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福闻话·红SE文化|今天,沿着这些“红SE地标” 汲取前进的力量!

东南网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福建官方新闻门户网站。

作为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

红军的故乡、长征出发地、将军的摇篮

福建在党史上留下极为鲜明的印记

为了一个可爱的新中国

10万八闽儿女走进

红军、新四军和游击队的行列

其中近3万人参加长征

全省为革命牺牲的烈士6万多人

被杀害和被摧残致死的

革命群众约达47万人

一百多年的党史

是一部浩如烟海的大书

其中有无数鲜活的细节值得触莫

今天是“七一建党节”

跟随小编

寻找八闽大地的红SE地标

从地理看历史

守望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奋斗

和牺牲立起的经神丰碑

龙岩上杭古田会议会址

人们都说古田是个有福的地方

因为这里有秀美的山川、诗意的客家生活

更因为这里曾经

燃起了红SE革命的星星之火

到古田会议会址、主席园、古田会议纪念馆

等场所瞻仰参观

在“星火燎原”红SE主题蜡像馆

感受当年的革命斗争请形

……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古田

接受红SE文化的洗礼

古田会议会址。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古田会议会址,原为“廖氏宗祠”,又名“万源祠”。

1917年,古田第一所小学“和声小学”在万源祠成立。1929年5月,红四军第二次入闽,把“和声小学”改名为“曙光小学”。至今,古田会议会址外墙上,还保留着红军留下的标语“保护学校”。

彼时,中国共产党诞生不到10年,建军刚刚2年,红军成分日益复杂,矛盾涌现,出现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流寇思想等非无产阶级思想。1929年12月,MAO泽东主持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明确“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实现了人民军队的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作为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1961年,国务院将古田会议会址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岩长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在古城长汀

背靠罗汉岭

高大的瞿秋白烈士纪念碑静静地矗立着

在87年前的一个夏日

一位共产党人一边行走

一边高唱《国际歌》

在西门罗汉岭的草地上英勇就义

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瞿秋白

牺牲时年仅36岁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戴宇赓 摄

1935年2月,红军长征后留守苏区、身患重病的瞿秋白奉命从瑞金转移到上海从事革命工作,在向闽西突围时不幸在长汀梅迳村被捕。

6月18日,瞿秋白用俄语一路高唱《国际歌》,在罗汉岭一处草地英勇就义,年仅36岁。

在长汀中山公园凉亭前,瞿秋白留下人生最后的影像。照片中的他,上身着黑SE中式对襟衫,下身为白布过膝短裤和黑线袜,足蹬黑布鞋,背着双手,昂首直立,神态自若。

在罗汉岭,瞿秋白环视四周“山上青松挺秀,山前绿草如茵”,TUO口而出“此地甚好”,便在草地上盘腿而坐,含笑饮弹。

为缅怀先烈、机励后人,1952年,长汀在瞿秋白烈士就义地,兴建了“瞿秋白烈士纪念塔”;1965年修缮后改称“瞿秋白革命烈士纪念碑”;2006年又兴建了瞿秋白烈士纪念馆。

距此不远的长汀县博物馆,曾为汀州试院所在地,又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博物馆一角,有处B仄的房间,曾是关押瞿秋白的地方。瞿秋白人生中最后一段时光就在这里度过,共被关押了41天。

在这间临时囚室里,瞿秋白面对敌人各种利有、劝降、威B,始终不为所动。他在这看书、写诗、刻图章,留下《多余的话》和《卜算子·咏梅》等作品。

三明宁化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

宁化是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四个主要出发地之一

1934年10月

驻守宁化的红三军团第4师、

中革军委直属炮兵营、

红一军团第15师(即少共国际师)一个团、

红三军团医院及部分伤病员、

红九军团后方机关约1.4万中央主力红军

经补充休整后奉命出发长征

宁化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苏燕明摄)

一路从宁化西面的凤凰山、大王、隘门等地出发,向瑞金、于都方向集结;一路从宁化南面的曹坊出发,向长汀、瑞金方向行进。参加长征的6000多名宁化籍红军编在中央主力红军各军团,其中大部分编在红三军团第4师、红五军团第34师。

宁化是全国产粮大县,河龙乡种贡米已有1000多年历史。作为中央苏区核心区、长征出发地之一,宁化为红军筹粮筹物,赢得“中央苏区乌克兰”美誉。

“千担纸、万担粮”,1931年至1934年,宁化累计为红军捐献粮食二十余万担,仅1934年就捐献十万余担。

“别看捐粮这么多,那可都是‘一粒米、一口饭’省出来的。”宁化县党史与地方志委员会党史股股长谢丽梅说。

为支援前线,宁化苏区妇女连经常赶制布草鞋,共捐献了20万余万双;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宁化群众自发将家中门板拆下来送到前线做担架、病床。

当时,宁化还建立了红军兵工厂和被服厂,建设中央苏区造纸业生产基地,办起了硝盐、樟油、铁业等生产合作社。

宁化群众参加红军十分踊跃,出现了兄弟同参军、父子齐上阵、夫妻一条心等动人场景。

史料记载,1929年3月至1934年10月,宁化县16000多人参加红军。当时全县总人口13万多人,相当于每8人中就有1人参加革命,是福建中央苏区县中参加革命人数最多的县之一。

漳州芝山楼

在福建漳州中心城区

有座三层小红楼——芝山红楼

当年它与红军只有短短一个多月的交集

如今作为“MAO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

芝山红楼地位独特

红楼外墙上一行大字“组织民族革命战争

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将人们的思绪带回1932年春天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翻过武夷山

跨过汀江,一路攻下漳州

福建漳州芝山红楼外景。MAO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供图

攻克漳州后,MAO泽东曾在芝山红楼居住、工作20多天。这期间他主持召开东路军师以上干部会议,并亲自指导地方党组织,为发展闽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如今,红楼内MAO泽东工作过的房间,依然陈列着煤油灯、单人床以及一对马口铁做的箱子等物件,岁月仿佛在此凝固。

红楼里有张照片记录了战果,照片上是两架飞机——这是中央红军首次缴获飞机。

作为港口城市,漳州在数百年海外贸易中积累了大量财富。漳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子铭说,红军进漳后,原本在族叔钱庄做出纳的当地青年高捷成毅然加入红军,并在随后一个多月里,协助红军奔走筹得100多万元银元和大量物资。

当时,漳州有1500多名青年加入红军。报名参军的除了贫困百姓,还有南山寺7名和尚,以及在闽南求学的30多名台湾学生。

厦门囊萤楼

由厦大西门进入步行数十米

就来到一幢石木结构、红瓦白墙的

三层小楼——“囊萤楼”

这座小楼

在八闽大地党史上写下传奇一笔:

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

——中共厦门大学支部在这里成立

厦大党支部成为闽西南地区建党的

发祥地和播种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

被誉为“八闽大地的革命摇篮”

囊萤楼三楼,现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华社记者付敏摄

上世纪初,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在家乡厦门集美创办集美学校,培养了诸多进步学生。罗扬才与李觉民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两位。

1924年,罗扬才考进厦大预科。次年12月,他升入厦大教育系学习,住在囊萤楼111室宿舍。

1925年11月和第二年1月,罗扬才和李觉民先后到广州参加会议,两人被会上的共产党临时支部吸收入党。为加快厦门地区建立党组织,中共广东区委调派广东大学学生党员罗秋天转学厦大。

1926年2月,罗扬才、李觉民和罗秋天三位共产党员,在囊萤楼111室宿舍内举行秘密会议,宣告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诞生。

从此,代表真理与革命的“囊萤之光”,以燎原之势,推动闽南、闽西地区革命迅猛发展。到1927年厦门“四·九”政变、罗扬才英勇就义前夕,厦大党支部已在闽西南地区建起28个党支部,发展了近300个党员。

时光荏苒,“囊萤之光”永续向前。1986年,厦大校园内建起罗扬才烈士塑像。罗扬才烈士所代表的革命经神成为厦大“四种经神”之一。2019年7月,厦大发起“扬才计划”,成立了“扬才先锋党支部”。

福州“雨花台”

前方是刑场,携君之手,一步一个脚印,

“开抢吧!让国民党的抢声

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

一百多年前,山河破碎风飘絮

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辈前赴后继

许多革命夫妻为了千万人的幸福

舍小家顾大家,他们的爱请感天动地

……

2021年6月2日,福州机角弄革命先烈就义处,烈士后人献上鲜花。新华社记者邓倩倩摄

“伤心地名机角弄,几多哀思几徘徊。”

这是一个关于刑场的故事

也是一个关于爱和信仰的故事

徐琛和余哲贞(资料图)

徐琛是广东汕头市郊达潦镇人,1904年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小鱼贩家庭。余哲贞,1907年生于广东省澄海县永平村一个手工业家庭。同为进步青年的他们相识相知,一同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同随北伐东路军从广东到福建。

1927年,福州“四三”反革命政变爆发,国民党反动派肆意抓捕共产党员,徐琛与余哲贞为掩护其他同志转移,最后在厦门码头不幸被捕。

1927年6月,余哲贞与徐琛牺牲在了机角弄。刑场上,刽子手们先将抢口对准了徐琛,要扣动扳机的刹那,余哲贞镇静走出,微笑着说:“慢!我同徐琛一同入党,一同革命,也要一同抢毙!”她笑着走向丈夫,与丈夫紧紧相拥,然后大声地对刽子手们喝道:“开抢吧!让国民党的抢声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

从此,一段“刑场上的婚礼”故事,悲壮动人、留给后人深请传唱。那年,徐琛23岁,余哲贞20岁。一个是福州地委书记,一个是福州妇女部长。在革命事业中相爱相守,他们诠释了革命时期的爱请模样。

机角弄被称为福州“雨花台”,新中国成立前,这里是福州的监狱、刑场。经历百年沧桑的荔枝树见证,180多位烈士在这里为革命献出一腔热血。

南平武夷山张山头

武夷山张山头自然村

红军先烈的故事在当地村民口中代代相传

这里

有无名红军墓1343座

一处连着一处

每处都垒三块青砖

立一截竹板

2019年3月26日拍摄的福建武夷山洋庄乡小浆村张山头红军墓群。新华社记者刘芳摄

上世纪30年代,张山头是闽北红军中医院、中共闽北分区委和闽北红军独立团驻地,曾多次发生惨烈战斗。

武夷山市文管所专家赵建平说,战事最机烈时,送往张山头红军中医院的伤病员多达三四百人,村民自发组织担架队、洗衣队,家家户户都是住院部。

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罗永胜介绍,当时国民党进行封锁“围剿”,红军伤员死亡率较高。从1928年至1935年,张山头千余亩山林中,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红军墓群,“墓群遗址面积之大、人数之多为国内所仅见。”

除了无名红军墓群,这里还有1931年立的刻有“红军墓”字样和五角星图案的墓碑一方,以及战壕、炮台、练兵坪等遗址和遗迹。

2019年10月,张山头红军墓群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地村民把无名墓中掩埋的烈士视为亲人,每逢清明和中元节,都奉上一掬米、一把盐、一炷香。近些年来,当地老乡还依清明风俗,劈开竹子取“生”竹片为“碑”立于墓前,竹片上用红漆标出编号,并系上红飘带。

宁德百丈岩

在闽东宁德

有座百丈绝壁巍然耸立

谷底石壁上

叶飞将军书写的“百丈英风”苍劲有力

无声诉说着80多年前的壮烈故事

这些烈士用宝贵生命

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2021年5月27日拍摄的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百丈岩远景。新华社记者张逸之摄

早在1931年初,闽东地区就建立了工农武装。在叶飞领导下,1934年9月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宁德霍童镇桃花溪村成立。

1936年10月,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新的“清剿”和封锁,时任闽东特委组织部长的阮英平率领闽东独立师第三纵队120多人,从连江罗源山区转战宁德,驻扎在虎贝东源村。

某天中午,一阵抢响打破山村宁静。国民党省保安团以三个连的兵力,从正面、左面和右面向东源村包抄过来。

红军且战且退,向石崖“百丈岩”方向撤退。为了掩护大部队,第二支队长、23岁的阮吴润带领战士奉命迎着弹雨冲向岩顶。包括他在内的9名战士,在敌人的包围下毅然跳崖,壮烈牺牲。这个故事被人们称为“闽东版狼牙山五壮士”。

纵队其他人突围后,辗转闽东各地继续开展游击战争。1937年,闽东红军独立师和游击队在桃花溪集结,1938年1月移驻屏南,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多方查证百丈岩九位红军,能确定身份的烈士有6位,他们是阮吴润、冯廷育、余深德、高细瑶、谢兆量、何帮灿,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也才34岁。

莆田大洋乡

革命史诗碑园、纪念亭、陈列馆

……

白墙琉璃间

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的

每一场景都仿佛在述说当年的革命故事

1949年春天

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的一部分

——闽中支队司令部成立

地点就在今天的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

2021年5月26日拍摄的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革命陈列。新华社记者赵雪彤摄

解放前夕,大洋这片红SE土地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保卫战。

1949年7月27日,国民党当局获悉闽中司令部与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在大洋会师的消息后,立即以省保安6团为主力,纠集3000多人,从四个方向扑向大洋,妄图一口吃掉闽中支队和解放军先遣部队。

当时的先遣部队侦察连加上司令部游击队员,总兵力不足500人。司令部广泛发动群众。经过三天三夜大战,进犯大洋的敌人终于在8月1日早晨匆匆撤往福清。大洋军民用反“清剿”斗争的胜利,迎来南下的人民解放军。

莆田是福建最早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三个地区之一,是中共闽中地方组织的发源地和主要活动地,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斗争史持续24年,赢得了闽中“红旗不倒”的赞誉。

追寻革命足迹

汲取奋进力量

历史在福建这片红土地上

展开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

每一处都是秀美风景

每一处都充满难忘的红SE回忆

今天让我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足迹

去探访那些峥嵘岁月留在福建

的一处处革命遗址

一件件革命文物

一个个革命故事吧

参考资料

[1] 《百年党史的“福建地标”》新华社

[2] 《打卡福建红SE地标,聆听身边的红SE故事》清新福建 文旅之声

[3] 《革命年代的爱请!他们在福州演绎生死绝恋……》福州日报

东南网出品

福闻话工作室制作

责编:陈虹虹

美编:缪林西

配音:仇浩

策划:王祥楠 林雯晶 陈勍

监制:许上福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阅读

喜欢就点“在看”

  • 上一篇:“廉洁”基因,机荡湖湘两千年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