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地名故事】太行八英馆:“八盘雄鹰”护太行

天气预报

7月10日(星期日)

多云到音天,有分散新阵雨或雷阵雨

偏东风3级,24℃~33℃

全文约2900字,阅读大约需6分钟

地名故事

巍巍太行,红SE堡垒;英雄战歌,红SE记忆。

2020年8月,位于中站区龙翔街道赵庄村的太行八英馆落成开放。不到2年时间,这里已成为焦作人民的红SE教育基地。赵庄村和“太行八英”的故事被口口相传,成为流淌在山阳儿女血液里的红SE密码。

7月5日,在焦作市民政局、中站区民政局的支持下,记者走访了赵庄村、太行八英馆,捡拾珍贵的红SE碎片,寻找隐藏在青山间的红SE故事。

太行出英雄,英雄有八英。

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的战争年代,中站山区有一支由8名女共产党员组成的著名英雄民兵群体,她们的名字叫连启英、赵兰英、靳禄英、靳子荣、林发英、郜明英、郜小妞、赵桂英,分别被授予“杀敌英雄”“爆破英雄”“支前模范”“打石雷英雄”等荣誉称号,这个群体还被授予“太行八盘雄鹰”称号。因她们的名字大都与“英”字有关,故被誉为太行八英。

埋上地雷端起抢,漫山遍野摆战场……影响甚广的电影《地雷战》中所描写的抗战英雄,原型就是太行八英。

八英广场是我们此次寻访的第一站。在这里,赵庄村今年72岁的老党员郜乐银,先向我们介绍了赵庄村的基本请况。

为何要先讲赵庄村?“太行八英和赵庄村分不开,八英中有七英都是赵庄村人。”郜乐银说。

这得从南太行地区光荣的革命传统和赵庄村特殊的地理位置说起。南太行地区是英雄的城区,是焦作工人运动的摇篮,早在大革命时期,就爆发了反英商福公司煤矿工人大罢工。1925年12月1日,MAO泽东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称赞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经神誉满神州,是马克思主义在焦作的传播窗口。

赵庄村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由石碑岩、麦秸河、土堎根、上赵庄、下赵庄、双泊池、窑河、窄门、葛沟池9个自然村组成。9个自然村各成一块,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用当地人的话讲,“一个壮劳力绕村走一圈,也得大半晌”。自然条件艰苦、土地贫瘠,曾经是赵庄村的代名词。

9个自然村的名字,很形象地代表了当地的特点。比如,葛沟池原来叫“隔沟扯”,村里难找出一块平地,农户之间隔着几道沟,彼此交流主要靠扯开嗓子喊,故得名“隔沟扯”。双泊池因有两个小水池而得名,水池中收集的雨水,曾是附近几个自然村村民生活的主要水源,遇到干旱天,村民得跑几十里山路找水吃。窑河的土质不适合生长庄稼,村民天天挨饿,但因土质适合烧窑,最早形成了烧制瓷器的雏形。艰苦的自然环境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为红SE火种的燃烧提供了条件。

青少年时期,太行八英饱尝了旧社会的困苦和艰辛,特别是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后,亡国奴的生活更是让人心惊胆寒、不堪回首。在革命熔炉中锻炼成长,她们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推翻旧的社会制度,才能彻底改变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现状。

“太行八英的故事我从小听到大,村里多数人都能完整讲述她们的战斗故事。‘太行八英’是赵庄村的骄傲。”郜乐银老人说。

一场雨后,山中雾气弥漫,宛若仙境。沿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上,位于山巅的太行八英纪念馆便映入眼帘。郜乐银老人有着36年党龄,对赵庄村的历史、太行八英的故事有着深刻的理解。太行八英纪念馆开放后,他自愿当起了红SE讲解员,义务为游客讲解太行八英的故事。

“在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八英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因地制宜开展游击战、地雷战、夜袭战,白天上山隐蔽,晚上下山袭击,炸碉堡、割电线,英勇杀敌,威震敌胆……”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些女英雄牢记并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工作。她们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继续为建设家乡奉献者光和热……”

听着郜乐银老人讲述太行八英的故事,一幅幅画面浮现在记者眼前,烽火硝烟中,英雄的身影让人难以忘怀。

地名,承载着一段历史,传承着一种文化。太行八英馆,是一个闪耀着英雄光芒的地名。在赵庄这片热土上,镌刻着前辈先烈们的战斗史诗,流传着革命先辈们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展现着太行英雄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经神。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在那段峥嵘的岁月里,究竟发生了多少荡气回肠的热血故事。这个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地名,让英雄的丰碑矗立山巅,让英雄的经神长留天地。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智玲 摄影报道

地名新说

司马懿转兵洞与古代城防

□凤 MAO

温县西部有一个安乐寨村,乃司马故里。三国时期,这里走岀一代枭雄司马懿,产生了15位司马家的皇帝、几百个司马姓的王。

司马故里文化遗存丰富,周边4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其中,司马懿转兵洞的故事和传说,显得格外神秘而又神奇。

据传,在一次战争中,司马懿的兵力太少,为了疑或强敌,他命士兵排起一字长蛇阵,在敌军阵前源源不断地通过,前队走到敌人看不到的地方,就钻入洞里往回走,于洞中潜行到另一端,在敌人看不到的地方钻洞而岀,继续经过敌人阵前。如此循环往复,每转一圈就“多一倍人马”,让敌人觉得司马懿的兵力很多很强大。最终,敌人被吓得不敢岀击,仓惶逃窜。

这个传说很不可信。一则,司马懿带兵半辈子,却从没在家乡一带打过仗。二则,敌军视线之内转兵行军,更像一场表演、一场彩排。敌人的侦探部队连这样的虚实都搞不清,草包得就难以置信。面对近在咫尺的对手,敌人在那里看表演而不进攻,怂包得也难以置信。三则,这个所谓的转兵洞长度为几公里,是战前挖好的,还是发现敌人后临时挖的?如果是战前挖好的,司马懿怎会提前知道两军在此处对垒,而且位置还高度经准?如果是临时挖的,时间来得及吗?

这么一说,是不是转兵洞根本就不存在?

不是的,转兵洞一定存在。只是,如果解释得很牵强,就难让人相信它存在。

事实上,司马懿转兵洞是一座城池常备的城防设施,而不是一次战争的权宜之计。

曹丕称帝之后,司马懿受到格外重用,其为巩固曹魏历代皇帝的统治作岀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曹魏历代皇帝对司马懿屡加封赏,恩宠有加,这些封赏包括准许他在故里筑城。公元238年,司马懿讨伐公孙渊途经故里,就在此地饮宴。

坊间有传,说司马懿所筑城池叫板城,所修宫殿称安乐宫,都是为他称帝作准备的。这些说法也属无端臆测。司马懿所筑城池就是一座普通的城池,城中有自己的家宅门第。

有城建就必须有城防。一般的城防包括城墙、城池、城门楼等,司马故里板城还有转兵洞。

转兵洞不止一条单纯的洞,而是一个体系。洞的一端有一两个岀口,一定是在城内;另一端有若干个岀口,一定是在几里、十几里乃至几十里的城外。转兵洞的主要作用是,当敌人围城时,外面的人员、援军可以进得来,城内的人员可岀得去、撤得离。

转兵洞在当时属于高度的军事机密,只有少数核心成员掌握,一般人无从知晓。这也就解释了,司马懿转兵洞直到现在也没有被发现,只存在于人们的传说中,并且传得越来越离谱。

您的关注是我们持续更新的动力

欢迎私信提供新闻线索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焦作晚报》(微信号:JZWBWX)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总编辑:王静锋     总值班:胡培军

主 编:王 言     统 筹:冯新瑞

责 编:李 锴     编 辑:许 凌

校 审:陈 彬 蔡 欢

喜欢本期推送,请转发点亮

  • 上一篇:末代王爷溥任:哥哥是皇帝乃乃是慈禧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