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2、管仲变法,穿越千年的现代经济大师
更新时间:2022-06-13
我们正在解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作者吴晓波。作者曾经做过一个长达十多个小时的专题讲座,讲的就是这本书的内容,现在B站上还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来看一下。 失意商人与三好先生 我们从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变革说起。 在春秋之前,人们只有天下观,没有国家观念,因为全天下就一个国家。周天子封疆裂土,分封了1000多个诸侯国。周代800年,中国封建社会稳定完好只发生在前面300年,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千金一笑失天下,虽然这是一个杜撰的故事,但结果是一样的,周幽王无法号令诸侯,被入侵的犬戎杀死,西周终结。随后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而东周又分为两个时代,前300年叫春秋,后200年叫战国。前面西周时期,礼乐征伐都是周天子说了算,礼乐不是礼貌音乐,礼是国家政治法统,乐是国家大型祭祀活动,征伐就是国家派兵打仗。到了东周,周天子权威沦落,这三件大事儿他说了不算了,那谁说了算呢?各诸侯国君,国家观念开始出现。 所以孔子说:“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叫礼崩乐坏。 春秋时代上千诸侯国开始相互吞并,争富求强成为新时代的主题,变革由此发生。可以说,所谓国家,就是血腥竞争的产物。 春秋五霸第一霸主是齐桓公。齐国之所以有此殊荣,正是因为我们要说的这一场经济大变革。 当时周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黄河中游,而齐国在偏远的胶州半岛,今天的山东省北部,很像是我们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福建,这些远离政治中心,没有什么资源优势的地方。但是弱者从来都是变革的发动机,观念远比资源更加的重要。从历史上第一次改革就呈现出了这一鲜明特点。 齐桓公并不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君主,他自诩好SE、好吃、好田。他把改革的事请都交给了自己的宰相管仲。 管仲这个人也很有意思,首先他是一个失败的商人,曾经三次做生意都失败了“三辱于市”,打仗的时候还当过逃兵,并且他还有严重的道德缺陷。 当年,齐国姜小白上位之前,跟他哥哥公子纠争夺王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夺嫡的时候管仲还曾经用弓箭差一点就色死了姜小白。后来公子纠失败,姜小白登基。古代的道德观念是“好男不侍二主”,你家主子失败了,你竟然又跑去效忠曾经的敌人姜小白,这不就道德的缺陷吗? 而这位姜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任命曾经差点杀死自己的管仲为宰相。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场,也许是最成功的一场经济大变革,就是由一位“三好先生”和一个失败的商人共同发动的。 四民分业,士农工商 管仲变法干了这么几件大事儿,第一件就是士农工商,四民分业。 把整个国家的国民分成,军士、农民、工匠和商人四个阶级,各阶级的人住在一起。 好处是同行都在一起,大家方便交流经验,提高技术。同时使民众安于本业,周围的人都是干这个的,就不会见异思迁。再有孩子在这个环境中长大,爸爸、叔叔、伯伯都是干这个的,从小耳濡目染,自然就能掌握专业技能。 专业分工,子承父业的制度就让齐国的制造业快速发展,领先于其他国家。齐国的高档丝织品大量的畅销各诸侯国,以至于“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齐国的丝织品就是当时的香奈儿,就是当时的路易威登,风靡天下。 这种细致化分工和世代相传的制度安排,比欧洲早了一千年,是中国早期文明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被后世严重误读的也是管仲的四民分业。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历来重农抑商,重视农业,压抑工商业,为什么? 早在殷商时期,人们非常乐于经商,商亡周兴之后,人们反思商朝的灭亡原因,认为就是太放任工商而荒废了农业,致使民心浮躁,国基不稳。周代便开始转而推进重农政策。 而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之前强调过。中华民族处在一个封闭地貌之中,人口众多,耕地稀少,粮食安全是农业文明的第一重大问题。而经商的利益高于务农,如果不压抑工商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存将面临重大威胁。 此后历朝历代都对商人制定了各种羞辱政策,像是商人不准穿丝绸,不准带金银,不准参加科举等等。 多数学者认为,管仲的四民分业,士农工商,将商人排在最末阶级,也是重农抑商的表现。但是吴晓波认为,这是对管仲最大的误解。管仲作为一个曾经三辱于市的商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重商主义者。他反而提高了商人的地位,让商人与士农工并列。 如果你觉得管仲在压抑工商业,那你就很难看懂他之后的变法政策了。 放活微观,管制宏观 这位经商多年的政治家,其实很早就发现工商业的盈利能力远大于农业,振兴商品经济是增强国力的最佳途径。 四民分业之后他第二个重大举措,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放活微观、管制宏观”。 怎么放活微观?就是鼓励做生意。 他大开国门,降低关税,鼓励全天下的商人都到齐国来做生意。他专门设立了招待外国商人的客舍,如果你拉一车货来,吃住免费;拉三车货来,不仅吃住免费,马吃的草料我们都给你包了;如果你拉5车货来,不仅管吃管住,还安排下人伺候你,供你驱使。 为了吸引外商来做生意,管仲甚至在首都临淄开办了7家官办机院,每家有女市100人。你在我们这儿赚了钱,还可以在当地消费。因此在后世管仲被拜为娼机业的祖师爷,就像是鲁班在木匠心中的地位一样。 就在这样自由贸易政策的鼓励之下,齐国的繁荣景象盛极一时。首都临淄居民多达30万人,成为了全世界规模最大,最繁华富足的城市。与之相比,同时期西方的雅典城才不过区区五万人。 所谓的“管制宏观”,就是价、财、税嘛,价格、财政和税收三个方面综合入手。 农耕时代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粮食,对于农业税,当时“十税一”就是收10%已经是仁政了,管仲采用浮动税率,灵活收税。如果是粮食大丰收,那就收15%;中等年收10%;下等年收5%;如果遇到饥荒就完全免税。这样农民能不欢迎吗? 此外,管仲第一个建立了国储粮制度。他非常的清楚商人心里的那些算盘,一旦遇到灾年,就有商人囤积居奇,粮价暴涨,老百姓肯定受苦。他建立国家粮仓,把粮食储备在里面,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一旦灾荒,我就开仓放量,绝不容许任何人草纵粮价。 在农耕时代,只要粮食安全有了保障,那民心自然就安定。 再有,利用价格杠杆调节经济方面,管仲着实是一个高手。 比方说,如果现在国家手里掌握了大量的布,他就不再征收布税了,而是对布的原材料麻征税,麻因为课税涨价5倍,那布的价格就能涨10倍,这时候再把布一甩卖,国家立刻就挣到好多钱,比不断去向布征税要高明太多了。 在国际贸易上也是,管仲知道,如果国外商品很好,那就应该提高这个商品在本国的价格,以控制外来商品的输入。如果要鼓励出口,那就压低本国商品的价格。在2600年前,管仲就在用价格和税收的方式管理经济,真不愧为无师自通的经济大师。 以上,这是“放活微观,管制宏观” 官山海,盐铁专营 管仲变法的第三项举措,是一个对整个中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制度创新。它的影响延绵2000多年,至今犹存,几乎成为整个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保障,这就是“盐铁专营”。 齐桓公曾经多次和管仲商议富国之策,齐桓公觉得政府没钱就应该直接收税,收人头税,收房屋税,甚至对六畜收税。 管仲说:不行,你直接把手伸到百姓兜里去掏,百姓肯定要嗷嗷叫。最好的收税办法是“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要把税隐藏在商品里,让人看不见莫不着,不知不觉就把税给交了,心理还不会有任何的抗拒。 齐桓公说:“这好是好,但要怎么做呢?”管仲丢出了7个字:“唯官山海可为耳。” 什么意思?只要把山和海的资源垄断起来,就可以了,山里有什么?铁矿。海里有什么?盐。这两样东西是农业民间无法自行生产,却又绝对不可或缺的东西。人人都要吃盐,男耕女织农具和针这样的金属工具谁都少不了。 管仲接着说:“你想征人头税,就算有一千万人口的大国,能征税的也就一百万户,每户每年征税30钱。也没多少,还人人都要骂你是暴君。只要我们把盐、铁管起来,每根针加一钱,每斗盐加一钱。这样收上来的钱远远超过人头税,而且百姓连一点感觉都不会有! 随后,齐国就把山和海围了起来,严厉地强调了国家的垄断权。谁敢自行上山开采,抓到就问你哪只脚先进去的,左脚进去砍左脚,右脚进去砍右脚。 管仲盐铁专营并不是政府办国企亲自下场,而是在国家允许的前提下,让民间进行生产,炼铁,煮盐,生产之后全部都交给国家统购统销。这就是后世的“资产国有,承包经营”。 从此在税赋这个层面上,中国与西方国家出现了根本新的不同。 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国家财政的唯一收入就是税赋。西方的法治意识中,从来都强调公民纳税人的角SE,税收是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契约,我交税,享有公民权利。 特别是在美国,商品价格和商品税是单独列出来的,你买瓶矿泉水都能意识到自己在交税。 在管仲变法之后,中国政府的收入就由税赋和专营收入两项构成。专营收入正是通过控制战略新的必须物资,以垄断专卖的方式达成的。政府作为一个有盈利任务的经济组织进入市场与民争利,那么民间资本,所谓自由市场力量的博弈环境就变得异常凶险。 这一中国式经济体制延续千年,而管仲正是始作俑者。 盐铁专营,这是管仲的第三项举措。 和平崛起,以商之战 他最令我钦佩的地方是他与后来崛起的霸主不一样,管仲搞的是和平崛起。对内对外,他都尽量采取和平手段“以商止战”,用商业抑制暴力。 对内就是发展商品经济,让百姓日子好过了,自然就不会造反了。 管仲不主张严刑峻法,他说:“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那要怎么才能使民心归顺呢?就是那句很有名的格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搞上去了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对外呢?齐国因为变法成功拥有最强的国力,有三万装备经良的军士,但管仲从未对外使用武力征伐。甚至他还扮演世界警察的角SE,曾经宗、郑两个邻国发生内乱,他不但没有趁火打劫,反而出兵帮助两个国君复国。 齐国俨然成为了春秋诸国的盟主,多次召集各国来开大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前我们强调管仲尊王攘夷,号召大家团结在周天子的领导下,共同抵抗北疆游牧民族入侵,中华农业文明的幼弱之芽才得以保全。 而在经济上,齐国会盟诸侯达成了关税协定:“你们家收5%的关税太高了,我们都收1%,以后大家都按这个标准来”。管仲的做法就像是创建了一个区域经济的关税同盟体,这在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仍然是国际贸易的游戏惯例。 如果有不服他的国家怎么办呢?管仲也是用商业手段削弱对方的势力。话说齐国旁边有两个大国跟自己不对付,鲁国和梁国。管仲怎么收拾他们的呢? 这里两个国家盛产一种叫做绨的丝织品。管仲就让齐桓公和官员贵族们都穿绨衣,百姓看到这些大人物都穿绨,那我们也跟着穿吧,很快绨在齐国就流行了起来。但是管仲不允许本国生产,只准进口。然后管仲就跑去和鲁国梁国说,你看我们的百姓非常喜欢你们的绨。你们生产出来我愿意用铜来换,鲁、梁国很开心,想着等拿到的铜铸成兵器就来弄死你,民众在政府的鼓励下开始大量的纺织绨,农事因此荒废。 可是一年之后,管仲立马下令关闭通商关口,一匹绨都不准进口。两国经济顿时崩溃,从此一蹶不振。 这是中国古代罕见的商战,管仲有甲胄三万不用,而是利用国际贸易中的供求关系制服对手,其手段之高妙,令人叹服。 中国古代的凯恩斯 管仲很长寿,在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年代,活到了80多岁。早年潦倒,盛年治齐40载终成霸业。这可是2600年前,同时期地球上大多地区仍处于莽荒时代,中国竟然能诞生这样一位经济大师,属实是一个奇迹。 我们刚才说的管仲变法涉及到的这些经济命题,产业政策、财政、税收、价格、国际贸易,几乎就涵盖了后世所有的经济治理范畴。这位没有上过一堂经济学课,三次创业失败的商人,无疑就是一位无师自通的经济天才。 从他的经济手段可以看出,管仲就是一位尊重市场规律的国家干预主义者,真可谓是中国古代的“凯恩斯”。 总结来说,管仲变法有两条重要的历史经验。 第一、四民分业,士农工商;放活微观,管制宏观;通过价、财、税整体配套体制改革,第一次形成了系统的国民经济治理体系。 第二、盐铁专营,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典型模式,影响了后续2600年的中国。 而令人钦佩的“以商之战”,很可惜在管仲和齐桓公死后,齐国迅速衰落,让出了霸主的权柄。自此以后,春秋五霸的另外四个霸主,均是以开疆拓土而威慑天下。齐国以商止战,和平崛起的思路,也被后世的暴力征伐所取代。 到了战国时代,战争的暴烈程度急剧提升,商鞅所推动的一场命令新计划经济的大变革,打造出了虎狼之秦,最终荡平天下,我们下期节目接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