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自称“朕”?有什么奥妙?“朕”字拆开你就明白了
更新时间:2022-07-2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称为“始皇帝”,后面的继位者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传之无穷。 为了显示皇帝的威严和与众不同,秦朝开始规定了一套制度,如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文字中不准提起皇帝名字。 印章称“玺”,皇帝自称“朕”,不许其他民众再使用“朕”这个字。 在先秦古代第一人称的称谓有十多种如“卬 (áng)、吾、台(yí )、予、朕、身、甫、余、言、我、寡人、孤。” “朕”字的含义 “朕”这个字本义是舟中火种,引申为征兆,再引申为我。 也有专家说,朕的甲骨文就是一条船和双手举着火把,表示修船人,而修船人就是我。 《说文解字·舟部》:“朕,我也。阙”。 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尧舜二帝也曾自称“朕”,我觉得应该是那个时代大地上水害严重,舟中火种,舟和火都是能人居之,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前,“朕”这个字就是一个第一人称的代词和我们现在的“我”意思是一样的,春秋战国时候,人人都能称“朕”,不管高低贵贱。 如屈原《离烧》:“朕皇考曰伯庸。” 那么问题来了,秦始皇为什么要自称“朕”,而不是其他称谓呢? 不选其他的而选朕,最主要原因还是远古时代尧舜帝曾使用过这个自称,而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号称“德兼三皇功高五帝”,他的内心也是非常骄傲,什么都要和以前的古老帝皇相比,所以称谓也选自“朕”。 《史记·李斯列传》还有这样一种说法; 初,赵高为郎中令,所杀及报私怨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毁恶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 天子之所以尊贵,就在于大臣只能听见他的声音,而看不见他的面容,所以自称“朕”。 其实这种做法就是为了让君权更加威严,不可直视,让“朕”这个字特殊化,以此来区分君民,分出阶级,显示身份,让人一听这个字就知道是皇帝来了。 比如我们所在电视剧中常看到,朝廷官员跟皇帝说话,自称“臣”,还有“小人”对“大人”。 下级官吏在上级面前自称“下官”、“卑职”;下级将领在统帅面前自称“末将”;丫鬟在主子面前自称“奴婢”;出家人自称贫僧、贫道、贫尼;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皇帝,所以后面的皇帝也都以“朕”为自称,所谓“百代皆行秦政制”,皇帝自称也被继承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