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回家”!三亚地面站成功接收“海南一号”卫星数据
更新时间:2022-03-02
3月2日10时45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三亚站成功接收“海南一号”02号卫星的首轨下行数据。记者 沙晓峰 摄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3月2日消息(记者 刘丽萍 沙晓峰 马子涛)2月27日,由海南自主设计研制的“海南一号”01星、02星,“文昌一号”01星、02星成功发色。3月2日10时45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三亚站在第45圈次成功跟踪、接收到“海南一号”02号卫星的首轨下行数据,所接收的卫星数据已存档,下一步将进行数据处理和应用。经验证,卫星数据质量良好。 “你看这个黄SE点和红SE点完全重叠了,就说明天线正好对准卫星,可以接收数据了。”3月2日上午,新海南客户端记者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的中央机房看到,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执行院长、海南卫星星座项目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天梁和几位工作人员正紧张地盯着屏幕,等待数据归来。 3月1日晚,海南三亚,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执行院长、海南卫星星座项目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天梁(中)在工作中。记者 沙晓峰 摄 此次接收数据的“海南一号”02号星编号为HN-1B,是一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微小卫星,主要完成对地成像观测,地面分辨率1.55m,具有推扫和视频成像工作模式。 记者从屏幕上看到,“海南一号”02号星于10时45分14秒进入三亚站天线接收范围,卫星处于正常状态,并顺利接收到了信号,10时52分54秒飞跃过境。卫星首轨任务时长10分左右,接收数据量约9.744GB。 “卫星发色成功只是第一步,成功接收到卫星数据才能说明我们的卫星研制成功。前期主要进行卫星的姿态调整、测控,调整好后卫星才能正常工作,把达到要求的数据传回来。”杨天梁介绍,这几天所里的工作人员时刻在关注,昨晚加班到12点多,卫星上天以后,刚开始接收第一轨数据,还担心数据不理想,从今天的接收效果来看非常好,这也构成了“卫星上天在文昌,数据落地在三亚”的布局。 “卫星数据质量良好!”10分钟后,接收数据被确认可用,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海南一号”卫星项目副总设计师、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副所长王雷说,“研发团队耗费大量时间和经力,看到理论变成实物,顺利飞上太空,并带来优质数据,自豪感油然而生。” 除了“海南一号”02号,本次“搭乘”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拼车”上天的还有“海南一号”01星、“文昌一号”01星、02星,这三颗星是集对地遥感和船舶AIS采集为空天地一体的微小卫星,主要是针对海南及环省海域进行遥感成像,单幅成像地面幅宽115km。 杨天梁介绍,卫星发色入轨后,通过4颗卫星的组网观测,我省每天可获取卫星遥感数据,保障海南在自然资源、农业、林业、海洋环境、海洋航运、海上应急搜救和渔业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的空间数据需求,有效服务于海洋保护、渔业生产、自然资源调查等多个领域。 目前,“海南星”已实现“海南造、海南发、海南用”的最初设想。海南省平价菜保供惠民行动专班办公室、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海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学院等单位已签署了“海南一号”卫星数据使用及应用推广意向协议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