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施计,齐国大破魏国;田婴失计,楚赵大胜齐国
更新时间:2022-05-12
魏国攻打韩国的南梁,韩国招架不住向齐国求救。 尚未称王的齐威王召集大臣来商讨,说:“快些救援韩国,和慢些救援相比哪种有利呢?”齐王愿意救韩,但是要算计一下。 张丐说:“慢些救援的话,韩国会顺从而投靠魏国,不如快些救援韩国。” 田臣思说:“不可以。韩国、魏国的军队还未疲乏而兵援韩国的话,相当于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军的进攻,反过来我们听命于韩国。 魏国有击溃韩国的意志,韩国眼看要亡国,必定往东来求救齐国。我们私下和韩国结盟,慢慢地等待魏军疲乏,那么,齐国可以受到重视,利益可以得到,名声可以尊崇。”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现代话语也极其适合以利当先的战国。 田臣思意在选择最佳时机后救援,齐国可以名利双收。 齐威王说:“好。”于是暗地里许诺韩国使者,打发他回国。 只有悄悄地,才能让魏国、韩国拼命作战。 韩国自恃有齐国援救,五战五败,往东向齐国求救,齐王就发兵攻击魏军,在马陵大胜魏军,杀死太子申,歼灭魏国十万大军。 魏军被击败,韩国被削弱,韩国、魏国的君主通过齐相田婴来朝见齐王。 田臣思的计谋让齐王花费不多,收获颇丰。齐王的福气到来了吗? 魏王能心甘请愿吗? 战败的魏惠王召见魏相惠施,告诉他说:“齐国是我的仇人,对它的怨恨至死不忘。魏国虽然弱小,我常常想发动全国的兵马去攻击齐国,怎么样?” 打了大败仗,魏王岂能不怒。 同样的问题魏惠王请教过孟子,“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孟子以“仁者无敌”作答,施行仁政就能天下无敌。 名家学派的惠施是如何回答的呢? 惠施说:“不可以。我听说,王者相机而行,霸者运用计谋。 现在大王告诉我的,不适时宜而且疏离计谋。大王原来和赵国结怨,然后与齐国作战。现在战争失败,国家没有攻守作战的准备,大王又要发动全国的兵马去攻击齐国,这不是我说的相机而行、运用计谋。 大王要报复齐国吗?您不如TUO掉王者的服装,抱质执璧而朝见齐国,楚王必定愤怒。 大王派人在两国行走,使得它们互相争斗,那么楚国必然讨伐齐国,休整的楚国讨伐疲弱的齐国,齐国必定被楚国降服。这就是大王用楚国毁伤齐国!” 千万不可冲动行事。惠施建议采用借力打力的手段。 他说,我们被齐国打败,我们可以找人来报复。我们要创造条件,让楚国收拾齐国。 魏王同意。于是派人向齐王通报,愿意臣服于齐王而觐见。齐相田婴答应了。 齐臣张丑说:“不可以。假如没有战胜魏国,相互朝见,与魏国议和而进攻楚国,这可以算是全胜。现在战胜魏国,歼灭魏国十万大军,捕杀了太子申,使得万乘的魏国称臣而轻视秦国、楚国,,这就暴露出齐国的凶残。 况且楚王为人,喜好用兵,非常看重名声,最终成为齐国祸患的必定是楚国啊!” 尽管战国时期的诸侯本质上抛弃了仁义道德,难免还会挂在嘴边,以此评判或指责他人。 如果魏国和齐国不分胜负,魏国主动朝见齐国,那是齐国以德取胜,诸侯就不会嫉妒齐国,少有发难的借口。 田婴没有听从张丑的意见,接纳魏王,多次和他一起朝拜齐王。 赵国、楚国都很愤怒。楚王亲自率兵讨伐齐国,赵国响应,在徐州大败齐军。 福祸相依,齐国一不小心就被上了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