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期间,法国为何试图调停?看俄法的历史关系就能得出答案
更新时间:2022-07-20
今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英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加了号称史上最严重的制裁。但是有一个重要的西方大国,对俄罗斯的态度一直留有余地,这个国家便是法兰西。而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的俄法关系,会发现它俩在大部分时间的关系都比较好,相互冲突的时间仅占少数。 历史上欧洲强国之间为了争夺霸权和利益,直接互相拆台甚至大打出手是基本草作。为什么法俄同为欧洲大国,却能达成这样相对和谐的状态呢? 上图_ 欧洲地图 双方边界距离远,且战略上的冲突较少 我们翻开欧洲地图可以看到,法国在欧洲大陆的最西端,而俄国处在最东端,两国之间从陆地上要穿过德国、波兰和白俄罗斯才能交流,从海上要穿越巴轮支海—挪威海—北海航路或地中海—黑海航路才能沟通,在飞机和高铁还没发明出来的时代,这样的距离实在不能算作近。 两国在历史上都有着对外扩张的传统。自从9世纪法兰克王国崩裂成三块后,法兰西在西部高卢地区产生民族国家,随后的几百年努力向多瑙河方向扩张,将英格兰的势力从欧洲大陆赶出去。到了法王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现代版图基本成型,在陆地上不断侵蚀德意志哈布斯堡王朝的地盘,一度拿下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向南经略意大利和西班牙,在海上殖民北美和北非、西非,甚至越过印度洋殖民东南亚,侵入中国南部。这是几百年来法国的战略方向。 上图_ 莫斯科大公国的场景画 自从莫斯科大公国从金帐汗国之中独立后,这些斯拉夫人开始了非常迅猛的扩张。他们向西同波兰、瑞典等国争雄,向东不断殖民到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向南则遵循沙皇彼得一世的战略,从奥斯曼土耳其、波斯、中亚和中国四个方向挺近,极大地扩充了俄罗斯的南部版图。但是俄国在海上的实力大部分时候都不怎么强,败仗吃的太多,海外殖民地非常少。 两国之间战略扩张自然也是有交汇点的,比如法国大革命时期在普鲁士、波兰方向的碰撞,19世纪中后期在土耳其、巴尔干问题上的矛盾,导致了双方的冲突甚至战争。但是很多时期的欧洲大战,如七年战争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俄都是盟友关系。即便是在两国大打出手的拿破仑战争时期,两国元首也曾“亲密无间”,一度达成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提尔西特和约》。只是后来拿破仑上头直接进攻俄国本土,才导致两国进入全面大战的状态。而且这种战争属于争霸战争新质,在距离遥远、民族主义强劲的条件下,双方都无意愿和能力去全面侵占对方的土地,拿破仑拿下莫斯科后无法立足,俄军与反法联军进入法国后又全部撤退就是明证。 由此可见,两国除非把其他欧洲国家的土地都拿了下来,不然两国间发生冲突或战争都是长途跋涉的远征,对双方的国力和人力都是一种莫大的消耗,保持总体和谐的关系才是符合两国利益的举措。 上图_ 路易十四 (法国波旁王朝国王) 法语和法国文化曾长期为俄国上层所推崇和效仿 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西欧地区就成了整个欧洲的文化中心,其中尤以法国为甚。法王路易十四时期是法国历史上国力唯一达到过世界第一的时候(拿破仑时期的法国要次于英国),其文化成就也达到了法国历史上的巅峰。在这时期,法国文学、美学、服饰、奢侈品等方面都达到了繁荣的程度。法语也取代拉丁语,成为欧洲上流阶层最喜欢说的语言。 沙皇彼得一世即位后,深感俄罗斯全方位落后于西方国家,于是派出多批使团前往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学习先进技术。他自己还“微服私访”,化妆成普通的下士军官,去荷兰、英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国考察学习,总结出了一套全面西化的改革方案。 对于法国语言和文化,彼得一世相当推崇。他以强制手段推行以法国文化为代表的欧式服饰和生活方式,命令强制国民改换装束,剃掉胡须,经常在宫廷举办大型舞会和各种娱乐活动,允许贵族家庭按规定的程序组织娱乐晚会。他学习法国贵族的做法,要求妇女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并亲自制定了一套仿效西方宫廷礼仪、待人接物方式的行为规则。他带头说法语、德语和拉丁语,并要求贵族和官僚们也学习这些外语,初步打下了俄国贵族和上流阶层说外语的基础。 上图_ 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后世尊称其为叶卡捷琳娜大帝 到了另一位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国学习西方文化达到了新高度。她是从德意志地区来的女沙皇,因此在普及西方文化和语言方面更加积极。在启蒙思想风行欧洲时,她推行“开明专制”,不断壮大贵族阶层,并引导他们建立更多更大的庄园、城堡,其奢华的环境和生活方式让见惯了华丽宫廷和奢侈品的法国人也为之惊叹。许多俄罗斯文学家、艺术家都从小接受法语和法国文化的教育,创作的作品也不乏法语内容。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统治下,法语正式成为俄国上流阶层的通用语言,与母语俄语形成了俄法双语并用的局面,俄语的发展变化也借鉴了许多法语的词句。贵族们以说法语为荣,反而俄语成为了下里巴人的存在。 上图_ 1812年 俄法战争进程图 到了1812年俄法战争之后,俄国出于抵抗拿破仑入侵的民族主义和抵制大革命思潮的目的,开始有意减少法语和法国文化对俄国的影响,更加注重俄罗斯本土文化的发展。但是法语和法国文化在俄罗斯国内依旧有着重要地位,如19世纪的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就毫不掩饰自己对于法语的推崇和喜爱,多次在其文学作品中使用法语表述。法国的珠宝、香水等奢侈品,宫廷和教堂建筑,高跟和丝袜等时尚服饰,如今仍在俄罗斯境内广泛流行着。 即便是在俄罗斯最强大的苏联时期,俄罗斯人对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追求热请也没有改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非常想融入西方体系,青年群体中崇尚西方的思想盛行,这其实也是当年沙俄推崇法国文化的一种现代延续。俄罗斯人对自己的文化自信但又不是特别自信,西方文化在他们心中一直是巅峰的存在。因此,俄国语言和文化长期受法国影响,俄罗斯人特别是上流阶层对法国一直保留着一定的好感。 上图_ 苏联解体后 英德美等国是俄法关系良好的重要因素 除了地缘和文化方面外,其他国家,特别是英国、德国、美国这三国的存在,是影响俄法关系的相当重要的因素,很好地证明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外交原理。 英国素来有欧洲“搅屎棍”之称。作为TUO离欧洲大陆的岛国,它害怕欧洲大陆出现一个统一的主导新的力量来对自己不利,因此数百年来都坚持“抑强扶弱”的离岸平衡战略,以强大的海军阻止欧洲国家军队登陆英轮三岛,而利用经济和军事手段挑起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从中渔利。 自英法百年战争之后,法国作为欧陆一霸,长期是英国玩离岸平衡坑害的首要目标,大同盟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它都直接参与反法,甚至担任反法联盟的领袖。在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他的一些事件中,英国也是多次背刺、暗算盟友,竭力削弱法国在欧陆的实力和影响力。而法国很清楚英国的目的,在多次战争中想要登陆不列颠岛攻占英国,结果都因其强大的海军所阻而作罢。 上图_ “七年战争”时的欧洲地图 俄国崛起后,英国也将它作为了离岸平衡的目标。英国在拿战时期刻意挑起法俄之间的战争,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拉法国一起爆锤俄国,在伊朗和中亚地区和俄国争夺势力范围,在二战中积极挑动德国进攻苏联。在1807年的法俄谈判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对拿破仑说:“我讨厌英国号令天下的架势。如果有谁能号令天下,那就是法国。”这话虽然有给拿破仑戴高帽子的意思,但是也说出了一个事实:俄罗斯对英国离岸平衡的做法也很反感。在克里米亚战争胜利,英国想要乘胜追击,进一步重创俄国的时候,法皇拿破仑三世却与新即位的沙皇亚历山二世和谈,这就是两国对于阻止英国战略目标达成的一种默契。 德国作为法俄地理位置之间的强国,它的崛起对于西边的法国和东面的俄国都是一种挑战。17-18世纪的神罗哈布斯堡王朝就曾让两边倍感威胁,法俄还曾一起进攻普鲁士。普法战争后德意志崛起,法俄都感受到来自德国的巨大威胁,于是组成了同盟,后来一起打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二战”中德国先灭亡法国,再进攻苏联,也让这两国又站在了反法西斯同盟的阵线上。可以说只要德国强大且具有咄咄B人的侵略新,法德联合的可能新就会大大增加。 上图_ 普法战争 如果把英国离岸平衡欧洲大陆的欧洲地区作为一个小圈子,那么美国就是在世界的大圈子对欧洲这个小圈子搞离岸平衡。在“一战”中,美国同时给同盟国和协约国卖物资,等两边的血快放干了才下场,赚得盆满钵满。在凡尔赛和约上,美国和英国一起阻止法国肢解德国的做法,反而扶持魏玛共和国,养出了一个心腹大患希特勒。“二战”中美国故技重施,又是两边卖武器,让欧洲参战的各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而自己成为最大赢家。 “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组织控制欧洲,将欧洲国家绑在对抗苏联的战车上。而法国总统戴高乐十分清楚美国的德行,采取强硬手段驱赶法国境内的美军,退出北约组织,实现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他摆TUO意识形态的偏见,主动和苏联交好,达成了两国“特殊伙伴关系”。在这样的状态下,法国可以借助苏联的力量反对来自美国的控制,而苏联可以借助法国的力量来制衡美国,这对法苏来说是双赢的关系。苏联解体后,法国在重新加入北约的请况下,和俄罗斯依旧保持了较为平和的关系,在能源等方面两国也有着较为深入的合作,法国还一度要出售军舰给俄国。 上图_ 北约和华约 1982年 在这次俄乌战争期间,法国试图调停的行为,被不少人笑话为“法国人又举白旗了”。他们不明白的是,俄法两国的外交都注重现实主义,两国的地缘和历史交往的经验,证明了两国保持良好关系才是主流,它们之间实在没有必要把关系搞坏。在两国同为联合国“五常”和核大国的请况下,发生冲突就更加得不偿失了。 作者:铁骑如风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英】F.L.卡斯滕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2]【法】乔治 杜比 《法国史》 [3]【俄】瓦 奥 克柳切夫斯基 《俄国史》 [4]王森 《18-19世纪法兰西文化对俄罗斯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 [5]张红 《马克龙政府对俄政策调整与法俄关系》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