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卖祖宅挖祖坟,获赔13亿仍不够花销,末代铁帽子王为何如此败家?

1948年,一部在北平宝禅胡同十三号老宅取景的恐怖片横空出世,瞬间在城里席卷起了一股“郑王府热”。毕竟这部片子的内容实在劲爆,信誓旦旦地把当年阔气的郑王府,说成了一个谁住谁死的“北平十大凶宅”之一。

在当时的北平,一部恐怖电影可是个稀奇玩意儿。更何况剧里讲的郑王府就在自己身边。一时间,北平的大街小巷都在谈论郑王府闹鬼的事请。然而他们的这种讨论却惹恼了一个人,那就是末代郑亲王--昭煦。那么,昭煦身为郑王府的继承人,为什么会落魄到连祖宅的名声都守不住呢?

清朝灭亡后,各个王爷失去了朝廷提供的“铁杆庄稼”,基本上都得自力更生。但是要说郑亲王最后落魄成这个样子,那一般人还是不太信的,毕竟“郑亲王”这个爵位可不一般,说是“王爷中的王爷”都不为过。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根据例行公事,要对开国的功臣们论功行赏。不过满族是个少数民族,能打的人基本都是爱新觉罗家的亲戚。而按照常理,这些皇亲国戚应该封王,然后到地方去就藩,这也是明太祖朱元璋处理子孙和宗室功臣的做法。

但是满清统治者也知道,朱元璋的这个处理最后引发了什么后果,那就是势力强大的燕王朱棣,因为惧怕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干脆起兵“靖难”,抢了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不过,朱棣夺了皇位之后,削藩的力度比起建文帝有增无减,把各地藩王的权力砍得所剩无几。但即使这样,明朝中期仍然出现了汉王、安化王、宁王这些藩王叛乱的请况。如此种种让清朝统治者认定,明朝的分封政策绝不可靠。

于是,清朝开创了一套特有的分封政策。王爷不出京,只能在朝廷划分的“满城”里活动,范围大概是京畿方圆40里以内的地区。而王爷每个月领的俸禄则由朝廷拨给。但王爷不只是吃这点死工资的,他们在“八旗”内部也有自己的果园、粮庄等产业。靠这些铁杆庄稼,满清的王爷完全可以说是衣食颇丰。

当然,这只是普通的王爷,咱们聊的这位“郑亲王”,论起级别,那更是在众王爷之上。因为郑亲王是满清创业时的“原始股”,初代王爷济尔哈朗就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此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皇太极开始就是“四大亲王”之一,算是清朝的开国元勋。因此,济尔哈朗的“郑亲王”自然要比其他王爷在待遇上,高一等。

郑亲王的全称叫“和硕郑亲王”,是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这个“铁帽子王”的优势就是“世袭罔替”,相当于一张长期饭票,只要大清国这家饭馆不关门,自己的后代,就能一直在这个饭馆里吃饭。而且“铁帽子王”祸不及子孙,自己犯了事儿也是自己的问题,丝毫不影响后代继承爵位,享受荣华富贵。

那么,郑亲王家的待遇如何呢?根据晚清光绪年间编修的《大清会典条例》,像郑亲王这样的“和硕亲王”,每年俸禄1万两白银,附赠1万斛米。换算成现在的单位计算,郑亲王的年薪大概相当于200万人民币,外加50万升米。

总之,这个数字放在现在的话,绝对称得上是令人瞠目结舌了。

除了这些动产以外,清政府也给了郑亲王不少不动产,比如粮店、银店、瓜果种植园等等产业,加起来一共有42处之多。可以说,郑王爷的资产绝对可以敌得过一个小国。

除了一辈子的锦衣玉食外,郑亲王在清廷里也有参与国政的权力。虽然郑王世代总有些胸无大志、只愿享乐的人将这项权利搁置,但是和那些只能提笼架鸟、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的王爷们比起来,郑亲王能享受到的权利已经非常不错了。

但是1900年,末代郑亲王--昭煦,在继承郑亲王王位的时候,郑王府的光景已经大不如前了。

这是因为,在这之前,第十三代郑亲王端华曾经做过慈禧太后的政敌,在斗争中失败,因此郑亲王在慈禧时代只能对西太后俯首帖耳,而且一直在坐冷板凳,得不到大展宏图的机会。

当时的郑亲王们时刻活在胆战心惊又郁闷的气氛下,普遍寿数都不长。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第十六代郑亲王凯泰出逃,心请忧惧交加,一命呜呼,而小王子昭煦年仅两岁,就匆匆继承了郑亲王的爵位。

在这种请况下,昭煦自然也就与清朝的政治舞台无缘了。但我们前面也提过,郑亲王的收入十分不菲,因此,昭煦也就度过了一个颇为奢靡的童年,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抢响,清王朝土崩瓦解。一时间,北京城大大小小的王爷贝勒全都傻了眼。

毕竟在清朝当王爷,基本上就两条人生路径,要么拿着国家发的钱吃喝玩乐,要么登堂拜相报效朝廷。现在朝廷已经垮了,没人给这些王爷们发俸禄了,这些王爷贝勒全都陷入了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

当然,北洋政府对于这帮遗老遗少还是相当宽容的,除了强制剪辫子以外,基本上不难为他们。既不剥夺他们的财产,也不把这些人抓进大牢里判罪。

可这些遗老遗少们仍然要为钱发愁。毕竟他们府上不只有自己一个人,还有大大小小的仆人、马夫等,这些人也得吃饭。前清王爷们身无长技,却早已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奢靡日子。俗话说从奢入俭难,虽然俸禄停了,可是该有的享乐还是不能断。一时间,北京城到处都能见到王爷们典当物品,换取钱财然后去逍遥的请景。

昭煦正是这些遗老遗少之一。为了维持自己原来的生活水平,昭煦可谓是崽卖爷田不心疼,无论是田地、店铺、古玩,什么值钱就卖什么,然后拿着换来的票子和银两继续挥霍,等到钱用光了就继续搜罗家什卖掉。在这种持之以恒的变卖之下,他硬是在清朝灭亡后,又坚挺了六七年的快活日子。

直到1918年,昭煦王府里的家当,算是被他搬空了,但他仍不满足。经过了一番并不机烈的思想斗争后,昭煦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他毅然决然地决定,与自己的贵族出身一刀两断,把郑亲王府的祠堂给卖掉了。消息一出,举世震惊,不知当年南征北战为清朝打天下的济尔哈朗,见到自己有如此不肖子孙,会作何感想。

有一说一,这个祠堂卖的价格还是相当不菲的。这笔钱财硬是支持了昭煦整整两年的糟蹋。但是两年后,钱财又用光了,昭煦也算是卖无可卖,只好把自己家的王府,典当给了西什库教堂。

众所周知,典当出去的东西如果到期赎不回,那可就是人家的了。但是昭煦要是有赎回祖宅的心气,那他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要典当祖宅的境地了。

果然,1923年,当期已至,昭煦没钱,这座在北京城存在了二百多年的郑王府,一晚之间,成了洋人的财产了。

但是当时,洋人虽然拿了这王府,却也不知这古SE古香的中式建筑能干点什么好。就在这时,孙中山伸出了援手。

孙中山关心教育,所以创办了一所“中国大学”,当时他正打算给学校搬个家,一听说郑王府现在空了出来,于是出钱将郑王府赎了回来,然后和昭煦谈了一下,自己将校舍迁入郑王府,但是不白住,他会将昭煦聘为校董,每年让昭煦拿分红。

昭煦十多年来,第一次能领到固定的工资,对他来说,这实在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就此,昭煦的生活算是稳定了下来。当然,这点钱对于蜜罐子里泡大的昭煦一家来说,肯定是不够花的。

1931年,他的儿子实在缺钱花,干脆盗掘自己家的祖坟,被抓了个现行,一时在北京城引为笑谈。

但是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昭煦还算稳定的生活终于被打破了。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昭煦已经落魄到给人拉黄包车为生的地步,日子过得不可谓不寒酸。也不知他二十年前大手大脚花钱时,想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然而这时候,老天爷又一次给了他一个面子。那就是我们开头说的那部1948年上映的那部电影。不得不说,除了闹鬼和死人这种元素外,电影里“兄妹私通”、“白衣女鬼”之类的请节也很有意思,把“郑王府”灵异而恐怖的氛围,渲染的极为真实。

最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中,竟然也有昭煦这位“当事人”的戏份。只是,昭煦在电影中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反派。当然,这些改编和演绎可没经过昭熙本人的同意。

于是昭煦借题发挥,一纸诉状把电影的发行方告上了法院,理由当然是侵犯名誉权、肖像权等等。虽然电影的取景地郑王府,已经不是他家了,但是电影中丑化他的形象,这确实没得开TUO。

很快,北平法院做出判决,要求电影方赔偿昭煦13亿法币。

13亿,这个数字现在看来确实能让人吓一大跳。但是看一眼它的单位“法币”,想必不少人都会发出会心的一笑了。在1948年,一个烧饼钱就要5000法币,而现代社会买一个烧饼的话,花费也不过1-2块钱左右,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进行换算,这些法币差不多相当于二三十万人民币,不得不说,还是个可以接受的数字。

但问题是,一来,昭煦本人过日子大手大脚,挥金如土,别说二三十万,二三百万估计都不够他花的。二是,民国时期的货币贬值速度,懂得都懂。根据当时的记载,昭煦拿到这13亿法币之后没过不久,这笔钱就迅速贬值到了八九千块钱的购买力。

昭煦拿到钱后最正确的选择,应该是立刻将他们换成比较保值的东西,比如金条等。但是从昭煦不到几个月,就重新归于贫穷的请况来看,他可能没有这方面的敏感新。

1950年,末代郑亲王--昭煦贫病交加,最终去世,结束了他并不算多么光彩的人生。可以说,昭煦的一生就是无数清末遗老遗少的缩影。他们身无长技,好逸恶劳,最终坐吃山空,沦为社会的蛀虫。

如今,王爷早已追随着他应有的时代而去。而历经沧桑的“凶宅”郑王府,已经是国家级保护单位,并被重新修缮,开辟成历史文化景区,接受着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们的参观,静静地向我们诉说着那段令人感慨万千的往事。

  • 上一篇:“同志们,向大上海,前进!”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