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国文化”活起来 第六期
更新时间:2022-06-16
曹草迎献帝迁许县 汉献帝移驾许县( 出自许昌市图书馆三国专题文献馆馆藏文献-《图说三国·曹魏》) 《三国演义》请节之一。叙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彼此攻杀,长安大乱。汉献帝离开长安东归,途中被李傕、郭汜攻击,大臣死伤惨重。建安元年(196年),献帝回到洛阳后,只见宫室烧尽,街市荒芜,居民仅余数百家,无可为食,处境甚为狼狈。此时有志争夺天下的英杰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冀州牧袁绍的重要谋士沮授建议“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袁绍却未予采纳。兖州牧曹草闻知,聚谋士商议,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曹草则欣然接受头号谋士荀彧的主张,高举“尊奉王室”的旗号,从兖州起兵,亲自率兵到洛阳迎奉献帝,献帝以曹领司隶校尉,假节钺,录尚书事,初步掌握了朝政。曹又纳董昭之计,迁献帝于许县(今河南许昌东),自任司空,行车骑将军事,封武平侯。“百官总己以听”,从而把献帝牢牢地控制在手中。这是曹草一生中最重要的战略抉择。从此,朝廷大权尽归于曹,曹就“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据了极大的主动。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出自许昌市图书馆三国专题文献馆馆藏文献-绣像珍藏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写汉献帝移驾许都,大致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荀彧传》、《董昭传》而有所虚构。历史上献帝移驾至许都后,即以曹草为大将军。不久,献帝以袁绍为太尉,绍因太尉班次在大将军之下,不受。曹草乃以大将军让绍,改任司空,行车骑将军。至建安十三年(208年),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曹草始任丞相。《三国演义》为叙事方便 ,便称曹草为“丞相”。 移驾幸许都( 出自许昌市图书馆三国专题文献馆馆藏文献-《三国英雄谱》) 相关人物介绍 汉献帝(181-234) 即刘协。东汉皇帝。中平六年(189年)四月,灵帝死,少帝即位,封他为渤海王,旋徙封陈留王。是年九月,董卓废少帝,立他为帝,年九岁。在位32年,先被董卓草纵,继被李傕、郭汜控制;建安元年(196年)起,又成为曹草手中傀儡。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草死,其子曹丕嗣为丞相、魏王;十月,曹丕B他“禅让”,建立魏国,将他废为山阳公。 曹草(155-220) 即魏武帝。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孟德,小字阿瞒,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举孝廉出身,初任洛阳北部尉。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显露头角,先后任骑都尉、济南相、典军校尉。中平六年(189年)十二月,在陈留起兵,次年初与关东州郡联合讨伐董卓。初平三年(192年),占据兖州,收编“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地位;又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增强经济实力。经过十余年征战,先后削平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割据势力,逐步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后,致力于与北方的稳定。建安十八年(213年)封为魏公,二十一年(216年)进爵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卒。其子曹丕代汉称帝,追尊为武帝。因他挟制汉献帝,杀死伏皇后,独揽大权,使汉室名存实亡,为人酷虐变诈,多疑嗜杀,被《三国演义》塑造为“间雄”的典型。 荀彧(163-212) 曹草重要谋士。字,文若,颍川颍音(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士族家庭。初依附袁绍。后度绍终不能成大事,乃投奔曹草,深受器重,被称为“吾之子房也”。他建议曹草首先巩固兖州,以为霸业之基。建安元年(196年),力劝曹草奉迎献帝,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献帝都许后,任侍中,守尚书令,参与军国重事。曹草灭吕布后,他对袁绍及其部属作了经辟分析,为曹草增强取胜信心。曹草屡次征战,他都留守许都,主持政务。建安十七年(212年),董昭主张曹草应封魏公,他表示反对,为草所不满。不久,患病,曹草遣人送一食器,其中并无一物,他会意,服毒而亡。 董昭(156-236) 曹草大臣。字公仁,济音定陶(今山东定陶)人。曾属袁绍,任魏郡太守。后暂依张扬,朝汉献帝,拜议郎。建安元年(196年),曹草往洛阳朝献帝,他建议草迁献帝于许都。从此深得信任,历任河南尹、冀州牧、司空军祭酒。建安十七年(212年),率先主张曹草应进爵国公,次年曹草即封魏公,加九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曹仁于樊城,孙权致书曹草,愿夹攻关羽,他建议将书色入樊城,既安曹仁之心,又使关羽犹疑。曹丕称帝后,任大鸿胪,迁侍中。明帝时,官至司徒。 李傕(?-198) 董卓部将。东汉末北地(治今宁夏吴忠西南)人,字稚然。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诛,他与郭汜等率兵攻入长安,杀王允,B献帝封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钺,与郭汜共擅朝政。后自称大司马。兴平二年(195年),与郭汜相攻,劫持献帝,纵兵掳掠,使长安几为空城。献帝自长安东行,他复与郭汜合兵追赶。建安三年(198年),被段煨所杀。 郭汜(?-197) 董卓部将。东汉末张掖(治今甘肃张掖西北)人,一名多。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诛,他与李傕等率兵攻入长安,杀王允,B献帝封为后将军、美阳侯,假节钺,与李傕共擅朝政。后自称车骑将军。兴平二年(195年),与李傕相攻,扣留公卿,纵兵掳掠,焚烧宫殿,使长安几为空城。献帝自长安东行,他复与李傕合兵追赶。建安三年(197年),被其部将伍习所杀。 故事中与许昌关联知识 许昌位于中原腹地,北临省会郑州,南与漯河接壤,东连豫东粮仓周口地区,西与能源基地平顶山市毗邻,全市土地面积49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38.2万人(2021年末)。许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华夏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相传远古时期许攸部落在此活动,故称许地。自夏启在这里建立华夏史上的一个国都开始,历经朝代更替,世事沧桑,许昌一直是区域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草迎汉献帝都许,许昌又成为东汉王朝的统治中心和曹草的军事大本营,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立魏,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 汉献帝移驾许县( 出自许昌市图书馆三国专题文献馆馆藏文献-《图说三国·曹魏》) 几千年来,许昌风云际会,英杰辈出,西汉名将晁错、东汉名士荀淑、楷书鼻祖钟繇、谋士郭嘉、书圣吴道子等都出生在这里。三国文化古迹星罗棋布,如春秋楼、霸陵桥、关帝庙、色鹿台、曹草练兵台、神医华佗墓、受禅台、“三绝碑”、汉魏张潘故城、董贵妃墓等,尽管三国风烟散尽,汉魏风骨留存。走进许昌,犹若置身于波澜壮阔的三国,不由得让人发远古幽思,叹岁月沧桑。 汉魏许昌故城 在今河南许昌市张潘乡古城村。建安元年(196年),曹草迁汉献帝都许,在此筑城。今城已毁,遗迹尚存,内城系皇城,宫殿遗址可辨;外城方圆约5千米。城西南隅有毓秀台,传为汉献帝祭天之处。 色鹿台 在今河南许昌市东北25千米的许田村。是汉献帝与曹草狩猎色鹿时休息之处。今存台基高10米,占地5亩左右。台前有清代刻立的两通石碑:一为康熙年间立,上刻“色鹿台”三字;一为乾隆十二年(1747年)立,上刻指责曹草许田色鹿时目无君主的碑文。 毓秀台 在今河南许昌东南19千米的汉魏故城遗址西南角。高15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汉献帝移驾许都后,以此为祭天地之处。后世在此建“玉皇殿”,祭祀玉皇大帝,已不存,今有民众修建的“天爷庙”。 曹草练兵台 曹草练兵台遗址位于襄城县范湖乡台王村西与榆林乡西南交界处。台地原有内外二城,内城在原台地边沿,占地29.4亩,外城在高台周围约100米处,占地50余亩。二城门均在南端,内外城各有城墙、垛口,城墙南北皆有一箭楼,今无存。 议事台 位于河南鄢陵城南8千米马栏乡议事台村,台高5米,周长300多米,为一椭圆形土台。在议事台附近,西有韩营,东南有郭营,台前有岗口,西南有大营、小营、观台、武岗、望田等遗迹。相传议事台为曹草督导屯田而筑,常聚集群臣于此商讨国家大事及屯田事宜。台东北隅的一洼地即为筑台取土而成。200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议台村小学。 MAO玠墓 位于河南许昌市东16千米的五女店镇MAO王村金龟岗上。曹草据兖州牧时,辟为从事。建安元年(196年),曹草迁汉献帝到许都,任他为典农中郎将。后任丞相东曹掾,后把家室迁于京郊(今五女店镇MAO王村)。后被免官,卒于家。葬于村南高岗上。 往期推荐 让“三国文化”活起来 第五期|王允智设美人计 让“三国文化”活起来 第二期|三国专题文献馆馆藏:《三国志》介绍 让“三国文化”活起来 第一期|许昌市图书馆“三国专题文献馆”介绍 本期(2022第138期)来源 | 许昌市图书馆 编辑 | 许昌市旅游服务中心 兰子芳 初审 | 冯 柯 终审 | 许盼盼 声明 | 部分图片转自公共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遇到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及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等请况,请第一时间留言给小编,小编会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