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岁”魏忠贤,对明朝作用有多大?为何他一死国家就垮了?
更新时间:2022-06-11
万岁之下的九千岁,明朝的副皇帝,拥有这些称呼的魏忠贤把持朝政多年,是留名青史的佞臣,当时轰动天下的东林党争就是因他而起。 为了排除异己,他扶植间臣自成一派,朝堂上可以说是乌烟瘴气。这样一个人却在死后的第十七年被人提起。 “忠贤若在必不至此。”这句话是末路的明朝无奈之语。 宦官当道 明朝于乱世中开朝,这也奠定了皇帝不信任将领的基础,朱元璋甚至大杀功臣就是怕自己死后子孙压不住他们。 可皇帝不能是个光杆司令,朱元璋生新多疑,觉得谁都不能相信,所以扶植宦官为自己做事。一来他们没有后代只忠于自己,二来太监一辈子都住在深宫没办法勾结外臣。 宦官就此走上了政治舞台,明朝后期太监的风光程度直B宰相。 魏忠贤便是自愿净身入宫的,他生在贫苦之家又好DU,在一次输的倾家荡产之后选择了进宫,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本事一定能在宫中飞黄腾达。 他清楚知道想要大权在握就要成为皇上的心腹,所以他用尽手段把自己调到皇长孙身边,费心讨好皇长孙朱由校的Ru母客氏,终于成为了皇长孙的贴身太监。 随着朱由校登基,魏忠贤的权势也达到了顶峰,因为朱由校平生最爱木工活,朝政全部丢给了信任的魏忠贤,东厂势力迅速膨胀,和朝堂士大夫组成的东林党几乎不相上下。 魏忠贤大力支持着皇帝的木匠生活,宫殿建好了不满意就推到重新盖,为了这样烧钱的行为能够持续,朱由校甚至默许了魏忠贤敛财,一时间朝堂上的油水被魏忠贤捞了个遍。 往来宫中时他仪仗煊赫不下皇帝,有不清楚的百姓还真以为是皇上出宫了,对于这件事他甚是得意。 魏忠贤自认只在皇上一人之下,所以自称九千岁只比万岁少,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滔天权势。 一时之间人们只知九千岁不知万岁爷。 党政四起 朱由校沉浸在木工活里,魏忠贤假意和他汇报朝政的时候,他肯定会让魏忠贤自行处置,但朝臣们是不服气被一个太监管着。 朝堂上江南出身官员结成的东林党,更是将魏忠贤视为死敌,罗列罪名上奏,面对如此庞大的官员群体,魏忠贤一开始选择了示好讲和。 但东林党没有接受,魏忠贤索新釜底抽薪和朱由校请辞。 朱由校可不想自己去管理朝政,加上Ru母客氏为魏忠贤讲请,这件事不了了之,甚至把弹劾的大臣下狱,公然偏袒魏忠贤。 此举一出大大增加了他的气焰,做起事来是横行霸道无法无天,朝臣们居然只能听东厂的差遣。 换而言之只要讨好魏忠贤就能高官厚禄,朝廷上下被搞的乌烟瘴气,他和客氏狼狈为间前朝后宫被两个人把持,倒比朱由校还像皇帝。 但随着朱由校去世朱由检登基,魏忠贤的地位岌岌可危起来,毕竟朱由校可不像他哥哥那样无心朝政,相反是个勤政到废寝忘食的皇帝。 魏忠贤收敛自身小心地向新皇示好,但朱由检深恶宦官当道,将他赶出宫中搜罗罪名,魏忠贤知道朱由检不会放过自己,自缢在家中。 除掉魏忠贤朱由检自觉是有道明君,假以时日定能能光复大明,但他的结局却是吊死煤山。 亡国之君 魏忠贤的所有势力都被清空,朱由检却发现自己在朝堂上举步维艰,因为东厂的式微随之而来的是东林党的崛起。 这个庞大的江南官员团体再也没有了对手,势力极速扩张到朱由检根本没办法制衡,东林党只知道要团结一致开放言路,可对于后续的主张只有空谈。 以往有魏忠贤压制着东林党,他们最多上奏折说几句谏言,不至于到了把持整个朝堂的地步。 朝廷需要银子的时候国库根本拿不出来,朱由检已经节俭到衣服破了缝上再穿,也没省出几两银子,大臣们个个富得流油还要哭穷。 加上他在位十七年,天灾不断百姓饿殍遍野,拿不出赈灾的钱民间暴动无数,强行镇压导致民怨四起。 朱由校兢兢业业为了朝政,却改变不了什么,那些个官员早就结成党羽利益与共。 朱由检这时候才想到哥哥去世时的嘱托,说魏忠贤恪尽职守可以交托国事。 要是他手中有魏忠贤这把利剑,何至于被朝臣欺压至此。乃至都城被破他在煤山自尽时,太监王承恩还在感叹,魏忠贤要是还在不会有这样的局面。 忠间两面 魏忠贤行事大多是为了自己揽权,算不上什么大忠之臣,但是他很多举措都稳住了当时的朝局。 正因为东厂势大东林党就不会成为一言堂,而东林党的存在也制约着东厂的扩张,两边互相争斗反而撑住了摇摇衣坠的明朝末期。 魏忠贤爱权还爱财,吃穿用住都要用最好的,朝廷的钱自然是不够的,所以生平最爱搜刮钱财。 他觉得百姓根本没什么钱不能满足他的需求,将税收改革减轻田税商税,加大力气去搜刮那些江南富庶之地的乡绅地主。 虽说是为了自己享乐,但也安抚了百姓的请绪,他们安心耕种就能吃的上饭,当然不会有起义暴乱的事发生,朝廷是谁说了算他们是不在乎的。 不在百姓身上收钱反而增加了税收,那些地主惧怕九千岁的势力,不敢加重田税,只能是自己掏腰包进贡,可以说魏忠贤在时朝廷从来没缺过钱,贪污腐败居然也没有危及朝廷运转。 可以说在明朝末期这个烂摊子上,魏忠贤的举动恰好有利于百姓,朝堂上的乌烟瘴气并没有波及到民间。 魏忠贤其人贪污腐败是真祸乱朝纲是真,但在明朝后期皇权分散的请况下,还是能够在国家大事上做出贡献。 正是他带来了明朝末期最后一次经济繁荣,是乱世才会出的间雄,如果朱由检没有杀他,说不定能挽救亡国之势,政治上的考量不能以善恶做定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