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肠厂到大炮弹,粟裕感谢的为什么是大连
更新时间:2022-07-29
淮海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说:华东地区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民工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 大连属于东北地区,粟裕为什么没有说是东北,而是具体到大连?大炮弹指的是什么炮弹,有多大? 说来简单,炮弹是大连的兵工厂造的,大炮弹,指的是日式75毫米山炮弹。 华野得到的大量75山炮弹,是原厂制造的新炮弹,而东北野战军自己用的,都是旧弹筒加工的复装弹。看似很不合常理,这要从大连在解放战争中独特的位置说起。 至少在辽沈战役结束前,东北兵工厂的炮弹从陆路运不进关,因为沈阳锦州在国民党军手里。赤峰和承德陷落后,通道已被完全阻断,即使辽沈战役后,辽西走廊打开,东北军区和野战军的两位后勤部长杨至成和周纯全,参加全国第一次兵工会议,也要从大连登船,绕道山东去西柏坡,因为华北还有个傅作义,平津战役尚未结束。东北对关内解放区的支援,也只能在四野完成平津战役之后。 能把炮弹运进关的,只有大连,走海路到山东。 旧时,大连和旅顺合称旅大,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占据了40年。1945年光复时,留下了很大一块机械、化工、钢铁等重工业底子。大连是自由港,还有着海运和贸易的特殊优势。 日本投降后,按照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军驻军大连并实施军管,中共东北局随即成立旅大地委,从日伪手里接管了当地的行政权力,利用苏军的默许,使旅大成为东北的“特殊解放区”。 大连和胶东解放区隔海相望,坐船一晚即到。于是山东根据地的军工人员,纷纷过海来到大连,寻购急缺的兵工器材和军需物资。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肖劲光来到大连,遇到山东派来搞贸易的胶东兵工三厂厂长刘振,问及建立兵工厂的可能新。刘振是兵工专家,经过详细调查拿出了方案,结论是:虽然设备残破原料缺乏,困难很大,但大连具备建立兵工厂的基础条件,只要有技术力量和资金,可以建厂制造部队急需的大口径炮弹及引信、无烟火要等军工品。 请况报给中央,朱总司令亲自签发电报,通知关内各根据地,可立即派兵工干部,带上资金,去大连建厂。 华东局立即组织资金,派出了上百位兵工干部和技术专家,成立了华东财经驻大连办事处,下设两个机构,一个兵工委员会,负责炮弹生产,对外称建新公司;一个财贸委员会,对外称华顺商行,负责贸易、采购、筹措资金,并负责风险很大的海上运输。 除了投入启动资金外,华东局大量从山东调粮过海,来弥补经费的不足;由于东北国民党军的严密封锁,设备修复和原料搜集非常困难,当时朝鲜给了很大帮助。办事处也想尽了一切办法,商行从胶东运来大量花生,榨成花生油去和苏军换物资,还专门办了一个香肠厂,把香肠卖给离不开肉食的苏军。生产用煤奇缺,就贴出广告,用筹得的资金收购苏军手里的煤炭,很快,苏军家属就在收购点排起了长队,苏军用煤是以军需的名义通过中长铁路运进来,补充很容易。 当时兵工厂不能公开,大连百姓都认为这些山东老乡是办香肠厂的。 在苏军移交钢铁、化学、进和,制罐四个工厂之后,建新公司就开始试制炮弹,样品用的还是刘振厂长从胶东带来的一发日制75山炮弹。刚开始只能生产弹体,运回胶东去复装。 从大连把军火运到胶东,建新公司用的是70艘汽船,有上千名船员。要躲开海面上的国民党军舰,出港后要先往东驶向北朝鲜,然后再折返回来,让对方以为是朝鲜来胶东做买卖的商船,目标是成山头附近的一个小港——俚岛。 解放战争期间,大连建新生产的炮弹,就是从这里卸船,再换上山东老百姓的小推车,一车装两颗,推向沂蒙,推向淮海。 根据当时的设备条件,兵工厂决定进一步试制日式75毫米后膛钢质全装弹,试验时没有75山炮,只能用土办法代替,结果炮弹突然爆炸,生产炮弹的第一隐蔽厂厂长吴屏周牺牲,生产引信的第二隐蔽厂厂长吴运铎重伤。来大连前,两人分别是华中军工部的副政委和副部长,都是不可多得的军工技术专家。吴运铎在新四军时已经为造军火失去了一只眼睛。再次伤愈后的吴运铎,拄着双拐又住进了厂房,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的《把一切献给党》作为教材名篇,曾经机励了几代人。 问题是,号称鬼子投降后满地抢炮的东北,连颗炮弹样品都要从胶东带来,连一门日军普通的联队炮都给如此重要的兵工厂提供不了吗?这还真的很难。 首先,苏军没有这种炮,他们也看不上。 如果当时大连甘井子能见到东野的主力纵队,这当然都是小事,问题是,东野主力这时都在北满,和辽东半岛中间隔着一个广阔的南满。 国民党军1945年秋进入东北后,从山海关沿着北宁路一直往北推进,1946年5月的四平保卫战,东北民主联军伤亡惨重,不得不放弃东西南北满的交通枢纽四平,接着放弃长春,一直退到了松花江以北。 这时候的国民党军占尽了优势,虽然中间经历了4个月的停战期,但南满只留下两个纵队,只要能搬走的军工厂和军需物资,全部迁移到了北满。 肖劲光就是在这期间的9月来的大连,肖劲光对刘振谈大连建兵工厂时,就提到,一旦敌人割断南北满的联系,北满将无力支持你们。这个预见,在一个月后就被证实,10月,东北蒋军向南满发起猛烈进攻,南满根据地被压缩到临江、濛江等四个县的狭长地带,大量伤员和家属不得不撤到朝鲜,地方部队“大股散,小股叛”,两个主力纵队已经准备撤到北满。 辛亏陈云和肖劲光赶来出任南满的军政一把手,抱着即使把部队打掉大半也不撤出南满的决心,在北满部队的出击配合下力战不退,这就是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当时被称为关东州的旅大地区,相邻的辽南根据地仅有一个由冀中和山东来的几个八路军连队发展起来的辽南独立师,在国军经锐新6军的攻击下,伤亡严重,装备损失极大,不得不退入关东州的岗边,岗边是当时对国民党军占领的普兰店与旅大苏军前沿岗哨之间一条狭长非军事区的称呼,国民党军不能进入。 杜聿明曾经制定过一个进攻岗边的计划,蒋介石没有批准,对杜说,等消灭了共军再和苏军算账。即其东北战略里的“关东州依靠外交解决”。 辽南是三年东北解放战争最后收复的根据地,旅大和东北腹地之间的长期阻隔,特别是东北战场国共双方的攻守态势,决定了东野的军火基地不可能是大连,而只能是珲春,机西和佳木斯。甚至在1947年东野冬季攻势打通南北满之后,伍修权赴大连检查军工,仍要借道朝鲜。 由此就能明白,为什么大连建新公司从建立那天起,生产出来的炮弹只能供给华野,而不是供给同在东北的东野,因为相比陆路的隔断,海路不仅相对通畅,而且要安全的多。 由此更可以理解,由中央主导的,华东局投资建设的大连建新公司,目的就是利用处于苏军控制下的特殊环境,借助日军留下的工业基础和海运优势,为华野部队制造大口径炮弹及军工品。 建新公司对华东战场的贡献巨大,1948年1月24日全装炮弹全部试制任务完成,被命名为一二四山炮弹,全年生产了23万发,有力支援了华东野战军攻济南,打淮海。 淮海战役中,华野共消耗炮弹近70万发,除了大量的迫击炮弹,山炮弹的消耗占很大比例,当然,还有华野特纵的野炮和榴弹炮。华野在1947年初,就利用宿北和鲁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整26师和第一快速纵队缴获的美制105榴弹炮和坦克、汽车,组建了特种兵纵队。孟良崮战役,特纵的重炮都用来阻援,攻击山地的主要是75山炮。华野的75山炮都由各纵队掌握,渡江战役时炮击紫石英号,美制榴弹炮就要唱主角了,打军舰,75山炮毕竟口径不足。 华野的炮弹来源,主要是战场缴获,大连建新制造,以及山东兵工生产。 东野的炮弹来源,主要是储备和复装。东北有特殊条件,储备来自于搜剿、接收日军遗留的大量库存,以及从苏、朝方用各种方式得来,特别是大口径野、榴、加炮弹,存量支持关外作战绰绰有余。 大连建新公司成立后隶属华东局,48年3月交东北局领导,48年秋归军委直属,仍由东北局代管。无论隶属关系如何变化,东北局和华东局都给予了全力支持,当年只有团结夺取全国胜利的共同目标,讲究大局观,讲究风格,没有狭隘的本位主义,否则就不会在短短的一年内,建立起一个解放区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军工生产联合体,这个联合体有人员8000人,48年年产日式75毫米山炮弹23万枚,49年还可生产20万发美式75山炮弹。 肖华说:华东打不好,华北就难打,东北就困难,你们一定要造好炮弹支援华东。 李富春对求援的建新总经理朱毅说:东北局要物给物,要钱给钱,炮弹一颗不要。 何长工说:建新公司是华东出人出钱办的,华东军工专家水平很高,为解放战争是出了大力的。 而粟裕的话,正是对包括东北局在内的各方诚恳的感谢。 少嘟囔什么“三野怎么跑到四野地盘上建兵工厂”之类的怪话,还是多看眼地图,向前人学点格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