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孙承宗两度临危受命,为何未能挽回大局?

撰文|赵立波

孙承宗的悲凉或许源自那个时代的痼疾与局限。

万历三十二年,孙承宗以出SE的才华高中进士,此后先后任职翰林院和充日讲官,礼部右侍郎等职务。由于草守极好,因此在其身后依旧被概括为“公为史官,不造请权要,不征逐游宴,厚自贵重。” 既是赞美又是由衷钦佩,然而从某种意义来讲,这样的草守恰恰为他日后出任辽东总督埋下伏笔,为什么?因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独好其身,最终将他排除在外,孤零零的难以运转前线的复杂局面。

影视形象

在上任之初,孙承宗就是接替年迈的兵部尚书崔景荣,另外就是辽东局面告急,因此在资历和人望的推动下,他被任命为 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午处理内阁事务,下午处理部务。对此他颇为坦诚地向皇帝表示:“今天下事无一不难,而兵事更难。” 此外他直指大明的痼疾已经出现“年来兵多不练,饷多不核,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以将临战,而以文官指发……。”在长篇大论之后,他又指出,在熊廷弼被处死后,没有谁愿意出任这一位置,但是为了社稷,他表示自己愿意试一试。

事请源于不断的争吵之中,而孙承宗的任职,就是想要看一看下面吵的这样厉害到底是谁对。

此时王在晋是辽东经略。王在晋上任后打算袭取广宁,但总督王象乾认为就算能攻取广宁,但也不容易守住,还不如重守山海关防卫京都。于是王在晋在山海关外八里铺修筑重关,留四万人马去守。袁崇焕认为王在晋此举不是好的策略,与王在晋争辩无果后,上书给首辅叶向高。叶向高却认为不能凭主观猜测,于是孙承宗请求亲自前往辽东决断。 因此,这种请况甚至成了大明的某种现象,遇到事请,无不争吵不休,在不断的争吵中丧失许多机会,把错的变成对的,把对的变成错的,此后这样的请况再度多次发生。

相关形势图

结果是孙承宗认为王在晋的计划是错误的,二人围绕是否建立新城如何防守进行辩论。

最终在孙承宗说出:“如今不筹划恢复大计,切切然画关而守,将尽撤藩篱,日闹堂奥,京畿以东还有安宁吗?” 的话后,驳斥得王在晋哑口无言。然而二人最终未能对如何防守达成共识,由于王在晋是经略,许多决策必须要经他向朝廷提出,虽然二人谈了七天,最终还是没有任何进展。

大明就在这种彼此执拗之中,耗去了许多机会。

相关资料

在完成“阅关” 后,孙承宗回京向天启报告,并总结了四个方面,大体围绕如何守关和对付俘虏以及“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守辽人”,最终向天启朱由校提出了战守大略“为今之计,不尽洗天下之肺腑,不能起朝气,不尽改天下之观听,不能收残局,不尽破庸人之论,则中外之闻见不清。”简单说来就是提出要做好持久守卫的战略方针,避免“每岁养十数万坐食之人,事久变生,师老财匮。”就是避免这种不断输出造成的巨大浪费饷银,注重辽东自我造血功能。而后的几年里,在皮岛驻守的MAO文龙显然也是受到这种诟病最终被袁崇焕擅自诛杀,这是后话。

孙承宗画像

不久天启在与他探讨时,认可他的想法,还夸赞他:“夫内安外攘,出将入相,尤鲜兼才。” 并表示“安危之任,实惟一身。朕所依赖,亦惟卿一人。”由此开启了孙承宗全面掌握辽东局势的局面。孙承宗接到任命立即督师出关,此刻魏忠贤通过取悦客氏得到朱由校的信任,政务全都交给了魏忠贤。在任命孙承宗的时候,魏忠贤对孙承宗“平时表现”还算满意,并且给他拨付了许多钱款,“以承宗功高,衣亲附之”

影视画面

孙承宗却在出关后对魏忠贤“仅具杯茗而已,不与交一言,忠贤由是大憾。”这也为孙承宗罢职埋下伏笔。无论是谁,心底都不愿意与宦官过度来往,但是,如果仅仅靠这一句话推测孙承宗与魏忠贤关系冷淡到这种地步,似乎也不可理解,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同样也适用于二人。遗憾的是由于缺乏权威资料,我们只能对此一笔带过。如果这些不算什么,但重要的是宦官却掌控大明,这是一种无法避免的深重灾难和矛盾,为后续的一些事件埋下伏笔。

不久,当孙承宗对宁远形势进行实地踏察后,总结出“遥见宁远形势,天设重关,以护神京,必不可不守。”因此提出了整体防护和修筑措施的构想。

示意图

王再晋被免去辽东经略后,孙承宗主动要求出任该职,他豪迈地说:“经略去矣,代者且将奈何?与其以天下之大付之不可知之人,不如以天下之大付之不可知之我。”在他的推荐下,更换了辽东巡抚,并将袁崇焕和祖大寿一批重要将领予以提升或是转任到更为重要的位置。这种安排,显然也存在某种意图的穿擦自己信任的将领,对于快速推进战略,是一种不得不做的基础。

在孙承宗与袁崇焕的布防下,四年来一大批重要武将充实到边防。“自承宗出镇,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孙承宗赴任后首先整顿军纪,其次是修筑关城以及核查钱粮, 颇有成效 。此后的袁崇焕一战成名的“宁远之战”就是建立在孙承宗打下来的重要基础之上。

相关资料

然而随着大明宫中的宦官魏忠贤的权势越来越大,朱由校本人也成了他们的傀儡,躲在后宫专心做起木匠活。因此孙承宗对魏忠贤未能进行依附,最后成了魏忠贤等人的眼中钉,加之彼此倾轧的其他人物,都让孙承宗寸步难行。天启五年(1625)八月,在发生柳河之役失利后,最终导致阉党集团向其发难借口,弹劾孙承宗,由此导致孙承宗第一次被罢职回乡养病。但是具体细节又有许多语焉不详,所以这段历史的真相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

相关画面

至此,大明王朝因为这种内耗争错过了一次重要巩固后方的机会,也导致了孙承宗后续的人生悲剧。此后早前一切谋划和经营化为泡影,辽东局势也因此迅速恶化。不久,崇祯继位,袁崇焕受到重用,遗憾的是,却未能将孙承宗的战略推进下去,错失了一次重要的历史机遇。

  • 上一篇:纪念“七七事变”八十五周年,分宜青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