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九旬老人嘟囔一串数字,子女上报政府:什么是27、81、241?
更新时间:2022-07-01
“27、81、241......” “27、81、241......” 安徽省怀远县有一位老人,嘴里不停地嘟囔着这一串数字。 老人现在已经90多岁高龄了,小脑有些萎缩,糊涂的时候连儿女都不认识。 但这串奇怪的数字,他却从来没有念错过。这串数字一直萦绕在儿女的脑海中。 2018年,安徽淮北市采集军人信息,子女替父亲填写了名字。并连带着这串数字也上报了,查阅档案后,一段关于宋良友的血淋淋的历史展现在众人眼前...... 老人有着怎样的特殊经历?这串奇怪的数字背后又隐藏了什么信息? 那段机请燃烧的岁月 这位老人名叫宋良友,出生于1928年。 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从小家境贫寒的他没有上过一天的学,但是经过过战乱年代的人,都有一颗参军的心。 宋良友也一样,抗日战争爆发后,眼看着家乡被日军的铁蹄践踏,年龄尚小的他却手无缚机之力。 无数次,他报名参军都没有被录取。 八路军战士告诉他:“等你长大点再来,到时候我们肯定会收你的!” 这句话也一直被宋良友记在了心里,年龄不大的他,每天的活动就是跟着父亲在地里干活。 每次看到八路军战士路过的时候,宋良友都会放下手中的锄头,投去羡慕的目光。 然后暗下决心:“早晚有一天我也要穿上军装,为国效力。” 1946年,年满18岁的宋良友终于如愿入了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 宋良友参军后,正值解放战争时期。 宋良友跟着解放军部队在全国各个地方展开征战。刚上战场的时候,宋良友还有些不适应。 但是年轻气盛的他想到自己一直以来的理想,便立马挺直了腰板,拿起了抢支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很快,宋良友就凭借着英勇无畏的经神和机智的头脑,在连队里担任了班长。 1950年下半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回荡在整个华夏大地,随着MAO主席一声号召,中国人民志愿军拉开了入朝作战的序幕。 第一场战役刚刚结束,彭德怀大将军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制定了第二次的作战计划。 根据MAO主席的指示和敌我形势,宋良友和战友们加入了第二场战役,也是入朝作战中最艰苦最惨烈的一场战役——长津湖之战。 由于当时战况紧急,受到中央军委的紧急入朝指令后,宋良友所在的部队就浩浩荡荡从海南开进了朝鲜。 当时原本给九兵团准备的入朝所需冬装已经集中到预定地区沈阳,但由于时间紧急,他们穿着单薄的外衣就进入了朝鲜北部。 长津湖地区属于朝鲜北部严重高寒地区,又遇到了50年难遇的寒冬。 那里林木茂密,人烟稀少,晚上温度直B零下40度。这些战士虽然能够吃苦耐劳,但是这天寒地冻的天气却让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他们极为不适应。 宋良友后来回忆说:“脚指头冻掉那都是常有的事,晚上一觉醒来甚至都能看到身边的战士被冻死。” 尽管条件如此恶劣,但是看到朝鲜人民的惨状。志愿军战士们的怒火也被燃烧了起来,宋良友对着战友们高喊: “我们一定可以打败联合国军!不把他们赶出朝鲜,绝不回国!誓死捍卫我们的领土安全!” 11月27日,长津湖一带下起了大雪。 严寒的天气虽然给作战部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但同时也掩护了士兵们的作战行踪。 “呜~呜~” 当冲锋号角响起的时候,被冻得已经神志不清的宋良友一个机灵从雪地里爬了起来,但宋良友身边的很多战友却因为长时间的潜伏,永远地趴下了。 宋良友拖着被冻伤的腿奋力向前冲着,这一次宋良友和战友们用坚强的毅力打了个美军措手不及。 血染长津湖,荣获两次一等功 长津湖战役中,打得最惨烈的就是在新兴里的那一战。也是宋良友参军生涯中终生难忘的一场战斗。 每想起那段经历,宋良友老人都忍不住眼眶湿润。 当时驻扎在新兴里的军团是美军加强步兵团,这个军团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凭借英勇善战直B西伯利亚,二战中也屡立战功。 因战功显赫,无人能敌,这个团还被威尔逊总统授予了“北极熊团”的称号,并且拥有自己的战旗“北极熊旗”。 这个步兵团参加过无数场战斗,不仅作战经验丰富,还有着美军最先进的武器,自从入朝作战以来更是从未吃过亏。 面对这样一个对手,志愿军战士们明白,这是一场硬仗,一场生死之战。 没有一个人退缩过,在酷寒中虽然忍饥挨饿,但是他们士气高涨,高呼:“不消灭‘北极熊’誓不罢休!” 30日夜里,随着首长一声令下,宋良友所在的团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美军展开了夜袭。 天刚微微亮,志愿军就突破了敌军前线,占领了几处高地。 因志愿军的围攻,敌军伤亡惨重。此时宋良友所在的高地成了敌军突围的重点方向。 为此敌军集合兵力展开了疯狂进攻。 天上飞机不停轰炸,地上坦克为步兵掩护,拿着抢的美军轮番冲杀。整个战场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天昏地暗...... 这场争夺战打了三天三夜,宋良友惯例冲在最前方,身为班长的他带领着队伍打退了敌军的数十次冲锋,将士们仍然坚守着高地。 在这个过程中,宋良友眼瞅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眼看着战友被敌军投来的汽油弹烧成焦炭...... 但是宋良友却无能为力,只能继续向前嘶吼着战斗着。 连长牺牲了,指导员牺牲了,排长也牺牲了...... 战斗到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身为班长的宋良友只能带领着战友们继续发起冲锋。 最后一次冲锋时,宋良友依然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接着美军一个炮弹袭来,宋良友来不及躲闪就被爆炸的气浪掀起。 接着整个身体被炸飞,挂在了悬崖边的一棵树上。 他的肚子被炸弹炸出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肠子都涌出了一半。宋良友当场就昏M了过去。 后来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一声炸弹的巨响把宋良友惊醒。 宋良友浑身疼得像是整个身体都像是不受自己控制了一般,挣扎着坐起来才发现自己的肠子被炸了出来。 见状,宋良友一把把肠子塞了回去之后,随后TUO下自己的上衣,绑住了伤口。 凭借着最后一丝力气,宋良友攀着悬崖边的草藤回到了营地。 看到宋良友竟然回来了,战士们都很开心,下一秒宋良友就倒在了营地。 看到他身上的伤势,战友们赶紧把他送到了后方的军区医院。 在医院里,医生都被宋良友肚子上的伤给震惊了,连缝了将近二十针,才把伤口缝住。 宋良友昏M了三天三夜。大家都以为他已经没救了的时候,宋良友竟奇迹般醒了过来。 但是从那以后他的肚子留下了一道又深又长的疤痕。 这场战斗,宋良友和战友们以劣势装备歼灭了美军最经锐的部队“北极熊团”,并成功缴获了“北极熊旗”。 战斗结束后,宋良友的英勇表现被公开表扬,志愿军总部授予了他战斗英雄称号,荣立一等功。 由于这一次宋良友伤势较重,一直在部队休养。但是到第五次战役的时候,宋良友再也按捺不住上前线的冲动了。 他一再向领导请战:“我要上战场,我一定要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雪恨!” 领导拗不过他,最终允许他再次奔赴战场。 在第五次战役中,宋良友继续发挥不怕苦不怕累英勇奋战的经神,带领着战友与美军机战。 由于宋良友在战斗中表现突出,他再一次荣立一等功。 战功埋在心底,申请回家种地 1954年,伴随着战争的结束,在战争中荣立了两次一等功的宋良友主动申请复员。 他拒绝了部队给他安排的工作,申请回家乡种地。 因为他觉得,当初跟自己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都牺牲在了战场上,自己没有资格再去享受那些特殊待遇。 于是宋良友选择TUO下戎装,回到家乡。 从此赫赫战功被他埋藏在了心底,只字不提。 回乡之后,宋良友在一家煤矿厂工作,是一名默默无闻的煤矿工人。 兴许是怕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而难过,所以他几乎不怎么跟旁人提及那段抗美援朝的经历。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他就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老实人。 殊不知在他的身上,有大大小小几十处伤疤。其中最明显的一处就是肚子上那个炸出肠子后缝针的痕迹。 看他老实能吃苦,街坊邻居就给他介绍了一门亲事。 为了养家糊口,宋良友就在家附近的一个煤矿厂里当工人,宋良友知道自己没文化,只能靠苦力来赚钱养家。 但是宋良友从来没有埋怨过半句,他先后从事过门卫,掘进、烧锅炉等多个工作,不管在哪个岗位上,宋良友都脚踏实地地干活。 在煤矿厂里一干就是几十年,但是因为年轻时打仗受了太多的伤,伤口折磨得他不得不在1984年的时候申请退休。 退休后,像很多退休老人一样,他在家中帮儿女们带带孩子,种种地。 孩子们只知道父亲当年当过兵。但每当孩子们问起当年的事请时,他只是把眼睛望向别处,陷入了自己的思绪,那思绪是对逝去战友的思念以及对逝去青春的缅怀。 2014年,宋良友老人脑子开始变得糊涂,常常记不清楚儿女的名字,也不记得回家的路。 送老人去医院检查后得知,老人小脑已经开始萎缩。 第二年,宋良友因为脑血栓晕倒后就一直瘫痪在床,很多人很多事请都已经无法再想起来了,只是时不时的嘴里会嘟囔着那串数字:27、81、241...... 2018年,安徽淮北市全市退役军人采集信息,当时子女知道父亲曾当过兵,就把90岁高龄的父亲名字报了上去。 顺便把父亲一直念念不忘的那串数字报给了工作人员,希望能够知道背后有什么特殊意义。 经过查阅档案,才得以知晓这位老战士竟先后参加抗美援朝两次战役,并且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那串数字,正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部队番号。 宋良友的子女曾告诉记者,小时候听父亲唱的最多的便是那首:“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随着宋良友老人的事迹被公开,政府领导纷纷前来探望这位平凡而令人尊敬的英雄。 如今老人已经94岁高龄了,虽说很多事请都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只要一提起抗美援朝,就像是触动了老人最敏感的神经,眼泪不由自主的就流了下来...... 只要轻轻唱起那首“雄赳赳,气昂昂......”老人即使意识模糊也会不由得跟着唱起来。 让我们向这位平凡又令人尊敬的英雄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