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后世将军所追求的目标
更新时间:2022-07-01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是出自汉武帝时期一位充满传奇SE彩的少年将军口中,就是这么一位少年将军在短短的五年里成就了一个作为武将的巅峰。在漠北之战中追击匈奴军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分祭天地,临瀚海而还。更是后世将领所追求的目标。 下面一起来了解少年霍去病传奇而短暂的人生。 人物生平 出身背景 霍去病是西汉著名抗匈将领,是一位少年将军。霍去病出生在一个传奇新的家庭。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 少年骁勇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称霍骠姚),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1]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SE。”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时年22岁)各率骑兵5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B至瀚海(沙漠别称或曰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他和卫青发起的对匈奴的进攻新战争,改变了汉朝长此在对匈奴战争中的守势状态,一举打败匈奴。从而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也就是在漠南地区的边境安全,此战为汉朝进击匈奴最远的一次。 官至司马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设置大司马位,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皆加官为大司马。同时下令,骠骑将军秩禄(即俸禄)与大将军相同。汉武帝于建元二年(前139)罢太尉之位,直到设置大司马位,以代替太尉之职,卫青和霍去病因为有了大司马这一加官称号,得以名正言顺地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 英年早逝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卒,年仅24岁(虚岁)。陪葬茂陵。谥封“景桓侯”。取义“并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2] 军事思想 霍去病 骑兵的建设与使用。武帝时期,是中国军制史上由车骑并用向以骑兵为作战主体这一重大转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阶段。大规模使用骑兵集团,快速机动,长途奔袭,是汉军前期战胜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汉代骑兵的发展大致可以汉武帝为界划分阶段,此前是骑兵与车兵并重,此后则由骑兵完全取代车兵,进而成为汉代军队的主力兵种。 是突袭作战战术的运用。霍去病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军战术观念的革新。他的作战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擦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擦,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新打击。 在漠北之战中,霍部带着的倾一国之力准备的物资舍弃不用,反常地取食于敌(仅此一次),就是在漠北想办法补充军需物资。客观上最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可以解决汉朝国力不足以支持对匈奴作战的问题。 霍去病任用匈奴裔武人。包括取食于敌,千里奇袭都可能与这些匈奴裔武人有关。 人物评价 司马迁:“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3] 扬雄:“使卫青、霍去病草兵,前后十余年,于是浮西河、绝大幕,破寘颜,袭王庭,穷极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以临瀚海,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 班固:“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 应劭:“孝武皇帝为骠骑将军霍去病治第舍,敕令视之,曰:‘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去病外戚末属,一切武夫,尚能抗节洪毅;而规世家纯儒,何独负哉。” 曹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 赵云:“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王朗:“霍去病,中才之将,犹以匈奴未灭,不治第宅。” 历史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 ),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霍去病。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霍去病亦位列其中。 后世纪念 霍去病墓 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墓冢,在陕西省兴平市东北约15公里处。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霍去病墓 霍去病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在茂陵东北为其修建大型墓冢,状如祁连山。封土上堆放着巨石,墓前置石人、石兽等。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其墓冢前修建茂陵博物馆。 霍去病墓底部南北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占地面积5841.33平方米,封土体积62961.24立方米。墓冢上下,墓地周围,乱石嶙峋,苍松翠柏,荫蔽墓身。墓南东西两角,各有回栏曲经,通向墓顶。 霍去病墓石刻原有总数已不可考,明嘉靖年间因地震有的倒置,有的被淹埋。1949年以前原置于墓前的有9件,1957年新发现7件。 《马踏匈奴》花岗岩制品,高168厘米,长190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117年(西汉时期),原立于陕西兴平县道常村西北的霍去病墓前。 西征雕像 霍去病西征雕像 2013年8月6日,“霍去病西征”大型城雕在兰州市天水北路高速路口正式落成, 为金城东大门再添人文胜景。据了解,霍去病西征城雕项目是2011年兰州市政府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之一,从设计到落成历经两年多时间。该群雕通高26米,由铸铜和花岗岩打造,使用了200多吨陶土、近70吨青铜以及近千吨石材、混凝土。整体雕塑由霍去病主雕塑和将士群雕组成,霍去病气宇轩昂,挥戟向西,战马身形矫健,前肢作腾跃状,昂首注视前方;众将士个个果敢骠悍、英姿威猛,张扬着跟随骠骑将军击败匈奴的昂扬斗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