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族比杨家将作用还大,八代人浴血奋战,为宋朝守卫西北近200年
更新时间:2022-07-09
宋仁宗时,西夏大军进犯,忠勇的杨宗保率兵迎敌,不幸中箭身亡,其子杨文广也被困于绝地。当噩耗传来,已经百岁高龄的佘太君毅然上朝请缨,率领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一举击败西夏大军。 这是《杨家将》中对佘太君的记载,其实这只是后人善意的杜撰,佘太君确实存在于历史之中。不过,她活到77岁的时候就已经驾崩了,是不可能有百岁挂帅的。最重要的是,历史中真实的佘太君并不姓佘,而是姓折。折赛花,出生于公元934年,年仅15岁的时候就与杨继业成了婚。婚后两人携手杀敌,尽显一代巾帼风流,公元1010年,折赛花不幸去世,享年77岁。 受民间文学的影响,杨家将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而折太君背后是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北宋延续最为悠久且唯一一个长期世袭知州的将门家族,即府州折氏。而这个武将世家比杨家将还要厉害,不仅名将辈出,而且威震西北上百年,享受世袭的特权。 折家并不是汉人,而是属于党项族,自唐朝开始折家就一直居住在府州地区,在当地非常有势力,与西夏以及契丹恩怨颇多。自从唐朝末年,折家就控制了府州,府州折氏的第一位领袖,是唐末藩镇折宗本。从折宗本到儿子折嗣轮,再到孙子折从阮,折氏家族世居府州,三代人奠定了世袭藩镇的基础。 不过,他们一直都在向中原王朝称臣,并在五代十国中长期依附于中原政权,成为西北边境的屏障。到了后周时期,折家更是得到了重用,折赛花的父亲折德扆被册封为了永安军节度使,他的父亲折从阮则担任邠宁节度使。在与北汉和党项作战的过程中,折德扆更是屡立战功。 赵匡胤代周建立北宋之后,折德扆入朝归附了宋朝,并得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召见。宋代的折家军一般是从五代十国的折从阮算起,的确是西北之霸。不仅如此,折德扆代表的折氏家族获得了一项前所未有的特权,即可以世代担任府州的知州。 要知道,北宋建立之后,在宰相赵普的建议下,宋太祖赵匡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有一项就是废除世代世袭的藩镇,在地方上改派文官担任知州。而且这些知州都是有一定任期的,不可以世袭。不过,鉴于府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新,以及折家在府州当地的名望,宋太祖赵匡胤还是打破了惯例,授予了折家世袭的权利,可见对其重视程度之高。 在宋代,同样出自党项族的西夏李氏称帝建国,起兵反宋,建立了一个长达189年之久的西北政权。府州折氏家族却一直为宋朝尽忠,成为了大宋西北边境的守夜人。折赛花的父亲折德扆率领一家老小归宋后,经常与儿子们入朝觐见。当时的折家地位十分特殊,相当于藩镇。府州折氏对赵家感恩戴德,所以甘心成为宋朝的西北长城。 乾德二年(964年),折德扆病死,折御勋、折御卿先后出任府州知州,官至节度使,而且都是当时的名将。比如说折御卿,他在子河汊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辽国军队,斩首五千级,获马千匹,史书称“自是契丹知所畏”。后来,折御卿因病死于军中,临死前命人传话给母亲,“勿念我,忠孝岂两全!” 折家的第三代是折惟正、折惟昌、折惟忠,第四代是折继宣、折继闵、折继祖、折继世,第五代是折克行,第六代是折可适、折可求等。可以说折家是名将辈出,一直保卫着宋朝的西北边疆。 北宋初年,折家的主要对手是北汉,随着北汉的灭亡,辽国成为折家的敌人。总的来说,折家就是北宋的柱石。到了北宋中期,"澶渊之盟"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折家与辽军的正面冲突变少。此时西北真正的威胁,正是与折家同气连枝的西夏党项人。元昊建立西夏,又成为折家的大敌。折家为北宋抗击着辽国、西夏,立下了汗马功劳。折可适于十六岁从军,四十余年,每战必克,屡立奇功,甚至险些擒住了西夏的梁太后。 可是到了北宋末年,折家却迎来了一位更加强悍的对手,那就是金国。靖康之变之时,折家军率部东进勤王,为守护大宋军投入了两百多年积攒的全部家底。当时折家的第七代、最后一任府州知州折可求,带着两万人马驰援太原。虽然宋军连战失利,折可求却一直坚守在第一线,没有给折家祖先丢脸,却也耗尽了折家军的最后一丝力气。 北宋灭亡后,府州城由于孤立无援,顿时陷入了金国与西夏的层层包围,折可求在死守两年之后,只能选择义麟、府、丰三州降金。可就在降金十年后,折可求就被金人残忍地毒杀了。折可求死后,府州城群龙无首,被西夏军攻占。折家失去了府州,就失去了一切,自此折家将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不仅如此,西夏党项人对折家将恨之入骨,他们闯入折家,将折氏祖坟捣毁,开棺戮尸。 折可适之子折彦质随宋高宗南渡后,成为坚定的主战派,受命在河南布置防线,一度位居中枢,本有希望恢复折家往日的荣耀。但在秦桧独揽大权后,折彦质作为主战派受到陷害。他不畏权贵,痛骂秦桧,被贬到海南岛。 从折从阮抗辽,到折彦质抗金,折家前后历经8代,父子兄弟前仆后继,镇守在风沙滚滚的陕北一角,出了4任节度使、12任知州,延续近200年,可谓满门忠勇,世代忠良。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自大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