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功臣索额图饿死,康熙勃然大怒,随即命人处置了他的2个儿子
更新时间:2022-07-12
作为清朝初期的权臣贵族,他一生辅佐康熙皇帝生擒鳌拜、平定三藩之乱、从征叛乱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因为屡立大功,自然也就位极人臣。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深得康熙信任的权臣,最后却被皇帝赐死,连同所有党羽连根拔起,被拘禁、被流放,甚至被斩杀。这个人就是索额图,索额图一生功绩显赫,却为什么在最后落得一个晚年不保的结局? 最关键的是,索额图晚年的凄惨甚至有些不可思议,明明只是饿死了,结果康熙一怒之下,将索额图的所有儿子全部斩杀,君臣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可思议的180度大转弯呢? 首先要知道索额图的身份,他是大学士索尼的第三子,在那个年代,世袭官位实在太常见了。靠着父亲是皇帝的顾命大臣这一身份,他自然也就能够做到位极人臣。当然,他也不是完全靠背景和家世才有的地位,一来自己够努力,二来也确实为清朝初期的稳固做出了不少贡献。 1688年,索额图奉命担任并代表大清帝国和沙皇就中国东北边界的问题进行谈判,并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签约初期的剑拔弩张到后来的握手言和,索额图在其中扮演的角SE分量一点都不轻。 康熙执政后,国内局势开始越来越稳定,尤其是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才有了余力将东北边境的事务也提上议程。索额图在其过程中的作用就好比是机械中比较关键的那颗螺丝钉,放在哪里就往哪里使劲。刚开始的谈判肯定没那么顺利,一共16天,第一天便针锋相对、相互指责、各执一词。当然这种争执和小孩子吵架不一样,看似机烈的争吵背后,其实都是在相互刺探底线。 1688年8月24日,两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这个时候索额图开始调遣军事并发动了边境地方部族起义。说到这里可以大致看出,其实当时的清朝是占据心理优势的,因为边境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例如布里亚特和温科特等族居民都不堪沙皇统治,爆发了抵抗俄军的战斗。所以无论当时是清朝的军事还是民心,都占得先机。 不过这个时候沙俄的一名外交官戈洛文有些按捺不住了,他很担心和清廷的谈判破裂,回去交不了差。好在双方的底线之间还有共识,在长达十几天的几个来回后,双方达成一致。当然这个一致基本都是由清廷提出的划界建议。最后于1689年9月7日,签订了《尼布楚议界条约》,这个结果也让两家欢喜。而作为清廷的首席代表索额图扮演着皇帝的钦差大使的角SE,其重要新不言而喻。 除了生擒鳌拜、平定三藩之乱等功绩外,为什么要将签约《尼布楚条约》单独拿出来讲呢?因为这个影响相对更广,这份条约有效遏制了沙皇继续扩张的野心,维护了领土完整,也建立了沙皇和大清帝国的贸易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东北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百姓和平往来,贸易自然也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不过即便是立下如此大功,也还是让康熙在晚年动了杀心。对于名利双收的权臣而言,获得更多的名利才是他们最大的目标。康熙立太子一事举棋不定,也因为立太子的事宜和时间过早的关系,皇子们所形成的党羽众多,索额图就是其中一员,而且还是党羽头目,这对康熙来说是零容忍的。 但是怎么抓呢?说索额图因为辅佐皇子争权夺位?这显然不可能。传说就有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年,索额图在自家府中无缘无故色杀了一个仆人,这个仆人的父亲又刚好是康熙身边的贴身侍卫。那贴身侍卫就告状了,说索额图平时为非作歹、目无王法,刚好这些诉状应了康熙的心意,于是就命人将索额图押入大牢。 但是如果以谋反的罪名处死索额图,证据又不够,所以只能在软禁期间将他活活饿死。这个时候康熙的心狠手辣暴露无遗,索额图对大清帝国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但也因为参与党争,最后逐渐失去了康熙的信任,成为了清朝最具有争议的功臣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