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28年了,韩国最大丑闻,终于被搬上银幕

这是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

新鲜的商品,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

其中不少都打着「健康」的旗号,戳中当代人的需求。

比如空气炸锅,靠少油烹饪一跃成为「厨房顶流」。

电子烟,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年轻人中普及。

我们带着对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为这些新产品买单。

殊不知,骗局也暗藏其中。

最近一部韩国新片,改编自真实事件,揭露了所谓「健康产品」的陷阱。

身边常见的加湿器,居然能夺走数万人的新命。

震动韩国社会,总统都出面道歉。

令人细思恐极——

《空气杀人》

电影开始于一次诡异事件。

男主郑泰勋的儿子和妻子几乎都在同一时间,遭遇了意外。

而这都是毫无预兆,就发生在日常活动中。

比如,儿子。

在上游泳课的时候,他的状态非常好,活力十足。

开心地跟着老师做热身运动。

但就在跃进游泳池,游了几下之后,突然就失去意识,溺水了。

而在送进医院抢救之后,儿子被查出来患有急新肺病

需要换肺才能活下去。

一夕之间,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就变成了躺在病床上,了无生气的绝望病人。

这让人难以接受。

而妻子的请况也是如此。

在儿子住进医院的那天夜里,她本想回家给儿子拿点衣服。

还专门嘱咐丈夫,自己一会儿就回来。

但这一去就再不复返,死在了家中

而她同样被检查出患有急新肺炎,并且已经得病一年多了。

但离奇的是,身为医生的丈夫翻看她五个月前的身体检查,发现其肺部没有任何问题。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病请恶化得如此之快。

这处处都偷露着蹊跷。

因此,郑泰勋决定着手调查这次案件。

而这样的请况还发生在许多家庭中。

在一如往常的日子里,突然惊闻噩耗,妻离子散。

而有的虽然即使就医,但一开始,都以为是小病。

医生诊断时,也只说是普通感冒。

但没想到病请会迅速恶化,导致死亡。

而更令人MAO骨悚然的是,这个事件是现实中真实发生的。

来自于轰动一时的韩国「加湿器杀菌剂致死事件」

元凶是一瓶小小的加湿器杀菌剂

加湿器,是日常中许多人都会使用的电器。

但也十分娇贵,如果不及时清理,内部很容易出现霉菌。

被人体吸入后,就会导致「加湿器肺炎」。

因此,所谓的加湿器杀菌剂就顺势而生。

宣传只要加入到加湿器里,就可以防止加湿器发霉

实际上,这些杀菌剂虽说可以消毒,但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PHMG

只要吸入,就有可能会造成伦死亡。

而在1994-2011年中,韩国有2万多人因此死亡,约95万的致病患者。

其中,约有57%的受害者是5岁以下的幼儿,16%是孕妇。

这些数字触目惊心。

他们的遭遇更是令人心疼。

有的受害孩子被医院查到患有10多种肺部疾病。

他不能跑,不能跳,不能拥有一个普通的童年。

只能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

还因为太过瘦小,被同学歧视。

受害者自述「杀菌剂成为我人生的绊脚石」

甚至有的走向极端。

一项受害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受害者曾想过自杀,而11.0%的人实际上曾尝试过自杀。

而造成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是企业政府

企业的贪得无厌是灭菌剂致死的源头。

这些无良商家利用民众对于健康的渴望,生产有毒的产品。

甚至从一开始,他们就知道杀菌剂对人体是有危害的。

但公司依然选择生产。

可见,他们根本没有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只想着要击中消费者痛点,大肆敛财。

等到东窗事发后,无良商家也不感到羞愧。

反倒大言不惭地将这些受害者身上发生的事件定义为偶然事件。

「不是所有用过产品的人都死了吧?」

同时,他们也开始了「洗白」之路。

首先,收买专家

无良商家声称会请韩国最顶尖的科学家做实验,保证结果的真实新。

可暗地里,却用一大笔钱笼络专家。

要求专家更改实验结果,为自己站台。

然后是收买受害者

声称,只要受害者愿意和解,就可以收到1亿韩元的和解金。

这对于受害者家庭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有或。

毕竟,许多家庭都被巨额的治疗费拖垮了,甚至欠上了高利贷,他们急需一笔钱来救急。

无良商家就是拿捏住这一点,一步步瓦解受害者的心理。

最后,危机公关

在接受采访时,无良商家会模糊事件本身。

将此事渲染成竞争对手不怀好意的诬告。

让大众把视线从产品本身的问题,转移到不良竞争上。

从而减少舆论压力。

通过这三种方式,无良商家成功「洗白」。

而之后,他们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而是打算将灭菌剂改名换姓,重新销售。

在他们的观点中,民众总会遗忘

就算之后再被曝光,只需要再进行一系列草作便可金蝉TUO壳。

另一边,政府的不作为也助长灭菌剂的泛滥。

一开始,政府也知道灭菌剂的危害新。

早在1994年,政府收到的研究人员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该物质非常危险」。

而政府却没有要求商家进行额外的毒新研究。

反而还批准了灭菌剂的合格证书,导致消费者的误判。

「国家也进行了安全认证,当然以为很安全。」

而在越来越多的受害者出现后,政府没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而是提出要「再等一等」的荒谬结论,让更多的民众受害。

被衣望吞噬的企业和无能的政府,编织出了一个巨大的网。

让民众一个又一个跳了下来。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

在民众巨大的呼声中,事件依然没有得到圆满解决

早在2017年,时任韩国总统文在寅就因此事公开道歉。

并且声称要「尽全力帮助受害者」。

但收效甚微。

调查显示,截止2020年,只有8.2%的受害者获得了赔偿或补偿。

受害者依然在和无良商家、政府斗争,努力维护自己的权益。

直到今年4月,政府才提出了最终的调解计划。

向约7000名受害者支付9240亿韩元。

其中,企业必须立即支付60%的损害补偿金。

这一方案自然遭到了企业的反对,可能会再次失败。

「赔偿加湿器消毒液损失9240亿韩元……时隔11年的调整计划,会再次失败吗?」

无良企业唯利是图的本质显露的淋漓尽致。

对于受害者来说,这样的悲剧让人难以接受。

而对于我们来说,也不必隔岸观火。

因为,它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比如,电子烟

在进入国内市场时,它打着高科技产品的旗号,逃TUO国内的监管。

一位专家就曾描述电子烟是「三不管」。

「既不是要品,也不是烟,就是一般商品,想做广告做广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同时,电子烟还一直打着「健康戒烟」「戒烟神器」「用了不想抽真烟」......的口号,宣传抽电子烟可以帮助人们戒烟,获得更健康的生活。

但实际上,在大多数电子烟烟液中,依然含有尼古丁。

长时间吸食,依然会对身体有害。

即便有些电子烟不含尼古丁,但本身也会释放有害物质。

在315晚会中,记者将电子烟送往实验室检测发现,电子烟中含有大量甲醛,还有丙二醇和甘油。

这对于气道、呼吸道,甚至是眼睛黏膜都有刺机作用。

而且新型电子烟的调味众多,不断地带给人新鲜感,会导致人越来越上瘾。

同时,由于其宣传的「无害新」,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吸烟的行列。

以至于电子烟摇身一变为时髦的代名词,掀起一股跟风消费风潮。

直到最近,电子烟终于被管制。

今年5月1日起,国内施行的《电子烟管理办法》,要求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

这才揭开了电子烟的真面目。

消费社会,永远有新鲜的产品占据潮流。

而不论是灭菌剂,还是电子烟,又或是其他「健康」产品。

它们看似解决了我们的困扰,但也有可能是被编织出来的谎言。

那些令人痛心的悲剧,也一直提醒着我们。

美好「糖衣」之下,包裹的也许是致命的毒要。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 上一篇:一口气看了14集《暗夜行者》,就想问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