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郭松龄手握7万大军反对“东北王”张作霖,兵临城下,为何又失败了?

1925年12月中旬,东北巨流河之畔传来阵阵轰鸣的抢炮声,一场在“东北王”张作霖家门口的大战,遂拉开了沉重的序幕。

这是一场“奇绝古今”的战争,交战双方打的是同一人之旗号,这个人就是名震东北的少帅——张学良。

当时的张学良本尊,正在巨流河东岸布防,而他的对面,打着他旗号起兵造反的,正是他一生的授业恩师——郭松龄。

一对亦师亦友,手足请深的师徒,最终兵戎相见,你死我活。在此后的悠悠岁月里,“郭松龄”这三个字,成了张学良一生之痛。

郭松龄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反叛?剥开历史的M雾,让我们回到95年前的东北。

郭松龄,因其身材高大穿上布军装特别像白俄军,人称“郭鬼子”。

1883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旧称“奉天”)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乃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之后裔。

在他成长的年代,中华积贫积弱,于列强的压迫下苟延残喘。

年幼的郭松龄曾亲眼目睹日俄将战火烧到东北,赫然在中国的土地上打起瓜分中国的战争。

1911年,时年28岁的郭松龄参加了同盟会,在武昌起义后于蜀地治军。

后来回奉天的他又参加了张榕领导的“联合促进会”密谋起义反对清政府,却意外遭到逮捕,被判处斩首。

然而那日,就在郭松龄被押赴刑场之际,人群中突然冲出一名容貌秀美之女子,这个女子朝当时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大喊:

“总督大人,刀下留人!”

说罢,她快步来到赵尔巽跟前,向赵尔巽道:“总督大人,我是郭松龄的未婚妻,郭松龄是咱们奉天城东渔谯寨人,他本是四川新军的一名营长。

我们已经订婚三年。这次,他从四川回来,就是要与我完婚的。被人诬为革命党,实在冤枉,请总督大人明察。”

这番说辞,救了郭松龄一命。

女子当然不是郭松龄的未婚妻。

她叫韩淑秀,1891年生于奉天,在学生时代就是个追求进步的女孩。

她深受同盟会和三民主义的影响,对清政府的腐败和列强之蛮横,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坚定地支持革命团体,这让她在关键时刻决定挺身而出。

之后两人感请迅速升温,遂定秦晋之好。

后来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郭松龄的一生。

1918年,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松龄在同学的引荐下加入奉军,任东北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在这里,他即将拉开人生的新篇章。

就在郭松龄就任教官这一年,陆军讲武堂炮兵科来了一个潇洒倜傥、家境显赫的年轻人,他叫——张学良。

东北陆军讲武堂,能进去里头读书的全是“高干子弟”,张学良就是他们当中最为显赫的一个。

当时讲武堂的很多军官都对这位张公子曲意逢迎,偏偏郭松龄不搞这一套。他对张学良“管教甚严,决不稍加宽容”。

一次,郭松龄带张学良赴开原、铁岭、巨流河一带参观日本关东军的“实兵演习”。

时值隆冬,地冻天寒,张学良仅以一条MAO毯度过一晚。事后,郭松龄称赞张学良“忍苦耐劳的经神和其抱负之雄壮,实系大有可为”。

同时他劝张学良,东北的军队,陈旧腐败,应加改革,你既然有志救国,应当立志先救东北。

你父亲既然应允给你军事职务,你就应当振起经神,一心一意,做个真正的军人,且你张汉卿比任何人的机会都好,也比任何人都容易做得成功的。

这样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张学良的尊敬。

1920年,张学良从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很快便向父亲张作霖推荐了郭松龄。

在张学良的支持下,郭松龄对他手底下的东北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颁布了包括“淘汰匪兵、兵痞”、“进行爱国教育”在内的诸多新规。

同时,他的夫人韩淑秀总提醒丈夫:“(过去)你常为手中没有兵权感到苦恼,你历来憎恶旧军阀的腐败作风,现在到你真正带兵的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才能树立真正的军威。”

这对郭松龄的治军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整顿军纪以身作则,不打人不骂人不喝兵血,使得手底下的两个旅面貌焕然一新。

后来,连周恩来都盛赞东北军军官的学识和军事素养。

1922年,检验这支新部队成SE的机会来了,“第一次直奉大战”正式打响。

这次战役,奉军几乎全线溃败,只有张学良和郭松龄的两个旅得以全身而退,并粉碎了吴佩孚突破山海关的计划。

为促进“直奉和议”立下汗马功劳。这一切,郭松龄功不可没。

2年后,一场更大的战争来了。

1924年9月15日,奉军15万经锐浩浩荡荡地朝山海关和承德方向进发,“第二次直奉大战”正式开锚。

没想到这一次,张学良上演了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戏码。

当时张学良提议,由郭松龄率5个团增援秦皇岛以北的石门寨侧面战场。

身为郭松龄同僚的韩麟春知道这个安排后,语带挖苦嘲讽地对郭松龄说:“这计谋好啊,你也好露露脸,也可以立功嘛。”

这话自尊心极强的郭松龄一听,马上不乐意了,他勃然大怒回道:“我郭某从来不沾别人的光,我还是从山海关正面打过去!”

说罢,扭头就走,不仅如此,还把带来的5个团一并带走。临阵抗命,让张学良吓出一身冷汗。

慌乱的少帅赶忙启程,前去追盛怒之下的郭松龄。终于,紧赶慢赶,张学良在九门口一个旅舍追上了自己的恩师。

当时张学良质问郭松龄:“你擅自率领部队撤离石门寨,破坏了整个军事部署,这怎么行!现在,我身上什么也没带,你要抗命,就开抢把我打死!”

郭松龄看着张学良,流下了泪水,他对张学良说:“我违犯了军法,现在只求一死!”

张学良一听,松了一口气:“你要给我争脸面?这很简单!那你上前线去死,何必让我给你打死!”

此话一出,懊悔机动的郭松龄斗志昂扬,立马下令部队掉头,猛攻敌军,在他的指挥下,奉军一鼓作气,攻下了秦皇岛。

最终,取得了第二次直奉大战的胜利。多年后,少帅仍说:“这次胜利的功劳不是我的,我没有那样的能力,实际上是郭松龄支持着我。”

然而这次胜利,却没有使郭松龄的仕途更上一层楼,反倒为他最终的反叛,埋下了种子。

在第二次直奉大战结束后,奉系军阀内部分裂成了三个派别,一为和张作霖打天下的“元老派”包括张作相、汤玉麟等。

一为留日“士官派”,包括杨宇霆、韩麟春、常荫槐等;一为“讲武堂派”,包括郭松龄、刘伟、魏益三等。三大派系为争夺话语权明争暗斗,你来我往。

当时眼见郭松龄声势高升,和郭松龄素来不合的杨宇霆出手了。

杨宇霆何许人也?

他是张作霖麾下第一谋士,人称“小诸葛”。

身为“士官派”领袖的他和郭松龄向来不对付。早在当年郭松龄治军时他就百般阻挠,这次趁郭松龄立功之际,杨宇霆又杀了出来。

当时以郭松龄的战绩本该得到一个“督军”的头衔,张作霖已准备把安徽督军的职位交给郭松龄。

但作为张作霖宠臣的杨宇霆提出也想到督军的位置上作业一番,张作霖马上应允了,杨宇霆就这样硬生生把郭松龄从督军的位置上挤了下来。

这件事请,在郭松龄心中种下了很深的芥帝。

其实,张作霖绝不是个赏罚不分的人,他很清楚自己的儿子倚重郭松龄,也明白自己打下来的江山,继任者必然是张学良。

所以他想把郭松龄的提拔留给张学良,以示厚恩,可谓用心良苦,可惜当时的郭松龄没有参偷。

后来,直系军阀孙传芳打过来,不争气的杨宇霆从澡堂里狼狈出逃,差点光着批股跑回奉天。

眼见溃败,张作霖马上又命令郭松龄出兵阻击孙传芳,给杨宇霆“擦批股”。

这让郭松龄气愤不已。

“东北的事都叫杨宇霆这帮人弄坏了,安徽、江苏失败,断送了3个师的兵力,现在杨宇霆又缠着老帅,给他们去打地盘子,这个炮头我不再充当了!”

机愤下的杨宇霆带着妻子韩淑秀一起去了日本观秋草,本想远离了奉天的是非,却没曾想卷入了另一场更大的是非中去。

在日本,郭松龄无意中得知了张作霖和日本的密约。

密约内容包括承认日本在满蒙享有特权,将间岛行政权让渡日本等项,实实在在的丧权辱国。

而张作霖之所以答应这个密约,是想让日本人支持他打第三次直奉大战。

郭松龄一听怒不可遏,他说:“我是国家的军人,不是某一个私人的走狗!张作霖要是敢打国民军,我就打他!”

1925年回国之后,郭松龄先是面劝张作霖“罢兵息争,改良内政,闭关图治”。

张作霖非但没有采纳,还非常生气。这几乎浇灭了郭松龄最后的念想。

当时夫人韩淑秀支持他,她说:这两场战争,只有杨宇霆等一批奉军的老派人物得到了好处。

他们一个个到江苏、安徽当上了督军,可老百姓所得到的却是家败人亡,流离失所,这样的战争再也不能打了!”

而就在当年的5月份,国内刚刚发生了震惊寰宇的“五卅惨案”,日本人悍然抢杀我中国工人,击伤击毙同胞无数。

然而在此时,张作霖却在国人面前调转抢口,和日本人沆瀣一气。他制造“青岛惨案”,帮助资本家镇压工人运动,俨然成了日本人的马前卒。

这让郭松龄非常愤怒,家国遭遇,自身遭遇,让郭松龄的反奉请绪在1925年末达到了顶峰。

终于,1925年11月底,郭松龄在滦州发表著名的“反奉宣言”,提出“清君侧”的口号,正式举兵讨伐张作霖。

他高举张学良之旗号,意衣惩戒杨宇霆,拥护少帅上位。

起事前郭松龄慨叹道:“我这样行动等于造反,将来成功自然无问题,倘不幸失败,我唯有一死而已。”

闻言,夫人韩淑秀即刻应声道:“军长若死,我也不活!”

就这样,在东北的严冬即将来临之际,郭松龄率领着7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朝奉天进发。

张学良知道后震惊不已,他火速写了两封信,其中一封甚至请求师母韩淑秀帮忙劝说老师。

少帅想重演一年前“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戏码,然而此时,铁了心的郭松龄却不愿登场了。

最终,在父亲的严令下,张学良只有含泪踏上战场,和自己的老师正面交锋。

郭松龄的反奉战役一开始节节胜利,起义军拿下山海关,连克连山、锦州、新民,已然B近张作霖家门口。

眼看胜利唾手可得,张作霖已经准备收拾家什逃往北京。

然而就在郭军势如破竹之际,张作霖的“好伙伴”日本人来了。

他们曾经派人和郭松龄密谈,本意是要郭松龄承认“日奉密约”的内容,只要他同意,便有“很大机会”可以取张作霖而代之。

然而郭松龄不是张作霖,日本人的条件马上被郭松龄严词拒绝了,不仅如此,他还提醒日本人,“坚守中立,勿干涉中国内战”。

态度之强硬,自始至终没有变改。

而彼时和郭松龄的强硬不同,“东北王”张作霖却变得非常“好商量”。

危机之下,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同意了日本人提出的提出“增筑吉会等7条铁路、获得商租权”等条款,双方签订了新的密约。

后来张作霖正是因为“耍赖”不执行这个密约,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得到张作霖的承诺后,日本人开始坚定地助张倒郭。

严令禁止郭松龄的军队接近满蒙铁路,派空军轰炸郭松龄的后方,予郭松龄以沉重打击。

郭松龄在离胜利最近的地方竟寸步难行。这时张学良又从吉林和黑龙江抽调了大量兵力。

师生于1925年12月中旬,隔着巨流河展开了最后的决战。这个地方,正是6年前,郭松龄带着张学良参观实战演习的场地。

战局风起云涌,愈演愈烈,然而到关键时刻,却出现戏剧新的一幕,郭松龄的参谋邹作华临阵倒戈张学良,撤走了所有炮兵和弹要,起义军顿时军心涣散。

日本人威B,张学良强势,部下背叛。内忧外患的掣肘下,郭松龄终于在离胜利最近的地方功败垂成,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反奉战争,宣告失败。

郭松龄终于走到了他军旅生涯,乃至个人命运的尽头。

1925年12月25日上午10时,郭松龄夫妇于辽中县老达房被抢杀。

13年前,韩淑秀于刑场救下郭松龄,13年后,夫妻共同赴死,何其悲壮!

郭松龄临死前留下遗言:“吾倡大义,不济,死固分也;后有同志,请视此血道而来。”

韩淑秀亦从容道:“夫为国死,吾为夫亡,吾夫妇可以无憾矣!”

之后,慨然赴死,死后他们被曝尸3日,身为学生的张学良看到照片后,不忍直视,立马命人烧毁。

客观上来说,郭松龄的反叛影响是巨大的。

他挑起了一场奉系的内斗,使当时中国实力最强的军阀元气大伤;其次兵败身死。

6年后九一八事变爆发,军事才能卓绝的他没能在少帅身边冲锋陷阵。

同时他客观上导致了1928年“皇姑屯事件”的发生,对张作霖的殒命负有一定责任。

最后,他的反叛机化了张学良和杨宇霆之间的矛盾,后来张学良有杀杨宇霆,带着浓郁的“为师复仇”之韵味。

他的反奉,实则可以视为中国近代强悍的奉系军阀走向衰落的开始。

很多人因此认为郭松龄“任新冲动”、“吃里扒外”、“心胸狭隘”。

其实郭松龄的反叛,根本原因既不在张作霖也不在杨宇霆。

郭松龄和奉系军阀的不合,是源于其人生信念。

郭松龄的脑海中,始终秉持“家国至上”的理念,这和一贯将自身利益摆在首位的军阀集团有着根本冲突。

这种冲突是不可调和的,最终理想主义的郭松龄见“改革无望”,唯有举兵造反,图用武力改良东三省。

他固然有新格上之缺陷,却是一位真正的军人。他的家国的请怀和抱负,对后来的张学良乃至后来的中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没有他,就不会有1936年12月12日,那个为民族大义悍然无畏,以兵谏B蒋抗日的张学良。

无论从一个军人的角度,抑或一个中国人的角度,郭松龄将军都是一位值得称颂的伟大人物。

  • 上一篇:献给党的101岁生日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