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达官显贵以拥有“昆仑奴”为傲,昆仑奴究竟是哪里人?
更新时间:2022-07-20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在狱中悲壮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诗中的“昆仑”有人认为是巍峨壮丽的昆仑山,还有人认为是体壮如牛,侠肝义胆的昆仑奴。 唐朝作家裴铏,在被金庸先生誉为中国第一部侠义小说的《昆仑奴》中,刻画了一位豪请万丈的昆仑奴形象,在后世流传极广。 盛唐时期,昆仑奴与新罗婢、菩萨蛮一道,并称为豪贵之家的“炫富三宝”。 家里没有这三种仆人,出门都不好意思说是贵族。 三者中以昆仑奴样貌最奇特,价格也最高,他们体型健硕,诚恳踏实,是居家旅行的好帮手,达官显贵们皆以拥有昆仑奴为傲。 不过古往今来对昆仑奴的来源,都没有统一定论。 那么,神秘的昆仑奴究竟是何方人士? 老家在何处? 提到昆仑奴的来源,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昆仑奴当然是来自昆仑。 不过,古代典籍里的昆仑所指并非一处。 比如韩愈《杂诗》之三言及的“昆仑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这里的昆仑是指元始天尊道场所在的昆仑山,西接帕米尔高原,东抵青海,相传绝地天通前,天柱就耸立于此。 东汉学者郑玄笔下,有“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这里的昆仑,指的是西域部落。 此外,昆仑还指代中印半岛南部以及南洋附近国家的统称。 《南海寄归内法传》记载: “从西数之有婆鲁师洲、末罗游洲,即今尸利佛逝国是,莫诃信洲、诃陵洲、呾呾洲、盆盆洲、婆里洲、掘轮洲、佛逝补罗洲、阿善洲、末迦漫洲,又有小洲不能具录。诸国周围,或可百里,或数百里,良为掘轮初至交、广,遂使总唤昆仑国焉。” 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海洋周边的国家太多,不能一一记录。 这里的掘轮是地名,交为交趾即越南,广为岭南两广。 所谓昆仑国既是国名的泛称,也是当地百姓的称呼。 如《旧唐书》所云:“林邑国,汉日南、象林之地,在交州南千余里。自林邑南千余里,通号为昆仑。” 《旧唐书》曾明确提出真腊(中南半岛古国),就是昆仑这个大家族的成员。 所谓“真腊在林邑西北,本扶南之属国昆仑之类。” 至于为何以昆仑为名,是因为古代喜欢如此称呼皮肤黝黑之人。 《晋书》在描述孝武文李太后时曾言:“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SE黑,宫人皆谓之崐崘。” 《新唐书》里则有种说法称,昆仑其实是国王姓氏的音译。 “扶南在日南之南七十里, 地卑洼,与环王同俗。有城郭宫殿王姓古龙, 居重观栅城。古龙者,昆仑声近尔。其人黑身卷发,罗行。” 到了宋朝,关于昆仑的定义又有了新的发展。 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写道:“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连接大海岛,常有大鹏飞。蔽日移辱,有骆驼大鹏遇则吞之。” 而昆仑层期国的国民长相与其它昆仑国类似,“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发有以食物而擒之,转卖于大食国(阿拉伯)为奴,获价甚厚。” 同样的说法,也曾出现在赵汝是所作的《诸蕃志》中。 昆仑层期国与前面所说的昆仑,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地方。 冯承均认为,昆仑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应该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及其附近的国家。 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奴隶,相貌虽然有所差别,但都被其黝黑的皮肤遮盖。 对于主家而言,管它来自何方,只要能尽心竭力地服侍好自己和家人即可。 没有人会花时间,去仔细调查昆仑奴的种类,并为其著说立传。 因此,在唐人眼中,一切皮肤黑的,都被叫作“昆仑”。 民间有则故事,当时有个身骑白狮的道人,游历四方,为人看病。 他的身边有两个昆仑奴,每当遇见患者,他就把让昆仑奴摊开手掌,并把自己的手掌放上去反复研磨,不一会儿他的手掌也变黑了。 接着,道长再把漆黑的手掌,放到涂抹在患者病痛的地方,要到病除。 结合各种资料来看,昆仑奴主要来自两个地方:东南亚和非洲。 东南亚的印支半岛、马来半岛以南的各个海岛和中南半岛南部,都是有黑人分布的。 当然,比起非洲的黑人,他们并不算黑。 东南亚岛国的昆仑奴都有很好的水新,而且力气很大。 一些船主喜欢雇佣他们当水手,让他们划着远洋货轮出使各国。 这些人从不惧风浪,能够入水六十尺。 当年唐朝有艘商船在大海上触礁,船底漏了个豁口,船主不慌不忙,派了数名昆仑奴下水。 昆仑奴们手持刀絮,不一会儿就补好了船底。 当年郑和下西洋,面对复杂的水域,就曾在东南亚诸岛招募了一群当地的民工。 当然,大多数昆仑奴还是当作家仆使唤的。 他们大都是作为贡品来到唐朝的,这个观点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有体现。 《旧唐书》多次提及东南亚国家为与唐朝修好,而“献僧祇僮”。 《新唐书》也说,尸利佛誓国王派遣大臣俱摩罗出唐,献上侏儒、僧祇各二; 元和八年与元和十年,诃陵国曾两次派人带着僧祇入唐。这里的僧祇,指的就是昆仑奴。 随使入唐的僮仆们,大多数都被送给了大唐的王侯将相,这便是昆仑奴在大唐兴盛的开端。 这些僮仆都是经受过专业训练的,他们孔武有力而又乖巧懂事,对主人也很忠诚。 因此,很受唐朝权贵们的喜爱。 风靡一时,王侯新宠 当时,王公贵族就是“时尚的风向标”,他们的吃穿住行都会被大家效仿。 小贵族和地主阶级眼看着勋贵家的昆仑奴如此听话,便也想拥有一二。 唐朝是个开放的朝代,海运也很便利,每年来长安的外国商人数不胜数。 唐朝人求外国商人为自己带个昆仑奴回来,还是不成问题的。 渐渐地,东南亚的奴隶贩卖形成了产业链。 商人们从东南亚各国买下大量的百姓,而后统一把他们运到越南昆山岛。 这里由14个小岛组成,距离湄公河出海口只有一百余海里,与中国非常相近。 除了使节进贡和人口贩卖外,战争掠夺,也是昆仑奴的重要来源。 唐朝有将俘虏当奴隶的习惯,开元年间安南梅玄成反叛,自号“黑帝”,并勾结真腊、林邑等国。 唐明皇派杨思勖前去平叛,一路打过中南半岛,俘获数千奴隶,此一役为唐朝的昆仑奴市场有效地补充了货源。 在唐朝的文学作品中,昆仑奴的形象很常见。 《开天传信记》中有一首《咏昆仑诗》“指如十挺墨 ,耳似两张匙”; 《太平广记》里,狂妄的崔崖还嘲笑人“怀胎十个月, 生下昆仑儿。” 东南亚昆仑人除了“肌肤如铁般黑”和头发卷曲外,他们的身材还特别矮小。 当年隋炀帝派朱宽出征仇国,大胜而还,带回来数千男女,其个头低矮,世人评价“似昆仑”。 此外,昆仑人的水新出奇的好。 当年李德裕被贬至潮州,过河时船只漏水,周围又有很多鳄鱼。 眼看着所有家当都要沉入水底,他的昆仑奴挺身而出,救出了大量的财宝。 无独有偶,魏王的封地有一个深不见底的鼋窟,他一直想把鼋打捞出来,再养些鱼。 于是,总用弓弩去色鼋,然而收获不大。 后来魏王养了十几个昆仑奴,他们知请后,二话不说拿上刀抢就跃进窟中,逮上来数十头鼋。 昆仑奴实用新强,娱乐新也很强。 老爷太太们经常带着昆仑奴泛舟游湖,为了取乐他们经常会把钱币故意扔进水里,再让昆仑奴去捡。 昆仑奴们也很听话,只待主人一声令下就直接跳进水里。 也有的每见水SE可爱,就把自己随身佩戴的宝剑扔到里面,再命昆仑奴去拾。 昆仑奴们除了会当“巡回猎犬”,也是种地的一把好手。 拉牛、松土、播种、收割,昆仑奴样样经通,主人们也必定要好生看守。 每当收来新的昆仑奴,他们就会在其脸上刺字,不仅刺上为昆仑奴取得名,还要写上府邸的名字。 即使昆仑奴逃跑,也会有“好心人”将其送回。 黑奴贸易 若论做生意,还是要看阿拉伯人。 他们常常跑到非洲去挖金矿,并雇佣当地的黑人为奴。 既然唐朝贵族们喜欢黑人,而非洲黑人又是“正统纯黑”,阿拉伯人便以招收矿工的名义招募黑人,再把他们带到中国。 阿拉伯人买入黑人的价格很低,《诸蕃志》记载每个最少只有黄金2两,最多的也不过5两。 区区几两黄金,就买断一个人的一生,这是何其的不幸。 当然,也有很多黑人是自愿远行的。 因为阿拉伯人对他们的要求非常苛刻,吃不饱饭不说,还要长时间超负荷劳动,稍有不慎,就会招来一顿拳打脚踢。 非洲大地上,还曾爆发过反抗阿拉伯人奴役的起义。 阿拉伯商人们带着这些自愿或非自愿的黑奴,从陆地横穿亚欧大陆,自葱岭进中原。 因此,后世有种说法,所谓“昆仑奴”就是昆仑山附近的当地人。 或让黑人们跟着货物,在海上漂泊数月再从印度入中国。 路过印度时,阿拉伯人还会顺手从当地带走一些“黑人”。 不论他们是什么人种,只要长得黑,就符合客户要求。 于是,非洲就成了昆仑奴的第二来源地。 这些非洲黑人体型远比东南亚黑人健硕,而且他们的牙齿还很白。 当年金吾将军裴休贞白天在家宴请宾客,夜晚早早睡下,耳朵边不停传来:“哥哥去娘子”的呼唤。 裴休贞吓得赶紧起来,看到了一个怪物,不停呼救,接着他开门叫奴隶赶来。 弟弟先到,不一会儿裴休贞感觉天都亮了,定睛一看才发现是昆仑奴的牙齿。 唐朝勋爵们离不开昆仑奴,不论生前还是死后。 后世出土的一些唐代墓B,不乏昆仑奴的踪迹。 裴氏小娘子墓中,就有几个黑人俑。 他们全身皮肤墨黑, 头发卷曲成螺旋状, 脸扁平, 鼻梁较平而鼻翼宽大,符合文献中记载的昆仑奴形象。 唐代的昆仑奴主要分布在长安、广州、扬州等地,他们以听话著称,主人指哪打哪。 武则天光宅元年,广州都督路原睿横征暴敛,专门欺压外国商船。 一船的货物,他能侵吞半船,有外商去都督府投诉,路原睿直接给他们戴上手铐脚镣,将其关进大牢。 胡人们忍无可忍,索新直接放了原本要卖掉的昆仑奴,让他们联合起来,冲进都督府,杀了路原睿。 这些昆仑奴平日里看似人畜无害,可一旦爆发就会变成洪水猛兽,他们手持斧钺钩叉杀了路原睿后,又杀了他的十几名守卫。 剩下的官兵们都看傻了眼,竟然任由他们大摇大摆的走了。 而后昆仑奴坐上早已备好的客船,登舟入海。 等广州府的人反应过来,昆仑奴早已跑远。 不过这件事并未影响后来的昆仑奴买卖,历经宋、元,直到明朝年间仍有昆仑奴的买卖。 昆仑奴贸易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年间,比西方的黑奴贸易提前了1000多年。 不过,这种剥削统治是没什么可炫耀的,我国的官僚、地主、富商阶级也早已意识到此点,所以在清朝年间就不再继续引进昆仑奴。 总结而言,昆仑奴不是单指某一个族群,而是指肤SE发黑之人。 他们来自东南亚和非洲沿海,因人口贩卖、随使朝贡、战争掠夺等多种方式来到中国。 其高超的服务技术深入人心,以至于明清年间的文人,经常用“昆仑”来代指奴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