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满洲兵为何能够以少胜多?太丢人,难怪史书不好记载
更新时间:2022-08-04
撰文/赵立波 万历四十六年(1618)的四月,努尔哈赤祭出拼凑的“七大恨”作为征伐明朝的理由,两天后闪电拿下抚顺,至此“大明看边”被狠狠撕裂,此后抚顺成了“东奴所守九百余里之边也”《明神宗和实录》。 努尔哈赤 此次作战,造成明朝总兵张承胤等将官49名阵亡,死亡兵士接近4000人之多。这次对整个大明王朝的震动不言而喻,就连长期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也赶紧下发旨意,责令群臣提出对策,并加紧调兵遣将进行反攻,并要求“军饷着上紧给发,其调发应援,该部便酌议具奏”并决定“调兵四万,议兵十万,议饷三百万,起用杨镐为经略,委任李如柏为总兵官”的总体对后金发动攻势的军事部署。 明军 《满洲实录》记载明军“二十万”,号称四十七万大军进攻建州,并向朝鲜借兵一万人,筹饷300万两,浩浩荡荡开赴前线。并许下诺言说:“有能擒斩奴儿哈赤者,赏银一万两,升都指挥世袭……”。努尔哈赤集结6万余人,并采取抚顺降将李永芳建议:“凭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原则,分兵为二,以二旗兵抵抗吉林崖明兵,亲率六旗兵攻击萨尔浒山明兵大营,并号召说:“先颇萨尔浒山所驻之明兵,此兵破,则界凡之兵皆丧胆矣”。《乾隆书萨尔浒战事碑文》萨尔浒大战不到十天之间,总共经过三次机烈交锋,最终以明朝中高级文武官员死三百多,军士阵亡者多达四万五千八百之多惨败而告终。萨尔浒之战的重点不在战役细节,而在本身蕴含的万历皇帝的明朝与后金努尔哈赤的经神意志力的决赛。 相关形势图 明朝表面势力强大,却如同万历皇帝的身体一般虚胖而无力,相反努尔哈赤属于创业初期,其经神意志力极为旺盛。万历二十余年不上朝,但却大肆征收额外税收,有一年竟多达五百余万两,每年光穿袍服的钱就多达数十万两。兵部给事中侯先春在辽东回来后就曾上疏说:“马力疲于私役,法令不行,将不用命,民不见德,远迩离心。”《明经世文编》辽东百姓对大明的苛捐杂税极为痛恨,与之离心离德:“辽人无脑,皆淮剜之,辽人无髓,皆淮吸之。” 努尔哈赤整兵备战,人心团结,从战略上采取各个击破战术,并且努尔哈赤带领儿子们率先冲锋,士气大振,他对此曾总结说:“吾自幼于千百军中,孤身突入,弓矢相交,兵刃相接,不知几经鏖战,两支大军会战之时,让士兵在前面进攻是不行的。吾本身,吾生之诸子,任用之五大臣,吾等要亲在前面冲杀。”除此之外,努尔哈赤“读书识字,好看《三国》、《水浒》二传,自谓有谋略”《博物典汇建夷考》。 并且八旗制度的优越新已经显现出来,其整体团结,同甘共苦。较之于明军将领“酗酒十气,不听文臣节制”,其中战斗力已不言而喻。后世的乾隆对此还颇为自豪地概括说:“祖同兄弟子执之众,帅肱骨之臣,亲冒石矢,授方略,一时圣嗣贤臣抒劳效悃,用成鸿猷,我大清亿万年至丕基业实肇乎此”《乾隆书萨尔浒战争事碑文》。明代杨鹤深刻总结了这场战役的真正失败原因:“辽事之失,不料彼己,丧师辱国,误在经略;不谙机宜,马上摧战,误在辅臣,调度不闻,束手无策,误在枢部,至尊优柔不断,又至尊自误。”《明史》就是说武官武将互相不买账,最高指挥官优柔寡断,最终被全线击溃。 相关画面 此后努尔哈赤愈加让明朝感到恐惧,山海关主事邹之易向明神宗阐述当时危机请况说:“拥众五万,绵恒四千余里”“万一勾引西北,烧然并举,全辽岂为我有”《明神宗实录》。明朝此后加紧调各路兵马赶赴辽东援助,但是“调到援兵,皆伏地哀嚎,不愿出关”,并且从朝廷到百姓都已经到了“大小臣工,无不骇愕,而民间尤甚”。 此后努尔哈赤正是宣布建立“后金国汗”,公开与大明分庭抗礼。与此同时努尔哈赤并着手建设软实力,其除了创制满文时说:“汉人念汉字,学与不学皆知。蒙古之人念蒙古字,学与不学者皆知。我国之言,写蒙古之字,则不习蒙古汉语者不能知矣。何汝等以本国言语编字为难,以习他国之言为易耶?”《满洲实录》。除此之外,努尔哈赤非常注重使用人才,反复强调用人:“凡为治政,得一才尤难,但系可以资政之人,即荐之可也。” 万历皇帝 并还说用人要用一方面 即可“全才之人有几?若长于此,必拙于彼矣”并经常拿明朝官员贪污做反面教材提出:“天下大道,莫过于忠直,吾素好忠直,诸子,汝等当记之。”《满文老档》正是靠这些深刻的认识,努尔哈赤于明朝开始强大对峙“各守皇帝边境”,大明不得不承认女真成实际存在的地位,而努尔哈赤这边“目中已无明朝”《明神宗实录》,可怕的是,努尔哈赤已经莫清了外强中干的明朝,并断言说:“彼兵非来与我为敌,盖衣诈称驱吾兵出边,以诳其君耳”。此后对明朝开始一而再的挑战,并与1621年攻下沈阳、辽阳,萨尔浒之战也全面开启了明亡清兴的历史帷幕,对这段历史,大明王朝自己的史书语焉不详,可以说,太丢人,不好意思记载给后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