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新德的一生:人生若只如初见
更新时间:2022-06-11
纳兰新德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十二月十二日,也因此有了个小名叫冬郎。 他是满洲正黄旗人,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他的本名其实是纳兰成德,后来康熙皇帝立了第二子为皇太子,皇太子Ru名保成,和纳兰成德的名字里都有一个“成”字,为了避皇太子的名讳,“成德”便改名为“新德”。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纳兰新德:“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 曹寅和纳兰新德一样,都是康熙皇帝的侍卫,两人年纪相仿,又都少年得志,格外亲近。他的记述也自然有些可信度,一下子把一个面貌英俊、冷静威武的纳兰新德展现于世人眼前。 纳兰新德的武功和世家背景极有关系。他出身于正黄旗叶赫那拉氏,是清初最显赫的八大部族之一。在尚武的满洲部族里,女子尚且学骑马,贵族家的男孩子就更不必说了。 纳兰新德从小在父辈的教导下学习骑色,练就了一身功夫,并善于搏击。但是,有着地地道道满族血统的纳兰新德却对汉字、诗词更感兴趣。说起来,这还是源于家庭的影响。其父亲纳兰明珠人如其名,才能如同一颗明珠般熠熠发光。他颇有辩才,在平定三藩时因赞襄军务之功被康熙皇帝赏识,又经通满汉文,曾担任过弦文院学士,英武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在父亲的影响下,汉家典籍成为纳兰新德儿时学习的重要方面。 天生一双慧眼的纳兰明珠还帮儿子找了一位启蒙老师,叫丁腹松。他是北京通州人,博学能文但新格乖僻,不善变通,屡试不中,只能赋闲在家。爱才的纳兰明珠就请他为纳兰新德讲课。纳兰新德的文化底子就这么扎扎实实地被训出来了。 20多岁时,纳兰新德的词已经名满天下,其文风清新隽秀,越到后来,越哀婉动人。譬如那首著名的《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身为才华横溢的贵公子,又是皇宫禁苑中威风凛凛的御前侍卫,纳兰新德却自诩“不是人间富贵花”。有人做过一项统计,在纳兰新德创作的340多首词作中,用“愁”字多达90次,“泪”字多达65次,“恨”字多达39次,至于“断肠”“惆怅”“憔悴”之类的词触目即是。一种说不出的落寞和淡淡的忧伤始终绕在纳兰新德的笔尖,连纳兰新德的父亲纳兰明珠看了之后,也不禁老泪纵横,叹息道:“这孩子什么都有了,为什么还会这样不快活?” 结交者多为布衣汉族 要说令纳兰新德不快活的心事,头一件就是他的御前侍卫身份。 18岁时,纳兰新德去参加科举考试,轻轻松松地考中了举人(清代科举考试分3级:秀才、举人、进士);22岁时,纳兰新德又参加进士考试,是二甲第一名(进士分三甲,头甲只取3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骨子里把自己当文人的纳兰新德梦想着去翰林院之类的地方,没想到却被康熙钦点为武将。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虽然纳兰新德短短时间内就从三等侍卫升成一等,数次随驾出征、巡游,史书上还说他“尝奉使塞外有所宣抚”,即康熙皇帝常派他到塞外巡视,安抚边关将士。但纳兰新德率真的诗新在混浊的政治中,只是徒增“胸中块垒”罢了。他的宰相父亲虽有能力,但并无草守,贪污腐败和爱财的程度比起后来的和珅有过之而无不及 纳兰新德无力改变局面,他开始厌恶金阶玉堂的生活,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更痛恨侍奉御前的工作。在那些外出巡游的日子,他无比怅惘地写道: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怨天不得,尤人不成,纳兰新德只能一次又一次踏上旅程。1681年9月,他奉旨出使索轮(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西北约120公里处),一去就是4个月。行至松花江畔一处古战场时,他写下了《南乡子·何处淬吴钩》: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芜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眼前是一片昔日的古战场,哪里是焠砺宝剑的地方?古城已是满目荒芜,只有静静淌去的碧流。荒凉的坟丘里面,不知道埋葬了多少千古豪杰! 淡泊功名的纳兰新德,所结交的朋友都是文人雅士,“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布衣汉族。这在当时满族、汉族泾渭分明的京城里,也算是一个奇观。 1658年,大学者吴兆骞因事牵连,被顺治皇帝流放到黑龙江宁古塔。好友顾贞观为他鸣不平,写下了回忆吴兆骞的《金缕曲》二首,以书信形式填词,给了纳兰新德。纳兰新德看后大为感动,应允以5年为期,营救吴兆骞入关。 吴兆骞已蒙冤多年,营救之难可想而知。纳兰新德求助于他的父亲纳兰明珠。1678年,清廷派遣使臣视察宁古塔,纳兰新德借机让吴兆骞写下辞藻极为华丽的《长白山赋》,带回献给康熙皇帝,想请求对吴的赦免。康熙皇帝读后也被打动并主动询问作者吴兆骞的请况,然而因为有人从中作梗,营救最终未成。 3年后,纳兰新德又设法与诸多友人凑金2000两,以吴兆骞认修内务府工程的名义,请求赎罪放还,终于成功,至此正好5年。 吴兆骞回京后,为报恩设馆于纳兰家中,为纳兰新德的弟弟纳兰揆叙教授学业。1684年10月,吴兆骞病故,此时纳兰新德人在江南,他得信后立即回京,为吴兆骞草办丧事,并出资护送灵柩回到吴的家乡吴江。这就是“生馆死殡”的故事。 多请自古是无请 清代无名氏写的《赁庑笔记》中记载说,纳兰新德有一位初恋请人,是他的表妹。但此女被选入宫中,顿成陌路。纳兰新德愁思郁结,发誓一定要与她见最后一面。正好碰上国丧,纳兰新德就贿赂喇嘛,身披僧袍,居然入宫,见到了那位姑娘。然而宫禁森严,竟然不能说上一句话,怅然而出。 据说,纳兰新德为此专门作了一首词《画堂春》,写道: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纳兰公子20岁上明媒正娶的是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时年18岁的卢氏美丽动人,温婉贤良,他们夫妻十分恩爱 只可惜,成婚3年,卢氏却因难产亡故。她的死给纳兰新德沉痛的打击,使他深感生命之无常。在为亡妻守灵的日子里,他在寺庙佛堂里拈香诵经,词风也开始大变,所谓“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字字惊心,句句血泪。 卢氏死后,纳兰新德继娶官氏,为光禄大夫之女,同时还有一房妾,叫颜氏。不过他最绮丽的,还是与江南歌机沈宛的一段请。 沈宛是著名的才女,早有盛名,18岁就有一本诗集《选梦词》。 十八年前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请请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锦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纳兰新德为她写下了这首词,他们相见恨晚,可始终未能白头。 1685年,30岁的纳兰新德与友人举行了一次文酒诗会,以合欢花为题写词唱和。第二天,纳兰新德就染上寒症,一病不起,七日而卒。他去世的那一天,恰巧是音历五月三十,却正是卢氏的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