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乱世中,司马懿为什么能够笑到最后?
更新时间:2022-07-28
司马懿本来也算个大儒,看不上曹草。 后来曹草拜丞相,强辟司马懿为文学掾,这回他看曹草动真格的,不敢不去了。 然后历任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基本属于曹草的大秘书。 曹草拜魏王,把司马懿安排给曹丕,做太子中庶子,继续做曹丕的大秘书,从此成了曹丕心腹。 曹丕登基,司马懿拜尚书,开始进入走向前台。 不就转为督军,进入军队系统。 再转为御史中丞,进入检察系统,并且开始成为一把手。 去各部门历练了一年,马上转回中央,升任侍中(皇帝贴身顾问),尚书右仆色(行政二把手),已经是行政口的实权人物。 几年之后,曹丕亲征伐吴,留司马懿镇守许昌,拜抚军,并假节,曹丕不在他就是军队一把手。 又加给事中、录尚书事,行政一把手的位置也给他了,可见对他的信任。 曹丕死前托孤三人,司马懿居其一。 曹睿即位,孙群攻魏,司马懿拜骠骑将军出兵大胜。 后陆续进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这段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诸葛司马对峙了。 后来曹睿死,他又作为托孤重臣辅佐曹方…… 看司马懿的经历,你会发现,他不但活的久,而且什么活都干过。 历经曹魏四朝,对国家的了解,他恐怕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包括皇帝以及一众文武。 其实司马懿这个人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当然除了有些人莫名其妙地把自己带入高平陵之变的曹爽身上,说司马懿指洛水盟誓都不算数…… 这事现在回头看,你得知道曹爽是个什么样的人再去带入,这一点一会具体说。 大家对他评价不高的原因其实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自己,而是因为他儿子司马昭。 当然这事也不能怪司马昭,本来有他大哥司马师在也没司马昭什么事,谁曾想司马师因眼疾暴毙,司马昭只能被赶鸭子上架。 其实司马昭的个人素质并不算差,只是年头短经验不足一时之间掌握不住权柄。 同样是篡位,他的处理方式就比曹丕差得多,所以只能落下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声,也因此连累了他爹和他大哥。 通过史书中司马懿的事迹不难看出这是一位城府极深坚毅隐忍的政治家,但是你要是说他小肚机肠嫉贤妒能那就完全没有证据了。 实际上司马懿是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他对自己的半生之敌诸葛亮不但不嫉妒甚至还有点崇拜,在观看诸葛亮营地之后还不吝溢美之词大赞诸葛亮为“天下奇才”。 平时跟诸葛亮也多有书信往来,时不时还八卦点当时人物。 所以古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般市井,人家讲究的都是大家风范,敌人归敌人那是各为其主各司其职,但是评价归评价,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用不着嘴上占便宜。 最后我们说一说司马懿的最大“污点”——高平陵之变。 有人以为曹爽相信了司马懿的盟誓,应该属于那种人畜无害的小白兔,结果被司马懿这只老狐狸坑了,于是开始义愤填膺为曹爽打抱不平? 其实曹爽这个人你看跟谁比,虽然最后败给了司马懿,但是人家上半场可是一直占据上风的。 两个托孤重臣他占其一,还把另一个的权夺了,自己权倾朝野,你说这个人水平不如你吗? 那也是不大可能的,你都觉得难以置信的错误人家怎么会犯呢? 所谓“指洛水为誓”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你说是这跟稻草压死了骆驼岂不荒谬? 要知道,曹爽是在桓范声嘶力竭的劝说下,在所有亲信的陪同下,在掌握另一半军权的兄弟曹曦在座的请况下,经过了一晚思想斗争才最后决定投降的,一个手腕足够高明的老狐狸,你说他想了一晚都是在想什么呢? 只有一种可能,他做了详尽的敌我实力对比分析,也在等转机,只不过最后的结论是——没法打也没法跑更没转机。 不光是曹爽得出这个结论,他的一众亲信都是这个结论,真正劝他跑的从头到尾就桓范一个人。 连他弟弟曹曦都觉得彻底没戏,所以一言不发,就算桓范B他表态他都不表态,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他已经彻底绝望了,连反驳都懒得反驳了,因为没有用,反正结果都一样,就是打不过也跑不了,只有桓范这么一个没带过兵的文官还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曹爽对自己的带兵水平应该是有正确认知的,因为他带兵攻打关中被费祎完败,别说打了,连行军他都搞不定,要知道费祎是个文官,人家之前也没打过打仗…… 那次失败之后曹爽再没带过兵,应该是明白自己怎么回事了。 明白自己怎么回事,大概也就明白跟司马懿的差距了,毕竟人家军功在那摆着呢,那是硬抗诸葛武侯的主,怎么比? 这还没完,更绝望的是,武库在洛阳城内,他们出来祭陵是不会全副武装的,要知道那时候着全甲手持弓槊的骑兵基本就相当于今天的坦克,对付无甲士兵根本就是屠杀。 这样的兵司马懿有多少呢? 至少有3000,而且还都是多年培养的死士,这群人什么战斗力应该就不用说了,司马懿带到洛水浮桥跟曹爽对峙的应该就是这群人,曹爽打探一下应该很容易莫清楚底细。 那曹爽有多少人呢? 他从周围招来了几千屯田兵…… 我估计这些兵真要打起来都不用说胜败,他们能打死一个司马家的全甲死士都算不错了。 所以打是肯定没法打的,桓范估计也觉得没法打,所以他直接劝曹爽跑,往哪跑呢? 往许昌跑,然后再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是我们看一下当时双方的位置,曹爽是带着曹芳回洛阳的路上得知消息的,当然了这肯定也是司马懿安排的,等他们走近了再通知他们,要不打草惊蛇跑了怎么办? 所以他们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走到伊水了,于是驻扎在伊水南岸,修筑了鹿角工事。 司马懿在哪呢? 他在洛水浮桥迎驾,听着两条河隔着好像挺远是吧? 但其实洛水和伊水原本是一条河就叫伊洛河,这条河到了洛阳附近才分支,于是变成了伊水和洛水,这两条河几乎是平行的,从一条到另一条估计马还没热身就到了。 而桓范劝说曹爽逃往许昌有多远呢? 至少也得两天。 你让一群养尊处优的大老爷们跟经锐骑兵赛跑两天,优势就是可以早跑半小时,这结果有悬念吗? 再说了,人家司马懿是有备而来,知道在洛水浮桥等着你,难道就不知道派骑兵断后吗? 这对于一个久经沙场的名将来说都应该是下意识动作吧? 所以跑也跑不了。 再加上周围所有人的老婆孩子都在洛阳城里,就算你要拼命,这帮人有几个愿意搭上一家老小的新命跟你去拼命的? 尤其你曹爽还不是什么正人君子,自己缺德事也没少做,人家拼了命保你继续缺德吗? 所以要我说,曹爽当时没崩溃,还能琢磨一晚上才做决定,就说明这个人还是沉得住气的,权臣也是有权臣实力的。 但是既然结论这么明显,那曹爽为什么还要琢磨那么久呢? 因为他在等转机,既然桓范能跑出来劝他,会不会还有人冒死来投奔他呢? 虽然希望渺茫,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反正已经是最差请况了,再等一等也不会更差。 结果他想多了,一点转机也没有,于是司马懿盟了个誓,也就算给了他一个台阶,然后所有人便都就坡下驴了。 这之后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司马懿大权独揽。 然后权柄交给司马师,这还是个做实事的人,可惜眼疾死得早,又传给司马昭。 他属于赶鸭子上架,之前都挺大哥的,忽然自己要当大哥,现学也来不及,结果就是一片骂声。 最后他儿子司马炎接受禅让登极,西晋基本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得国最不正的一个朝代,当然也是下场最惨的一个朝代。 反正收藏了你也不会看,点个赞意思一下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