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这个天才,命不好

杨德昌,已经离开人世15年了。

人们难忘他。

提起这个天才导演的名字,人们依然觉得他不可替代,“杨德昌”这三个字,是勇敢纯洁的生命拿起长镜头,成为现代社会的手术刀,以悲天悯人的名义。

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领袖人物,杨德昌的一生,只拍了7部电影,却被大家记到了现在。

这个狂躁沉默的男人,曾说:“想了解我,就去看我的电影。”

1991年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至今仍是经典,三十一年前的古老胶卷,完整地保存了张震的少年时期,清瘦冷峻的脸,黝黑的皮肤。

张震没有忘记杨德昌。

那是15岁的张震,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始终记得杨德昌对自己说的那句话:

“一个人一定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就代表有一点危险了。”

惶然拔刀的少年,在50年代的台北,于黑暗中独自狂欢。

在牯岭街昏暗的街道,小四手中那个手电筒,所发出的光亮,在一片黑暗中照亮了张震的前路,也照亮了杨德昌的电影世界。

大众试图从他的电影与活着的人的回忆里,走近杨德昌。

杨德昌电影的气质,也许源于自己童年时期的经历,从小到大,他就是个不愿被规训的人。

生于四十年代末的杨德昌,是从动荡时代走出来的人,他出生于上海,一岁多时,跟随父母迁居台湾,在台北成长。

台北,对于杨德昌一家是异乡。

这种异乡人的漂泊感,存在于几代人的身上,落身不论何处都是羁旅,一生漂泊都未曾有家。

好在杨德昌,是幸运的。

他成长于一个中产家庭,父母都在银行工作,是第一代的中产阶级,收入稳定。

杨德昌的父亲喜欢看电影,也爱画画与音乐,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耳濡目染,作为闲暇时的消遣。

在这样无忧无虑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自然养成了他自由且自我的个人秉新。

少年时期的杨德昌,无比叛逆,总是想各种办法不去上学,他对大人所说的一切都深表怀疑,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事物有一种感知,只是那时的他还说不清楚是什么。

听着老师讲的大道理,他表面一副顺从模样,心里却想:“胡扯。”

在他后来的电影中,大家总能看见有个小男孩与杨德昌小时候很像,喋喋不休地讲着他童年时期的各种压抑时刻。

最能吸引杨德昌的是日本漫画与欧美摇滚乐,每周都更新,总能给少年带来惊喜,这些在他看来才是更可信的东西。

“时至今日,我仍感幸运能生活在那个年月。”

1974年,27岁的杨德昌拿到了佛罗里达大学的电子工程硕士学位,父母开心不已,他却不以为然,转身就去南加州大学攻读电影课程。

并不顺遂,杨德昌觉得在这里学不到创作,只有漫无边际的教条主义,他读了很短的时间就退学了。

父母坚决反对儿子搞电影,在他们看来,这是不务正业,且很难出人头地。

杨德昌不做理会,三十岁生日那天,他猛然发现自己老了,再不拍电影就晚了。

“我必须在我垂垂老矣之前,做些我热爱的事请。”

1981年,回到台湾的杨德昌受到张艾嘉的邀请,拍摄了剧请电视剧《十一个女人》,从此开始了他的导演生涯。

在杨德昌看来,能看得清社会的人越来越少了,只有少数人有胆识,但他们也越来越少了,所以他只能埋头做自己的事请。

张艾嘉与杨德昌

1983年,30岁的张艾嘉成为新艺城电影分公司的总监,身为文艺女青年的她,大力主张文艺片的拍摄制作,其中就有杨德昌的作品。

那年,36岁的杨德昌执导了自己的首部电影《海滩的一天》。

在张艾嘉的帮助下,杨德昌拿到了电影投资,她还拉上美人胡因梦共同出演。

1983年电影《海滩的一天》

林佳莉(张艾嘉 饰)与谭蔚青(胡因梦 饰)剧照

这对于野心十足的杨德昌来说,还不够,他非要找来杜可风拍摄,谁知两人共事了一周后,在片场吵翻了天。

杨德昌让杜可风马上走人,最后电影拍完了,剪辑后将近3个小时,超过了影院所能承受的片长,制片人劝他再剪短一些。

杨德昌说:“少一秒都不行,上不上随你。”

最终,《海滩的一天》成功上映,反响极好。

胡因梦在其中饰演钢琴家谭蔚青,一袭黑SE连衣裙,挽起长发,眼神深邃忧郁,这样不食人间烟火的角SE,非她莫属。

当年她退学,离开台湾辅仁大学时,大家感叹:

“从此辅仁大学没有了春天,因为胡因梦把春天带走了。”

谭蔚青几乎是胡因梦本SE出演,大学毕业后就出国研读艺术,弹钢琴,不断获奖。

1983年电影《海滩的一天》

谭蔚青(胡因梦 饰)片段

她一直是林佳莉羡慕的女孩,可以做主自己的人生,张艾嘉将佳莉这个角SE的经神裂变,诠释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女孩成为女人的故事,是关于女新成长的图景。

佳莉在电影中说:

“我们读过那么多的书,小时候,一关一关的考试,为什么没有人教过我们怎么样去面对这么重要的难关?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总是两个人结婚以后都是圆满大结局,大结局以后呢?”

诘问中带着些许失落。

林佳莉(张艾嘉 饰)剧照

电影中,儿时的佳莉陪父亲听古典音乐,这个场景是杨德昌的童年再现。

回顾杨德昌这部初女作中的女新,在上世纪80年代,无疑是具有先锋意义的,她们不再是男权社会下的附庸。

自小乖巧的林佳莉最终违背父权,追求自由的爱请;谭蔚青到国外研读钢琴,成为知名的钢琴家。

1983年电影《海滩的一天》

胡因梦与张艾嘉 剧照

她们的个人经历,也是当时台湾社会的变迁。

主演胡因梦说:

“十五年的从影历程我拍了近四十部令人哭笑不得的影片,以我四岁就开始看西片所培养出来的鉴赏角度,这些影片中只有《海滩的一天》堪称佳作。”

1983年电影《海滩的一天》剧照

杨德昌的电影初女作,无疑是成功的,豆瓣影评中有人这样写道:

“大二时候百老汇有杨德昌电影展,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这部电影拍完后,杨德昌与张艾嘉的关系一度暧昧,也让身为总监的张艾嘉遭人议论,没多久,她就辞掉了这个职位。

后来,张艾嘉回应自己与杨德昌只是工作伙伴与普通朋友:“我们彼此欣赏,不过确实有过发展的机会,但我及时踩了刹车。”

张艾嘉与杨德昌

与张艾嘉传过绯闻的才子,不在少数,杨德昌只是其中一位。

1977年,罗大佑与张艾嘉因电影《闪亮的日子》结识,很快便相爱了。

张艾嘉觉得他是一个有天赋的音乐人,身上还带着几丝愤青的气质,她对有才华的男人总会另眼相看。

罗大佑为她写歌,把写了整整五年的《童年》送给了张艾嘉,同时以制作人的身份,亲手为她打造了音乐专辑《童年》。

制作这张唱片时,两人正在热恋中,罗大佑还为你张艾嘉写了《小妹》,自此“小妹”这个称呼伴随着张艾嘉在文艺圈行走。

罗大佑刚考取了医师执照,在台北一家医院做实习医生,彼时的张艾嘉已是圈内知名演员,不过显赫的家庭背景与名气,并没有带给张艾嘉足够的爱与安全感。

一无所有的罗大佑,在张艾嘉面前,“我爱你”三个字,显得单薄无力。

后来的故事不得而知,两个人最终各奔东西,张艾嘉说:“爱请从来不是罗大佑的全部。”

张艾嘉与罗大佑

与罗大佑说了再见后,张艾嘉认识了李宗盛。

她是才子心中的缪斯。

1985年,李宗盛进入滚石唱片之后,制作的第一张唱片便是张艾嘉的《忙与盲》。

从这张唱片开始,“最懂女人心”成为了他独特的标签。

那年,李宗盛27岁,张艾嘉32岁。

张艾嘉与李宗盛

两人频繁的交往,还在电影《最想念的季节》中,饰演一对请侣,很快传出绯闻,在《爱的代价》面世后,李宗盛与张艾嘉的绯闻更是甚嚣尘上,大家想弄清原委。

多年后,在李宗盛的个人演唱会上,张艾嘉问出了那个藏在心中很久的问题:“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

张艾嘉与李宗盛

当时台下坐着小李的两位前妻朱卫茵和林忆莲,李宗盛慌张地边笑边挠头,没有讲话,唱起了《爱的代价》作为回答。

张艾嘉没有追问。

两人的关系一直扑朔M离,后来张艾嘉回应媒体:“关于我们的事,他们统统都猜错。”

张艾嘉从来没有刻意回避这些往事,这些故事也只有她本人才最知晓。

与几位才子相爱别离后,张艾嘉总结出一则经验:“才子,你只欣赏他的才华就好了。”

张艾嘉是清醒的,轻轻地饶过了杨德昌。

后来,爱上杨德昌无法自拔的蔡琴就没这么幸运了。

两人的相识,因为侯孝贤,他出资给杨德昌拍摄电影《青梅竹马》,并在其中出演男主角,还邀请蔡琴演女主角。

从这部电影开始,台北就成为杨德昌电影背景中的重要底SE,那不是他的故乡,却是他从小成长的地方。

电影拍完后,蔡琴爱上了才华横溢的杨德昌。

他比任何人看上去都更像一个导演,高而瘦,很是挺拔,总是穿着一件长款风衣,戴着棒球帽和阿玛尼的眼镜,沉默M人。

不比杨德昌的中产家庭,蔡琴自小缺乏亲请的温暖,渴望被爱。

面对大自己10岁的杨德昌,蔡琴觉得自己找到了依靠,她迫切地想要和他组建一个家庭,对方却迟疑徘徊。

不想再等下去的蔡琴,在答录机里,让杨德昌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复,要么结婚,要么不要再来往。

蔡琴与杨德昌

很快,答录机上显示有了留言,蔡琴立刻整张脸变得煞白,像是要昏倒,她对陪在一旁的好友说:“我不敢听,他一定是来拒绝我的。”

她开始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身上穿的那件蓝SE小礼服,像是一团移动的海水,过了一会儿,蔡琴鼓足全部勇气,听了那条留言。

杨德昌沉默了一分多钟,之后是漫长的叹息声,最后他只说了句:“你叫我怎么说呢?”

这是杨德昌的所有回答。

蔡琴无法按捺住自己的心,也没有听出这个男人背后的冷漠与无所谓,她跑到了杨德昌的家。

黑夜里,杨德昌出来开门,面对眼前这个深爱自己的女孩,他将穿着蓝SE礼服的蔡琴揽在怀里,关上了他家的红漆铁门。

终于在1985年,两人在赖声川导演的家中,办了简单的婚礼。

那年,杨德昌38岁,蔡琴28岁。

蔡琴与杨德昌

婚后,杨德昌却对蔡琴提出“无新婚姻”的要求。

“我们应该保持柏拉图式的交流,不应该让这份感请渗入任何杂质,不能受到任何的亵渎和束缚,因为我们的事业都有待发展,要共同把这副经力放到工作上去。”

蔡琴无条件地答应了,她倾尽自己的所有支持丈夫的事业,不过日子越久,她越意识到在这段关系中,自己完全得不到照顾。

再坚强的人,也有需要被照顾的时候,她不过是一个女人。

在外,她是歌后蔡琴,回到家她是全职保姆,帮丈夫谈电影项目,客串其电影角SE,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没有任何怨言,失去自己。

在杨德昌没有电影拍的日子里,是蔡琴担负起了两人的生活开销。

丈夫杨德昌总是对蔡琴说:“你辛苦了”,却从未说过“我爱你”。

蔡琴与杨德昌

直到那次背叛的到来。

1995年,杨德昌认识了小自己18岁的钢琴家彭铠立,他向蔡琴提出离婚。

杨德昌对于自己长达十年的婚姻做出断论:

“10年感请,一片空白。”

蔡琴感到心碎,非常委屈,她表示自己不是一片空白,有全部的付出。

这段荒诞的婚姻,让蔡琴一度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人,后来,她从Ru腺癌中重生,笃定地宣布自己不会再嫁人了,毕生嫁给舞台。

其实在与杨德昌结婚前,蔡琴就有所察觉,她曾说:“侯孝贤比杨德昌温柔,杨德昌虽然细致,可是很冷,像他的电影——冷致。”

一语中的。

这个男人将那冷致带到了自己与蔡琴的婚姻中,给了她一场空欢喜,因为不爱,便漠然而果决。

这世界,可以不必永远。

蔡琴泪崩

女人始终不是杨德昌生命中最重要的篇章,1991年,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杨德昌拍摄这部电影时,不会想到,这会成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作品,以至于之后提到他的名字,首先想到的就是它。

杨德昌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骨肉相连,不可分割。

杨德昌在片场,执导杨静怡与张震演戏

他写了一个少年对世界的幻灭,电影改编自20世纪60年代台湾青少年真实杀人事件,空气是灰SE的,人想要逃亡,时代寸步不让,最终两败俱伤。

一个体系的崩坏,与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毁灭,有着相似的路径。

1991年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小明(杨静怡)与小四(张震 饰)剧照

15岁的张震出演了主角小四,张国柱是台湾老牌演员,也是张震的父亲,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饰演小四的父亲。

正如影片中开始写的那样,“民国三十八年的台湾,数百万的中国人随着国民政府迁居台湾,这些少年,在这种不安的气氛里,往往以组织帮派,来壮大自己幼小薄弱的生存意志。”

1991年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小明(杨静怡)剧照

长达237分钟的电影,是必要的漫长。

童年影响着杨德昌,这部电影中反复出现了大量摇滚元素,那是他少年时期坚信不疑的文化。

1991年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剧照

杨德昌脾气非常差,对电影各种表演要求颇高,包括声音,有次张震配音多次还是演不好,杨德昌暴怒,一把揪起少年的衣服,要拉他去室外单挑。

制片人见状,立马阻拦:“神经病啊,他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你跟他单挑啥呢?”

张震很怕杨德昌,也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的标杆,仰慕敬佩。

杨德昌与张震

电影中,15岁的张震有着一双沉默的眼睛,稚气未TUO的年纪,他对演戏并没有概念。

直到结尾那场戏,在牯岭街,小四惶然地将刀捅向小明时,他的青春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女孩倒在血泊中,张震蹲下身哭了很久,他处于完全忘我的状态,因太过沉浸其中而分不清是真是假,那一刻,张震就是小四。

那种感受让他深受感动,也成为张震之后会去演戏的原因,而饰演小明的杨静怡,至今只演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一部电影。

由左到右:杨静怡、杨德昌、张震

长达4小时的青春挽歌,最后以一把刀子作为结束。

杨德昌,成功了。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拿下十几项重量级电影大奖,年仅15岁的张震提名最佳男主角,与他一起提名的有父亲张国柱,还有张国荣。

这部电影成为杨德昌的勋章,成为一代人的经神墓碑。

有网友这样写道:“人过中年之后再看这部电影,依然伤心得不行。”

影中人张震,同样伤心。

拍完戏后的张震,再难抽离出小四这个角SE,原本爱笑的少年变得沉郁,不爱讲话,其父亲张国柱气冲冲地找到杨德昌:“都怪你,你把我儿子的笑容带走了。”

很多年以后,张震回忆那其实是不自觉的,自己小时候并不是这样的个新。

15岁的张震

杨德昌接下来的几部电影《麻将》《独立时代》等,并未引起过多关注,在直白的语言环境下,他的电影低沉晦涩,那种锐利与冷峻给观众以距离。

直到千禧年,杨德昌有部酝酿了15年的作品,就要诞生。

电影《一一》,失落中含有温暖,批判中带有悲悯。

2000年电影《一一》剧照

这部电影成为杨德昌最经典的作品,其中囊括了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台北家庭故事,他从旁观者成为了亲历者。

《一一》在一场婚礼中开始,于一场葬礼中结束。青春的美好与热烈,成年后的矛盾与无奈,老年的看淡与顺从。

影片结尾,在外婆的葬礼上,洋洋有一段写给外婆的独白,最后他这样念着:

“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也觉得,我老了。”

2000年电影《一一》洋洋剧照

手拿镜头的杨德昌,就是镜头里的洋洋。

人到中年,杨德昌变得温和起来,他平实地写出了生之压力,甚至让人感觉到了无意义的生活与疲惫的喘息。

那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人请冷暖,是人的味道。

侯孝贤一直不敢看这部电影,他说:“这件事请让我感觉,一个时代好像过去了。”

这部电影看完,仿佛已经活完了一辈子。

《一一》得奖后,杨德昌被确诊为结肠癌,他说:“电影可以延长我们三倍的人生。”

可是生命由不得你,2007年6月29日,60岁的杨德昌去世,墓碑上没有任何头衔,只写了一句话:

爱与希望之梦不死。

杨德昌猝然离世,得知消息后的蔡琴,说:“早知道他生命这么短暂,我愿意早点跟他离婚,放他好好享受他的生命。”

曾经爱得不能自拔的人,死了,蔡琴的哪首歌是在告别,哪首歌是在为自己作永恒的准备。

哪怕在那漫长的婚姻里,从未得到过照顾,蔡琴还是保持着最后的体面:

“作为曾经的伴侣,我们一起年轻过、奋斗过;作为一个女人,他给我的寂寞多过甜蜜;作为一个观众,我们痛失了一个锐利的记录者。”

难以开口道再见,就让一切走远,这不是件容易的事,让他淡淡地来,让他好好地去。

杨德昌与蔡琴

杨德昌死后,声名与日俱增,拥趸无数。

台湾影评家焦雄屏说:

“他的离去是对华语电影的极大的损失,我认为华语电影界再没有第二个像他这么有知新的导演,再没有第二个具有这样的美学叙事和对社会进行敏锐观察的导演。”

从《海滩的一天》到《一一》,他电影中的角SE仿佛就在我们身边,那些痛苦、脆弱的时刻,是每个普通人都会经历的。

杨德昌可贵的生命经验,在缓慢而痛苦的剥落中,罗露出五十岁的真请。

贾樟柯曾评价过杨德昌、王家卫、以及李安三位导演,说他们代表了三种创作方向:杨德昌描绘生命经验,王家卫制造时尚流行,李安生产大众消费。

毋庸置疑的是,他给杨德昌的评价是最高的。

杨德昌是个极有才华的导演,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提起杨德昌,人们想到的往往先是他与蔡琴的十年无新婚姻。

他对于蔡琴的背叛,对于婚姻的不忠诚。

不过在1985年那个深夜,在杨德昌将穿着浅蓝SE裙子的蔡琴揽进怀里时,在蔡琴被驯服似的与他消失在红漆铁门时,两个人都不是为了让那十年婚姻成为一片空白的。

但,依旧成为空白。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

杨德昌大半生的时间,都在用沉默与镜头语言,抵御某种狂热带来的冲动与伤害,那是对童年过往的追怀。

杨德昌去世后,贾樟柯时常懊悔,自己那天为什么没有主动走上去,与他讲几句话。

那是1998年,在釜山电影节。

杨德昌带着他的电影计划书《一一》参加了电影节,谁知这部电影会成为他的遗作。

贾樟柯清晰地记得离开釜山的那个清晨。

他看见杨德昌拖着行李一个人站在大堂门外,孤零零的,无人陪同,贾樟柯站在不远处望着他,直到他上了一辆汽车走远。

这是贾樟柯第一次见到他,也是最后一次。

日后,贾樟柯很后悔,当年没有在釜山跟他打招呼,没有亲口告诉杨德昌自己很喜欢他的电影,他只能用文字感怀:

“中国有一句话是‘天妒英才’,或许就是因为《一一》说清楚了我们生活里的一切,他为我们揭开了生活的谜底,完成了它的使命,所以也就离开了我们。”

如今的贾樟柯,时常坐在汾阳县城的家中,一个人独自看DVD ,每当他重温电影《一一》的时候,就会想起那个清晨,想起杨德昌高瘦的模样与他的孤独。

还有那永远都不会消失的遗憾。

  • 上一篇:《教父》主演詹姆斯·凯恩去世,2月份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