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功臣众多,为何只有徐达、常遇春能够善终,名留青史?
更新时间:2022-07-12
徐达有一个非常勇猛的手下,名叫常遇春,朱元璋对这两个人可谓是非常爱惜。 徐达和常遇春都是明朝开国元勋之首,他们生时受封国公,逝后被追封为王,殊荣冠绝有明一代,然面徐达出身农家常遇春起身草莽。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从底层百姓一步步走向拜将封爵? 生逢乱世 勇猛果敢 首先,想在乱世中生存需要什么品质呢?当时这两位名将都出生于乱世之中。从公元1333年元惠宗即位起,国内各地就灾祸不断,先是大雨导致稼歉收。不久黄河接连两次决堤,后来灾民们都聚集在京城内外,哀鸿遍野。 另一方面是人祸,国家高层既不想剥坐拥夺成千上万亩良田的贵族,又想治水赈灾并且改革,只好边征税边派官员去往各地,体察民请,询民疾苦。孰料这些官员没有访贫问苦,却惹来一大片民变暴动。 徐达和常遇春也是在这的背景下,直接选择造反,根据史料记载,这两个人非常强壮,武功高强。而且成为将领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武勇。公元1353年,朱元璋此时还是义军小头目,过得很憋屈。 朱元璋随后回到故乡重新招人,徐达就是首批骨干。但是之前的的两波义军,郭孙两拨人一路跟着过来。郭子兴的人抓了孙德崖,孙德崖的部下扭头就抓了朱元璋。危急关头徐达挺身而出跑到孙德崖部下那里,表示自己愿意当人质替换朱元璋解除危机。 与之相比常遇春可能更生猛,他此前落草为寇,可打劫也挣不着钱。于是改行造反投靠朱元璋,适逢大军要渡江进攻,常遇春想当先锋,遭朱元璋直接拒绝了他,一开始没拿他当回事。然而登陆作战时对面的元军严防死守,焦灼之际就见常遇春划着一艘小船飞速袭来,并挺起长戈冲向岸边。 元军见状想阻止他前进,万没想到这正中常遇春下怀,他借势一跃而上,大杀四方,让朱元璋大开眼界,在此后攻取太平溧阳集庆的战事中,徐达常遇春都凭过人的勇猛和武艺一次次取胜。 战场搭档 互补共赢 可是想要成为名将光靠勇敢够吗?1356年朱元璋自称吴国公,后挥师进攻张士诚,25岁的徐达和27岁的常遇春迎来了第一次合作。吴军水陆并进渡过长江,徐达稳扎稳打,一举生擒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常遇春则继续在水战中大杀四方。 张士诚很快反应过来,派人从陆路包围吴军主力,这时候常遇春火速驰援一战擒拿敌将,并与徐达汇合进政常州宁国。期间常遇春一度因冲锋陷阵被流矢色中,可他简单包扎下创口,就继续战斗最终连战连胜。 与常遇春相比徐达要仔细得多,在与另一位枭雄陈友谅的对决中,他先率军趁夜SE悄悄靠近敌营,一举击破其前锋。随后带着常遇春在九华山下设伏,陈友谅大意中了有敌之计,遭徐常二人前后夹击,被斩首万人,生擒三千人。 但在如何处理这三千俘虏的问题上,徐常第一次有了分歧,按常遇春的脾气这帮人是不杀会成为后患。但徐达不答应,自古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眼下正需招揽人心怎能大杀,之后上报朱元璋。 谁知道常遇春不听劝,半夜坑杀一半多俘虏,这让朱璋很不高兴,后提拨徐达位列诸将之首。显然冲锋陷阵固需要勇士猛将,但统御三军还得靠心思缜密的帅才,徐达在这一点上更胜一筹。 好在常遇春是个爽快人,他服从朱元璋安排,哪怕徐达小自己两岁,位置却比自己高,也非常听话,非但没有牢烧还逐步成长。1360年,陈友谅卷土重来想在龙湾登陆,可时值江水潮落,他的大船进退两难。 而这边埋伏已久的常遇春早就等不及了,他冲了出来发起总攻又一次陈友谅。战后他负责留守,这个看似很鲁莽的将领在驻扎期间,坚守法纪。四年后已然兵强马壮的朱元璋称吴王,徐达任左丞相,常遇春为平章政事。 机智过人 胆大心细 在历史中守纪律的勇者有很多,为何徐达常遇春能成为绝世名将?让我们回到653年前,那时的朱元璋已基本解决了南方的对手,随后他提出了著名的十六字方针: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记,救济斯民。 他命徐常二人率大军25万向北挺避,临行前朱元璋叉一次嘱咐常遇春说,论武勇,没有人能跟你比。所以我不担心你不能战,就怕你轻战好战。身为大将,可不能因小失大,被一些小角SE使绊子。 之后常遇春满口答应,拜谢退回。可进攻河南时面对晁朝五万大军,他就像把朱元璋的话忘了个干干净净。又一次单骑突入敌军阵内,蒙吉骑兵哪受得了这份挑衅,随后派幽二十余人围攻。 没想到常遇春遥遥一箭击杀前锋,随后大叫着杀入敌军,旗下的的军士也跟着杀了上去,一时间蒙古军队溃不成军。但是常遇春又追杀了五十多里地才作罢。客观地说,这种一往无前的战法,不能算鲁莽而是另一种智慧。 另一方面,与身为大帅不可轻易冒险的徐达不同,常遇春身有更多冲锋陷阵的自由度,其统帅魅力也正建立在这种临场对决上。但之所以他能屡屡取胜,而不遭忌恨围攻,这还得说回徐达的帮助。攻城略地常遇春难免会有打不过的场面,为弥补这个问题徐达会率大军及时赶上避免TUO节。 更难得的是他麾下军队能做到所至不扰,被攻克的城池不会欺压百姓,对于那些愿意投靠的人才徐达结以恩义为己所用。朱元璋知道后大加赞赏说:“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洪武元年大军攻克山东河北,不久拿下元大都,改名北平随后转奔山西。憋了很久的王保保,终于兵出雁门想从居庸关进攻北平。徐达闻讯镇定自若,认为如果他敢回师救援,那么一来一去一折腾,我军以逸待劳一战可破。 事实果如徐达所料,王保保拍马往回赶,常遇春一听乐了和徐达商量要不趁夜突袭。徐达点头称善,并让想投诚的敌方军官作为内应。入夜后常遇春杀入敌营,杀得王保保大惊失SE,仓皇率十八骑败逃。不久他们又击破另一支元军,攻克元上都开平把元惠宗赶出了数百里。 他们用不同的智慧实现战略目标,奠定了大明王朝的基本版图,可惜洪武二年常遇春班师南归时突然病卒年仅四十,朱元璋倍感哀恸追封其开府仪,配享太庙并且亲自出奠,这份哀荣极高在开国功臣中仅次于十六年后逝世的徐达。 小结: 由此可见这两位将军,在合适的时机跟对了正确的人。最主要的是,这两人自身的能力非常突出,有勇有谋,并且新格互补。而且即使官职不对等也不会心生妒忌,都是忠勇之人,所以才会取得这样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