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扇面,两代帝师;家国请怀,思之慨然!
更新时间:2022-07-29
《双松扇》 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強庵、陶庵。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21岁登同治戊辰(1868年)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编修,又三年,擢翰林院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直至辛亥革命前夕出任山西巡抚,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清逊帝"文忠”特谥及“太师”觐赠。 陈宝琛被罢官后投闲家居达25年之久。此画以淡墨画就两棵苍松,松皮嶙峋,枝干屈曲遒劲,松枝斜探,树旁题诗曰:"夜窗风雨急,排闷写双松。不有凌寒草,天心岂辍冬。桂山二兄世年大人雅教。宝琛墨戏”。虽题“宝琛墨戏”4字,想必陈宝琛久居乡里,却心忧天下,故"有凌寒草”"排闷写双松”。陈宝琛赋闲期间,认为非发展实业和教育不能救国,1907年创办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发展成为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开创了福建现代高等教育的先河。他亲撰“温故知新,可以为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训联作为学堂的办学“本旨”,创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与行政管理制度。优级师范学堂前后办学仅8年半,却培养了238名毕业生和数十名留学生,为福建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国初期,受传统忠君报恩思想的影响,陈宝琛仍留恋故宫里的小朝廷,但他富有强烈的国家和民族请感,反对溥仪在日本人的怂恿下到东北去建立伪满洲国。他劝溥仪说:"贸然从事,只怕去时容易回时难。”尽管被溥仪认为“忠心可嘉,迂腐不堪”,他仍不顾风烛残年,冒死赴东北劝谏,差点被日本关东军囚禁。他郁郁返回天津,1935年病逝,享年87岁,归葬福州。 《书法扇》郑孝胥 郑孝胥(1860-1938年),近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福建闽侯人。清光绪八(1882年)举人,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为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有《海藏楼杂诗》和《郑孝胥日记》传世。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郑孝胥寓居上海,与遗老辈相唱和。1923年经同乡陈宝琛推荐给溥仪,进京任“懋勤殿行走”。1924年北京政变后,协助溥仪岀逃。1928年赴日本,筹划溥仪复辟活动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任国务总理兼陆军大臣和文教部总长。后日方见郑孝胥难以驾驭,以其年高“倦勤思退”为名,令其退出伪满政府。彳938年,郑孝胥暴病死于长春。 郑孝胥名列"民国四大书家”之一,以行书著称。书史载其书法“取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并参以张裕钊之法,形成一种清刚、遒劲、凝练的风格。所作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沙孟海对郑孝胥的评价较高,谓:"可以矫正赵之谦的飘泛,陶浚宣的板滞和李瑞清的颤笔的弊端的,只有郑孝胥了。他的作品既有经悍之SE,又有松秀之趣,活像他的诗,于冲夷之中带有机宕之气。”笔者观其墨迹,倒认为其书法乃是碑帖结合,巧妙融合褚遂良和魏碑于一体,较康有为更经微,比赵之谦、李瑞清更有书卷气。郑孝胥之诗豪放有奇气,曾写下"七十老翁闲抱膝,思量次第便收京”"莫从鼠窟营生活,敢请诸贤放眼看”诸语,他将自己“建功立业”置于首位,自诩有经世之才到老却将全身力气协助溥仪建立伪满洲国,落下汉间骂名,遗臭万年! 这二位清代帝师;陈宝琛功在教育,利在干秋;郑孝胥虽以书法闻名,却落汉间骂名。字因人贵,物以人传,如今思之,不尽生慨然之感。 文章选自《收藏》杂志2012年10期文章,作者长沙曹隽平。 本期《收藏》微信责编 百里溪 微信与其他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联系 sczz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