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为何会错过统一德国?看看他们皇帝说的话,俾斯麦不笑都难
更新时间:2022-05-11
引言: 德国的统一,以普鲁士的放大而完成,一个放大版的普鲁士就是德国的真谛。 在这个放大版的帝国中,普鲁士国王是德国皇帝,普鲁士首相也长期是德国宰相。 这一切产生的根源,则在中欧霸主那持续千年的纷争史中可以找到答案。 (俾斯麦) 一:纷争背后的德意志衰弱。 德意志雏形,源自法兰克王国的分裂。 一分为三的帝国,奠定了三个欧洲的主要国家,法国、意大利、德国。 相较于法国最早崛起,成为欧洲强权,意大利则在中古时代后,陷入了长久的教权和世俗拉扯中,进而变得四分五裂,后来的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又进入城邦时代,四大城邦的内斗还有法国的干涉,让意大利由始至终都是欧陆霸权法国的权利投色区域。 比起意大利的城邦纵横,德意志地区的遭遇也好不好哪里去。 神圣罗马帝国虽然一直存续,但教权和世俗的纷争,让庞大的帝国,一直处于四分五裂中。 皇权不振的结果就是集权难以诞生,进而邦国无数。 (四分五裂的神罗) 这一切也有数据为证。 经历过三十年战争的苦痛之后,欧洲最早的近现代合约《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中明确的德意志邦国,有名有姓的就有314个之多。 一个今日看并不大的国度,居然有314个政治实体,左右看这邦国也就是县城水平。 县城越多,力量越分散,就让国家成了欧洲弱机,遭遇了各方大国的欺压。 再加上奇葩的七选帝候制度,更是让帝国集权难上加难。 长期把持选帝后的哈布斯堡家族,虽然在邦国中强盛一时,但依旧在欧陆争霸中力有不逮。 这力有不逮的根源,就是吞并领土这块,有教无类啥都要,弄得境内民族众多,到处都是外族人。(八成领土属于外族定居点) 反观普鲁士就纯粹得多,境内虽然也有波兰人,斯拉夫人,可占的比例仅仅只有两成左右。 这两个强邦政治形态虽各有不同,但他们崛起之后,也让松散的德意志看到了统一的希望。 让无数的德意志人找到了主心骨。 那么为何松散的德意志人诉求统一? (普鲁士和奥地利) 二:从松散到统一,大势所趋。 文艺复兴特别是科技之光后,曾经坚守封建的欧洲,因为教皇权威跌落,迎来了世俗王权崛起的时代。 曾经的法国,用数百年时间,搞定了欧洲最早的集权,进而借力人口和面积优势,成了欧洲一霸,后起之秀的俄国,用吞并和集权方式,也成了左右欧洲的强国。 孤悬海外的英国,困守三岛,集权的时间也很早。 这三个集权后的国家,加上大航海时代崛起的西班牙,成了欧洲最早最具实力的争霸者。 反观曾经的霸主神罗,却因为国家力量的分散,在竞争中落后了。 经济虽然不断发展,但政治上的滞后,让德意志人不甘了。 我们这个如此傲娇的民族,为何屡受欺负? 在不甘心的驱使下,在拿破仑战争的烽烟后,在民族意识觉醒后,德意志人的诉求,有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统一。 于是,两大强邦国,借助这民意汹涌,分别提出来自己的统一方案。 这就是著名的德意志统一的三大方案。 (统一的必然新) 三:三大方案,孰优孰劣? 这三大方案,我分头阐述下! 首先:看看属于德意志小邦国的方案! 按照德意志小邦的意思,是准备建立一个纯粹由德意志民族构成的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家中,没有外族人,只有德意志人! 从这点上看,就可知当时所有小邦国的诉求。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而不是参合了无数其他民族的联合体国家。 所有小邦国代表希望的,是建立一个纯粹的,德意志民族的国家。 如果这样的国家建立,向心力那是毋庸置疑的,但却遭遇了最大邦国奥地利的否定。 至于否定的理由也很简单,民族而已。 (小邦国的诉求:德意志国家) 其次:看看奥地利的方案。 奥地利一看小邦国提出的纯粹德意志人的方案,非常失望! 原因无他,奥地利领土上都是外族人啊。 如果按照这个方案执行,奥地利将不得不放弃近八成的领土,从一个强大邦国变成小邦国。 这近乎于自毁的事请,奥地利人当然不愿意做! 随后奥地利谋划了自己的统一方案:大奥地利方案。 这方案说起来很简单,以奥地利王国为基础合并所有的德意志邦国,建立一个多民族国家。 如果按照奥地利的方案,德国将成为一个横越中东欧面积超过法国很多,人口高达7000万多强大帝国,奥地利不仅不损失任何领土,还能成为欧洲最强国。 可是这个方案,却遭遇了无数小邦国的敌对。 原因无他,纯粹的德意志人帝国是幌子,他们不需要新生的帝国,成为奥地利的放大版。 一看抵制不断,焦躁的奥地利国王佛兰茨约瑟夫一世烦躁了,不愿意再谈的他,宣布: 奥地利王国境内所有领土都密不可分,奥地利也绝不放弃任何一块德意志民族聚居地。 这宣告石破天惊,让无数小邦国愤恨无比,就在两方僵持的时候,聪慧的普鲁士出来了。 (佛兰茨约瑟夫) 最后:普鲁士的方案,折中一下。 在奥地利和小邦国翻脸之后,普鲁士提出了属于自己的“小德意志方案”。 这个方案就友好得多,奥地利不是不愿意为了大家庭牺牲吗,那就不带他玩了,反正他的领土上也就两成德意志人定居点。你们跟我组队不就行了。 我普鲁士没有那么多外国民族,大部分都是德意志人,少部分波兰人还有斯拉夫人不影响主体民族。无数小邦国在权衡一番之后,认为统一是必要的,既然奥地利死不松口,那不如支持普鲁士的方案呗。 于是,普鲁士国王在小邦国的推选之下,指望通过让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成为德意志皇帝的方式,完成国家名义上的统一。 可威廉四世非常清楚,这名义上的国王必定不好当,因为奥地利依旧是个大麻烦,致力于领土的这个亲戚,从来不是好对付的主,不是邦国联盟举荐就能打发的。 于是,深谙进退之道的威廉四世谢绝了小邦国的好意,还有那名不副实的德意志皇冠,开始了韬光养晦。 四:拳头和真理。 公元1851年到公元1861年,是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韬光养晦的时代。 这十年间,普鲁士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整军备武,准备战斗,至于目的,则是打服奥地利,肃清统一的阻力。 不久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继位,成了新王。 新王威廉一世,任命外交经验丰富的俾斯麦成了帝国首相。 深谙进退之道的俾斯麦,上任后最早做的事请不是遏制奥地利,反而是联合奥地利,用夺回德意志民族领土的方式为借口,组成了德意志联邦军队进攻丹麦。 一看民族意志为先,大义当前之下,奥地利也不能怂啊,就跟普鲁士联合起来进攻丹麦。 两大强国联袂出击,欧洲大国要干涉也要寻思一下,就忍了! 随后,战争大获全胜,组建联军的普鲁士收获了小邦的好感,威望日隆! (普丹战争) 完成了这一战之后,俾斯麦又立马拉拢意大利发起了对奥地利的“德意志之战”,希望确定自己在后续统一德意志时的领袖地位。 随后普军以少胜多,击败了庞大的奥地利军队,打赢了战争。 打赢战争后的俾斯麦见好就收,在欧洲大国准备干预前,就和奥地利达成协议,完成了自己的战略诉求。 普鲁士通过解散德意志联邦方式,侧面瓦解了奥地利的大德意志方案,又通过兼并石荷地区、汉诺威、黑森、拿烧和法兰克福的方式,组成了北德意志联邦。 一字之差后的联邦,再也没了奥地利的影子,奥地利就此退出了统一德国的竞争。 退出竞争之后的奥地利,在此后跟匈牙利王国合并,组成了奥匈帝国,在多民族国家的路上继续前行。 普鲁士则继续践行小德意志方案,在不久后击败法国,让德国统一最后的拦路虎遭遇重创。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不是德意志小邦国的帮助,普鲁士是争不赢奥地利的,因为所有小邦国的联合,也不是普鲁士可以抗衡的。 至于为何普鲁士不吞并奥地利。 力有不逮是其一,真吞并了小邦国离心离德是其二,遭遇大国嫉恨和干涉是其三。 正是充分分析了利弊得失,才有俾斯麦的明智止步和迅速和谈。 尾声: 德意志的统一,是德意志民族呼声下的必然,也是现代民族国家渐渐成型后的顺势而为。 相较于奥地利的多元民族属新,民族成分更单纯的普鲁士获得了德意志小邦国的好感,进而在他们的帮助下,收获了成功。 不过这成功,其实也是相对的。 为了安抚小邦国的利益诉求,新生的德意志帝国虽然科技发展,经济发达,但依旧难掩很多封建时代的残留。 只是这已经是后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