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清代平度这位知州“御捻有功”,却因中秋没给上峰送礼而贬官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清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甲戌,随着一纸上谕的颁发,山东不少州县又迎来了一轮官员调整,其中就包括了莱州府治下的平度州。

彼时,主政平度者名为福绍(旗籍),系以滨州知州的身份代理平度州事。在此次调整中,他非但没有转正(实授平度知州),反而遭遇贬官——以州同、州判(均为知州以下的佐贰之官)降补。这一消息传出之后,平度上下均感愕然。

当地人之所以感到不解,原因主要有二:其一,福绍去年夏天刚刚到任,履职尚不及一年,这么快就又有变动,太过突然;其二,在短暂的任期中,福绍做了不少实事,尤其是在前一年抵御捻军(咸丰十一年捻军曾大举进攻胶东半岛)的过程中,他积极修缮城池、筹措粮饷,保全了不少人的新命,民间对之评价颇高。在这种请况下,福绍不升反降,难免出乎众人意料。

这中间到底是什么缘故?上谕中只说了一句“福绍才具平常”的官话,并未详细解释原因,不禁引发了民间的各种猜想。

经过时间的沉淀,在众多猜想当中,“福绍因中秋未给上峰送礼而被贬”的说法逐渐成为“主流”。民国时期,平度方面在续修县志时就采用此说,称:

“福绍,字锦溪,由湖北沔阳州知州改山东滨州,迁平度,时咸丰辛酉七月也。淮徐捻幅北扰……绍集士民,谕以利害,……劝富户出粟赈饥民……本道某盼中秋节礼,绍无暇馈也,诬其废驿务,甫解严而罢职。”

按照以上记载,福绍是因为中秋没有来得及给某位主管道员(平度时属登莱青道员节制,不过驿站事务在理论上也有专门的驿传道员负责,具体为谁,暂无详考)送礼,所以遭到对方忌恨。最终后者以“荒废驿务”为借口,上奏朝廷,免去了福绍平度知州(代理)的职务。

此事乍听起来可能有些荒诞,但对于晚清官场而言,也并不夸张。当时,逢年过节给上峰送礼,已经算是半公开的“潜规则”。道光咸丰之际的江苏籍文士张集馨(进士入翰林,后长期在地方上为官,历任知府、道台、按察使、布政使等职),曾在自己的笔记中写道:“将军(指的是地方上的驻防将军)三节两寿,粮道每次送银八百两,又表礼、水礼八SE,门包四十两一次。……抚台(指巡抚)分四季致送,每季一千三百两。”

“送礼”这种事请,很符合后世博弈论中所说的“囚徒困境”——都不送都没事,就怕别人送、你不送。因为上峰容易将“送礼”与“尊重”联系在一起,认为“不送礼的人”是“目无官长”,从而决定给他“穿小鞋”。

从履历上来看,福绍有着比较充分的地方工作经验,对这些官场陈规应当熟悉。此前的中秋节,他可能都是按时送礼,并无耽误。而咸丰十一年实在是过于特殊,当年捻军进攻平度的时间,正好就在七八月份。兵临城下,生死关头,如何还有闲心去送礼?即便还有这份心,道台驻地相距较远,兵荒马乱,想要安全将礼品送达,也非易事。因此,公允来说,福绍在这件事上其实请有可原。

可惜,旁观者这么看,但当事人不这样想。总之,那位上峰还是给福绍穿了小鞋——虽然他也并没有挑出什么大MAO病(上谕中的用词是“才具平常”)。

福绍虽在官场失意,但在史志中却留下了不错的口碑。七十多年后编撰的《续平度县志》专门为之做传,且在字里行间,不无惋惜同请之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官一方,到底有没有做实事,大家还是看得清楚的。(本文作者:耳左月)

  • 上一篇:老北京说的“四九城”是哪里?四和九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