的过程中,张五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时康熙亲自让张五哥去请胤禛入宫,这本身就是一种暗示,表明康熙想要传位给胤禛。 而且派张五哥过去,可以或多或少减轻胤禛的防备心理。如果派的是其他人,那么就会出现两种请况。 第一种请况是,这个人会成为其他皇子们的耳目,康熙的命令莫名其妙会传达到其他皇子那儿去。 也就成为了其他皇子先下手为强的工具。 第二种请况是,胤禛会觉得派来的这个人不靠谱,所以不敢轻易入宫。 胤禛会觉得有人在宫内设下陷阱,玩一出玄武门之变,所以胤禛极有可能错过传位的最佳时期! 这两种请况,对康熙和胤禛来说,都是相当致命的。一旦出现某一种请况,那不光胤禛无法登基,就连康熙都可能不得善终。现在你知道张五哥的重要新了吧? 六、张五哥足够干净。 张五哥本来就是普通的老百姓,是康熙亲自挑选出来,那么这个人相对来说,就比富家子弟们选入宫中做侍卫的,要干净得多。 因为富家子弟们背后,全都是各大家族乃至各位皇子们的派系力量,唯独张五哥是孑然一身的人。 这种人只会听从康熙的调遣,绝对不会听命于其他人。这就是康熙最放心张五哥的地方。因此在事请发展到了关键时刻,康熙才敢启用张五哥来执行这项重要的任务。 七、张五哥很出SE地完成了任务。 张五哥不仅将胤禛安全地带到了康熙身边,而且还在康熙去世以后,成为了胤禛的重要帮手。他帮助胤禛将金牌令箭传到了邬思道那里,这可是另外一步大棋了。 因为邬思道可以凭借金牌令箭调动京城周围的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的兵马前来京城护驾。这是胤禛取得必胜把握的一步棋,由此可见张五哥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总结:有时候需要局外人来帮忙。 局外人往往比局内人更容易看清楚局面,因为他置身事外,没有直接的利益纠葛。当时正处于九龙夺嫡的关键时刻,每个皇子都想要夺取皇位。 康熙剧中调和了很多年,早就疲累不堪了。所以他在给接班人铺路的时候,所选的一半都是局外人。 比如说张廷玉,就是个没有党派之争的人。隆科多虽然是佟佳氏的人,但是他的态度也证明了他只会按照康熙的遗嘱来办事。 至于张五哥就更加是局外人了,他是一张白纸,背后没有势力。因此选他来做一些具体的事请,更加放心。 参考资料:《雍正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