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人艺《茶馆》直播超5000万人次观看,云直播能救舞台剧吗?

2022年6月14日刊|总第2903期

近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下文简称北京人艺)迎来70周年院庆。为庆祝70岁生日,北京人艺推出了连续9天的包括剧本朗读、经典剧目放送及导赏等在内的线上活动。6月12日晚的话剧《茶馆》直播,更是在全网刷了屏。

北京人艺官方数据显示,整个院庆活动中,全网超过1.4亿人次点击观看。仅12日当天,就有高达5000万人次观看直播。据笔者统计,光北京人艺、人民日报两个微信视频号的直播观看人次,就接近200万人次。不可谓不热。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北京人艺能靠直播吸引这么多流量,固然有70周年院庆这一特殊原因,但也让戏剧人看到了戏剧线上云直播的可能新。

不说5000万人次这个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的数,单这两个视频号的200万人次,放在能坐1300人的首都剧场,场场爆满也要连演1500场,起码得5年。

疫请频仍,屡屡减座、歇业的剧院亟需找到新的开源方式,线上云直播或许能带来一缕曙光。当然,在欢呼雀跃之前,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

线上云直播,值得尝试的新玩法

北京人艺这次的线上活动,主要分成两种方式,放录像、直播。

前者主要是《蔡文姬》《哗变》《窝头会馆》等经典剧目的放送,顶多清晰度比网上的版本好一些。特殊之处在于,剧中主演会在开演前一小时来到直播间,与主持人对谈交流,导赏剧目,并向观众介绍剧目背景、创作心得等。

后者才是此次活动“破圈”的关键:《茶馆》采用了8K直播。

北京人艺是中国最好的话剧院团,《茶馆》是北京人艺最好的戏。虽然过去的演出版本网上也有高清版视频,但赶上直播,总得去凑个热闹。

《茶馆》

线上戏剧,其实不算什么新鲜事。疫请以来,北京人艺就数次开展线上活动。当然,主要是采取“演员访谈+经典放映”的方式。偶有直播,也是剧本朗读会。

其实,试图开拓新赛道并非北京人艺一家。早在疫请刚来的2020年,河南保利艺术中心就云直播了包括《红旗渠》在内的22台剧目。西安西演LIVE则在公益直播基础上更进一步,联合秦腔班社三意社试水秦腔线上付费直播。

只不过,效果都不如这次轰动罢了。原因也简单,一来北京人艺是中国话剧的执牛耳者,虽然话剧式微多年,但在北京这块自留地仍然是一票难求。二来,就不得不提一嘴微信视频号了。2020年,北京人艺用的直播平台还是一直播。网友想看,还得下APP。今年呢,直接在微信、抖音就能看,方便又快捷。

科技的迭代是很快的,这种迭代也加速了新型产业的发展。从1907年诞生至今,中国话剧已有115年的历史了。虽不如戏曲源远流长,但仍然算是老同志。北京人艺更是老同志中最“顽固”的那一批。没办法,他们的戏实在太经典。

经典耐得住时间的检验,也代表着不可解构。不少人认为,北京人艺始终在“复刻”前人。就拿《茶馆》来说,1958年首演版《茶馆》的导演是焦菊隐、夏淳。2022年6月12日直播的《茶馆》,导演一栏依然是焦菊隐、夏淳。

1999年,北京人艺也尝试过改弦更张。不再复排焦菊隐版,改演林兆华版。没想到,引起了不少争议,不得已再次向经典取经。李六乙是北京人艺的导演,也排了一版《茶馆》,但演出场所却换到了四川人艺。孟京辉版《茶馆》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时,更有观众起身大骂,退票者、愤怒者、批判者不在少数。

孟京辉版《茶馆》

事物总是要变的,一成不变绝非好事。经典永远是经典,但观众不一定永远热爱经典。2014年《雷雨》公益场演出引起哄堂大笑的“名场面”,犹在昨日。05后、10后的观众长大后,还会喜欢焦菊隐版《茶馆》吗?如果能搭上线上云直播这条快车道,倒也不失为一条良方。2000年的时候,相声几近凋亡。德云社搭上互联网这条船,为其吊了一口气。相声能办成的事,话剧应当不会太难。

即使抛开宏观意义,只说当下,线上云直播也值得多多尝试。没办法,疫请以来,戏剧人的日子过于艰难。上海的剧院,直到现在还没开。北京的虽然开了,却也走走停停。至于其他二三线城市,看话剧似乎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毕其功于一役?任重而道远

不过,线上云直播目前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北京人艺此次线上活动的成功,并不代表通途已见。这次活动,更像是他们回馈广大剧M朋友的一次福利。

线上云直播最大的问题,是损伤了戏剧的审美本质:在场感。

在现场看戏剧表演,和偷过电视屏幕上看表演,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即一个是“散点偷视”,一个是“焦点偷视”。在剧场,舞台是一个整体,虽然观众的注意力无法包揽全部内容,但只要环境发生变化,就能牵一发动全身。

孟京辉版《茶馆》

记得在保利剧院看孟京辉版《茶馆》,陈明昊边吃边吐汉堡,残渣甚至飞到了前排观众的身旁。19米长、16米深、11米高的巨大转轮,更是震撼人心。

同时,剧场的立体声效果,演员现场表演与开谢幕环节,以及和其他观众的反馈营造出来的氛围感,再顶级的家庭影院也无法比拟,更别说小屏了。

即便是目前最流行的NT live(“高清戏剧影像”),和现场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只要镜头对准了舞台,所呈递的效果就不再是整体,而是镜头拼凑成的细节集合。

不夸张地说,不在影院放映的电影,可能会损伤一半的魅力;但不能在剧院演出的戏剧,其审美功效估计连十分之一都发挥不出来。

NT live《莫扎特传》

其次,是应当如何收费的关键问题。

话剧不同于电影,新片上映不进影院就看不到。虽说每年诞生的新话剧不少,但多数都只在戏剧节展演。平日剧院演出的,还是那些经典之作。

问题是,绝大多数经典网上已有了高清资源。就算是直播,门票又能收多少钱呢?别忘了,视频网站推出的单片付费,6元一部都有人嫌贵。

擦句题外话。目前我国的话剧演出,其实面临一个二元循环。除了北上广等大城市,其他城市剧院的平日上座率门可罗雀。笔者亲身经历过,680元的前排票,50元都能到手,最后五分钟入场,价格还能再砍去十分之九。

线上云直播,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为剧院引流的作用。可如果什么都直播,观众还会再进剧场吗?北京人艺或许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其他地方呢?

另外,线上云直播,如何更好地呈现舞台效果,也是需要考虑的。

6月12日当晚直播的《茶馆》,收声效果一言难尽。或许剧院是想营造出一种前后参差的差异感,但在荧屏上看,要么背景声太吵,要么台词声太小。

还有就是版权问题。今年上海疫请严重的时候,北京多数剧院的演出或取消或延期,北京人艺仍然在演。不是防疫规则厚此薄彼,是很多剧组困在上海出不来。演员不到场,演出自然要取消了。像天桥剧场、保利剧院、国家大剧院,都没有自己的创作团队,更遑论版权了。没有版权,怎么直播呢?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好在,戏剧人已经苦了太久了,他们不在乎多等些日子。王屋、太行其山虽峻,但只要奋进拼搏,高山总有移平的一天。

【文/马二】

  • 上一篇:上周那么多好电影,你们都看了么?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