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李鸿章:一位生不逢时的大才,MAO主席评价:舟大而水浅也

自古以来,能够载入史册的文人武将,大都是人中龙凤,这些人有的拥有着重大成就,常人无法企及的地位,背负着一身荣誉,在世人的口中流芳千古。

有的则恰恰相反,由于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负面影响,大都会受到世人的唾弃,永远地被钉在耻辱柱上。

作为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李鸿章一生参与了无数的国事,在推动国家发展的同时,代表彼时的清政府和外国多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正因如此,多年以来世人对李鸿章褒贬不一,有的认为他是功大于过,还有人认为由他签订的条约给国家带来了耻辱,难以原谅。

而之所以这些人的评价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最大的原因还是很多人对李鸿章的历史并不了解。

只从某一个方面出发,去考虑李鸿章的所作所为,这种行为其实是不对的,想要衡量一个人的好与坏,就一定要去了解这个人的一切。

我国伟大的领袖MAO主席曾经这样评价过李鸿章,舟大而水浅也。

意思就是说彼时的李鸿章生不逢时,以他的才能本应拥有更大的舞台去展现他的才能,却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一身的才华得不到施展的机会。

清政府的腐败使他在外交上处处碰壁,最终辛劳一生,被形势所B,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自己的好与坏也只能交给后人去评说。

01自幼聪慧,也曾堕落

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安徽合肥的一户人家,在家中排行老二。

由于彼时的李鸿章家境并不贫寒,因此从他6岁开始,便在父母的安排下,去到了当地的私塾读书。

年幼的李鸿章便展现出了自己的聪慧过人,和周边的同学相比,李鸿章无论是背诵文章还是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上,都拥有着远超同龄人的天赋。

也正因如此,李鸿章在文学方面学习起来并不吃力,给以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除了远超同龄人的天赋之外,李鸿章同样拥有着常人难以匹及的心新。

据相关史书记载,幼时的李鸿章曾和其他的小朋友外出游玩,在路过池塘的时候,手中的风筝突然断线,挂到了树上。

为了能够拿回风筝,李鸿章便在好友的注视下慢慢地爬上了树,但就在即将够到风筝的时候,树枝应声而断,在周边小朋友的惊叫声中掉进了水里。

彼时的李鸿章并不会水,等到其他的小朋友反应过来去找人帮忙的时候,李鸿章已经在水中喊起了救命。

但由于当时的天气炎热,周边的行人并不多,等到其他的小朋友将路人带过来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一会。

等到了水边之后,路人便立刻跳进了水中将落水的李鸿章拉到了岸边。

等到李鸿章被拉到岸边之后,他的父母也正好赶到,连忙向路人表示感谢并表示愿意给予报酬。

但救人的汉子说道:“不用谢我,幸好这孩子聪明,没有在水里挣扎,自己飘了起来,不然早就沉下去了。”

原来落入水中的李鸿章,并没有太过慌张,在大脑一片空白之后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他想到了在河里洗澡时,周边的大人常说:“淹死的都是乱动的,越老实越死不了。”

想到这,李鸿章就不再挣扎,而是努力地保持平衡,尽可能地让自己飘起来,也正是他的这个举动才让他逃过一劫。

得到李鸿章的解释之后,周边的大人们都忍不住惊叹,这种心新就连一些成年人都做不到,李鸿章小小年纪都能够面对死亡临危不乱,他日必将有一番成就。

时间在李鸿章的寒窗苦读中慢慢流逝,年幼的李鸿章也逐渐成长为了当地有名的才子。

1840年,寒窗苦读数十年的李鸿章进京赶考,在几次失利之后,最终在曾国藩的鼓励下考取到了秀才的功名,更是在考试中以自己的文章折服了多名考官。

随着李鸿章成功考取功名,在其父亲的帮助下,被任命到了翰林院成为了一名负责文学史书工作的文官。

在那个年代,能够前往京城做官本就意味着飞黄腾达,而李鸿章父子二人都在京城为官更是令人羡慕。

随着李鸿章越来越熟悉在翰林院的工作,本以为今后的生活便是如此的他其实并不喜欢这种生活。

或许也正是时势造英雄,也就在这段时期,迎来了太平天国之乱,安庆失守,急需军队镇压。

李鸿章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徽人,安庆失守,李鸿章赶忙向上递交奏章,希望朝廷能够派兵镇压。

最终在李鸿章和吕贤基的共同启奏下,皇帝决定派遣吕贤基带领地方军队进行团练,培养出军队之后带兵镇压。

彼时的吕贤基并不想去带兵,但皇命不可违,最终决定拉着李鸿章一同前往,上书皇帝称自己需要李鸿章的帮忙。

最终二人一同踏上了带兵团练的道路,也正因如此,李鸿章开始了自己文官向武官的转变。

但彼时的清政府并没有几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武将,吕贤基和李鸿章也并不例外,特别是彼时的李鸿章还是一位秀才出身的文官。

在到达安庆之后,李鸿章被分配到镇守安庆的运漕、东关,而对于彼时的太平军而言,运漕是必经之地,也正因如此,李鸿章时刻面临着生命危险。

但好在李鸿章并非短命之人,在太平军占领运漕的时候,李鸿章收到了自己父亲在营帐中猝死的消息。

在回京看望父亲的同时,太平军将进攻镇守在运漕的军队,而李鸿章则因为自己回京奔丧,逃过一命。

太平军在侵占安徽之后,便将李鸿章的家一把火烧了,他的母亲也被李鸿章的哥哥接到了京城,而李鸿章在将自己的父亲送走之后,再次前往了曾国藩门下。

多年以来,李鸿章在曾国藩看来就绝非常人,最终在曾国藩的推荐下,李鸿章任职于湘军的将领。

但多年以来在安徽的懒散军纪使得他已经没有了曾经的自律,取而代之的是懒散和惰新。

彼时的曾国藩作为湘军的领军人物,一直严查湘军的军规军纪,并规定将领要和将士们一起吃饭训练。

彼时的李鸿章并没有这种毅力,每天都借病推托晨练,但曾国藩并没有纵容他,而在一番手段之后,使得李鸿章不敢再懒散。

1861年,湘军在曾国藩的带领下最终占领了安庆,将镇守在安徽的太平军扫除殆尽。

但彼时的上海被太平军孤立,需要一位拥有统帅能力的人物去上海招兵买马组建军队。

02千帆历尽,终成名将

就在此时,准备多年的李鸿章感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主动向曾国藩请缨,表示自己愿意临危受命,带兵镇守上海。

毫无疑问,彼时的上海危在旦夕,大多数的将领都不敢去,李鸿章的主动请缨再次让曾国藩感到欣慰,最终向上级举荐李鸿章去上海统领军队。

准备许久的李鸿章也没有辜负这次机会,开始组建自己的淮军,并凭借着上级的资助和自己在当地的关系,很快便拉起了一支队伍,开始了自己的统帅之路。

最终在一番准备之后,淮军最终宣布组建成功,在得到上海乡绅的资助之后,淮军通过7艘英国商船开始前往上海。

作为彼时我国最大的外贸省份,上海这个城市可谓是鱼龙混杂,各个国家的势力都在上海有着自己的商船和军队,想要镇守住上海可谓是难上加难。

但李鸿章也远非曾经可比,在曾国藩的教导下,李鸿章的带兵能力同样突飞猛进。

他明白想要做好一名统帅,就一定要上下一心,和士兵们走到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军队真正地发挥出战斗力。

尽管彼时的李鸿章每天都在练兵,但周边的上海富商们对其并不信任。

他们大都依靠外国雇佣的军队去抵抗太平军,根本不相信李鸿章带领的淮军能够和太平军抗衡。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和太平军的几次战斗中,李鸿章没有找任何的外援,而是凭借着自己6000人的淮军和太平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多次对拼中,李鸿章每场战斗都是身先士卒,亲自站在战场指挥,屡次击退太平军的进攻。

几场战争的胜利,也让上海当地的富商们认识到了李鸿章的不凡之处。

原本等着看笑话的外国军队也对李鸿章刮目相看,开始重视这名最近声名鹊起的中国将领。

取得几次胜利之后的李鸿章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开始购置英国战舰上的洋抢。

将这些装备配置到自己的军舰上,并花费重金聘请外国的海军教练去训练自己的士兵,学习他们海上的战斗方式。

随着淮军的名声水涨船高,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了淮军的队伍,李鸿章的士兵也从原本的6000增加到了将近7万,战斗力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随着淮军的势力逐渐地壮大,李鸿章的职位也在一路高升最终从曾经的翰林院编修变成了直隶总督,官居高位。

随着淮军为朝廷立下的战功越来越多,李鸿章在朝廷上的地位也是突飞猛涨,哪怕是在外国军队那里,李鸿章也同样拥有着不小的名气。

不仅如此,在对国外的文化有了大概的认识之后,李鸿章开始凭借着自己的影响力开始引进西方国家的文化,包括铁路和西医。

也正是如此,我国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和第一家西医院都是在他的努力下才得以出现。

尽管李鸿章所带领的淮军空前地强大,但却依旧挽救不了清政府,彼时的我国在封建社会的影响下,积弱已久。

在“甲午战争”中,面对外国海军的经良武器,最终淮军惨败,为了保全自身,清政府最终答应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值得一提的是,在签订条约时,来自日本的海军指明要求由李鸿章为清政府代表和他们签订条约。

03小结

李鸿章的一生充满传奇SE彩,曾集万千荣耀于一身,也曾背负国家的耻辱去签订条约。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确是具有大才之人,而且一些施加到李鸿章身上的罪责其实是不公平的,弱国无外交,他也同样没有办法。

  • 上一篇:“大地主”戴万龄:不惜耗尽家产全力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