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强 撰文|泗州杨氏名门与译坛泰斗杨宪益
更新时间:2022-07-20
翻译大家杨宪益曾译经典《红楼梦》 杨宪益的祖父杨士燮、父亲杨毓璋都在淮安城出生长大,但户籍一直在泗州。按照传统习惯,杨宪益在天津出生长大,仍然算泗州人。“泗州杨氏”,祖居泗州梁集村(今属盱眙),自乾隆以降,名人辈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将军总督,五子登科 乾隆中期,青年农民杨果亭扛着一根扁担,离开梁集村,外出谋生。后来从军,因能征善战,功勋卓著,成为当时名将,官至江南松江中营参将,正三品,封武义都尉,揭开了这个家族百年兴盛历史的序幕。其子杨殿邦,即杨宪益的高祖,嘉庆十九年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曾任贵州按察史、山西布政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漕运总督等职,博学多才,能诗擅画,著有《菜香小圃馆课诗》《心太平居文集》等。 杨宪益的曾祖杨鸿弼,工诗善文,擅长书法,著有《枕善居诗集》,在袁世凯叔祖父袁甲三幕府中任职,受到器重,以军功获得江苏候补知府的资格,生八子:士燮、士普、士晨、士骧、士琦、士钧、士铨、士骢。其中士燮、士晟、士骧为进士,士琦、士铨为举人,时人称“五子登科”。 杨士骧中进士后,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来荣升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陆军部尚书,去世后谥“文敬”。 杨士琦,清末民初曾任邮传部尚书、政事堂左丞(第一副总理)、轮船招商局董事长等要职,在袁世凯最信赖的“九才人”中名列第二,著有《杨尚书遗诗》。 杨士晟曾在无锡、崇明等地任知县,勤政爱民,留下许多佳话,后任津路铁路南段总办、外务部驻苏州洋务交涉员兼苏州关监督。 杨士骢,民国时期多次担任国会议员,与袁世凯结为儿女亲家。杨士骢的儿子杨毓珣,袁世凯最喜爱的女儿袁静雪的丈夫,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又留学法国,曾任北洋政府陆军上将、军政部参谋长等职。 杨士燮,即杨宪益的祖父,甲午进士,曾公派赴日本考察学务,历任驻横滨总领事、山西平阳知府、浙江嘉兴知府、署杭州知府、浙江巡警道。有国际眼光;勤政爱民,官声颇好;擅长诗歌、书法,曾题《西湖来鹤亭联》“放鹤故应笑坡老;观花何必问逋仙”,今存。辛亥革命爆发后,弃官归隐,袁世凯请他出任参政院参政,给予丰厚俸禄,他坚持不就,在北京与梁启超等人缔结寒山诗社,以诗酒自娱。 四川总督吴棠,为报答杨殿邦的知遇之恩,把女儿吴述仙嫁给杨殿邦的长孙杨士燮为妻,又把侄女嫁给杨士琦为妻。杨士燮娶一妻一妾,共生八子:毓璋、毓瑊、毓珂、毓瑔、毓琇、毓莹、毓瑗、毓璪。杨士燮进士出身,饱读诗书,学问很好,颇有见识,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比知识才能更重要,因此特别重视对儿子的德行教育,曾告诫儿子们说:“唯德为能悠久,一切智慧魅力不足恃也。”他的八个儿子,个个学有所成。其中,三人担任外交官,四人在银行、铁路等部门担任要职,一个是香港摄影家,人称“杨氏八骏”: 杨氏八骏,芝兰玉树 杨毓璋,即杨宪益的父亲,15岁中秀才,后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经济学。历任赴日本钦差大臣随员、东三省盐务总局会办、天津电报局总办兼电话局局长、天津中国银行行长。杨毓璋年轻时风流潇洒,是个好玩的公子哥儿,唱京剧、玩飞镖、斗蟋蟀、抽雪茄、喝洋酒、吸鸦片,在日本留学时与日本艺伎热恋,写下很多请诗。后来改邪归正,从政经商,样样在行。娶三房妻妾:妻子李氏为淮安富家女子,生二女。二夫人叫徐燕若,南皮县一个秀才女儿,比杨毓璋小17岁,深得喜爱,七年夫妻,鹣鲽请深。杨毓璋教会她读书识字,从此她坚持读书看报。她生一子二女:杨宪益、杨敏如、杨静如(杨苡)。三夫人生一女。 老二杨毓瑊,字晴川,毕业京师译学馆,钦奖举人,以七品小京官分大理院。民国时期,任交通部参事、塞北关监督,后来进入中国、交通两银行担任高管,又继孙多森为中日实业公司专董。他擅长诗歌、书法,写过许多受到时人称赞的诗歌,曾为北京名伶谭英秀写了一副广为传诵的挽联:“此是何时,岂容有升平雅颂;君归大好,更当作供奉神仙。” 老三杨毓珂,嗣为士普后,江苏法政学堂毕业,盐务署佥事、河南试用同知、津浦铁路货捐局局长、中国航空公司驻天津事务所职员。 老四杨毓瑔,字星川,就读于京师译学馆,甲级法文毕业,钦奖举人,以七品小京官指分外务部任佥事,调驻法国大使馆秘书。民国后历任铁路银行要差、审计院核算官。 老五杨毓琇,字朗川,京师高等工业学校毕业,纳粟为同知,任驻华盛顿大使馆官员。回国后,以功劳保荐知府。民国后,任汉粤川铁路宜夔程处处长及督办秘书长、河北省银行行长。妻子为著名学者沈曾植的独生女。杨士琦称赞杨毓琇的诗歌俊逸清新,几无一字无来历。 老六杨毓莹,字润川,出继为杨士琦长子,毕业于京师高等工业学校,以知府授两度担任驻纽约领事馆总领事,后调任北婆罗洲总领事。他经通中外音乐,能演奏许多中外名曲,听者为之倾倒。 老七杨毓瑗,曾任天津中国银行襄理、中国银行副总经理兼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总经理束云章的助理,抗日战争爆发后到甘肃天水中国银行分行工作。 老八杨毓璪,为香港有名的摄影家兼电影制作人。 杨宪益家堂屋条案上曾有一幅杨毓璋的半身像,两边有一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题赠的对联:“自非北海孔文举;谁识东莱太史慈。”联上还有“霁川世兄”字样。徐世昌与杨毓璋的叔祖杨士骧是同年,与杨士骧、杨士琦是私交很深的拜把子兄弟。 学富五车,译坛泰斗 1919年冬天,时任天津中国银行行长的杨毓璋,因夜晚起床照料生病的杨宪益着凉,引起伤寒病复发去世,年仅48岁。杨毓璋留下了巨额存款、股份和房地产,这些财富让他的母亲、妻妾及孩子们,依然长期过着富足的生活,几个孩子都上天津最好的用英语教学的教会学校,学费当然是最昂贵的。杨宪益的三叔、七叔曾劝说杨宪益母亲拿出20多万大洋投资私盐生意,结果盐船沉没,血本无归。1941年,女婿罗沛霖向徐燕若借四万银元投资做生意,后来全部泡了汤。实际上,罗把这笔钱送给了重庆地下党用作活动经费了。1951年,杨宪益把祖传的首饰、金子、宝石等值钱东西变卖,得四万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捐赠、支持抗美援朝战争。直到1954年,大陆银行还有一笔数千元的账目属于杨维武(杨宪益原名),杨宪益不愿领取,徐燕若决定捐给国家。 目前,“泗州杨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杨士骧、杨士琦等人不仅是史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对象,还频频出现在当今的影视剧中,成为广为人知的人物。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成为海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门。 至2021年,仅中国大陆研究杨宪益、戴乃迭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就有1166篇,期刊发表的研究文章有2718篇,著作有30多部,各地报纸及国外发表的文章无法统计。正如《中华名门才俊:杨氏名门》一书所说,“泗州杨氏”家族后来居上,抢尽了风光,在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舞台上,上演了无数五光十SE的历史剧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