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儿童 |

“同济再造”如何走向世界

本文转自:湖北日报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同济医院骨科就成立了手外、显微外科学组,成为全国最早开设手外科、显微外科的单位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开展了断指断肢再植、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皮瓣移植、骨移植等多种手外科、显微外科手术,“同济再造”的技术水平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为患者带来希望,解除了病患痛苦。

日前,我国显微外科、手外科领域的著名专家88岁高龄的同济医院罗永湘教授在接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专访时,他为学科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才渐为人知。

立志从医:修复患者“人生创伤”

推开罗永湘教授家门,迎面看到墙上悬挂“砥砺前行 同舟共济”书法作品,这是罗永湘教授于2017年同济医学院110周年校庆时亲笔所书。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医疗条件很差,缺医少要,土方偏方盛行。当时我十五六岁,立志长大后做一名医生,解除病人痛苦。”1960年,受时任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教研组主任裘法祖教授委派,罗永湘到上海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进修学习,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整形外科的奠基人和显微外科创始人之一张涤生教授。

建国初期,工人安全保护不到位,断指断臂断腿的请况时有发生,创伤修复需求大,而当时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是治疗不力。

1965年,一名患者拇指在事故中损毁,食指也被切断,考虑到拇指可以配合中指完成一些经细动作,对患者意义更大,罗永湘以“移花接木”的方式,为其进行断指移位再造拇指并获成功。

两年后,罗永湘又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断腿移位再植。长期随访这些患者,后来都恢复了生活自理,并能顺利回归工作岗位,修复了广大患者的“人生创伤”。

组建新学科:“大胆的手术”引起世界关注

有了前期打下的良好基础,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罗永湘在同济医院骨科下面成立了手外、显微外科学组,成为全国最早开设手外科、显微外科的单位之一,在国内较早开展多种手外科、显微外科手术,改变了很多患者的人生轨迹。

1974年,一位14岁的女孩遭火车碾压,左腿几乎断离损毁,只有膝盖以下的小部分相对完好,右大腿虽还在,但膝盖以下的部分尽毁。罗永湘教授采取大胆的手术方案,把左腿的下半部分接到右腿上,这样患者还能保留一只完整的腿,让她能够站立起来。断腿移位再植论文在1979年《法国里昂外科杂志》头条发表,系国内较早在国外医学刊物发表的医学学术论文。

1978年,罗永湘实施当时世界上最大淋巴水肿切除术,切除腿部及音囊部肿物重达40余公斤,患者康复后结婚生子。相关案例被写入《黄家驷外科学》。

在罗永湘带领下,同济医院还开展了各种带血管或带神经的皮瓣转位术,修复不同部位的组织缺损。在国内率先开展同种异体手指移植及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膝关节移植术。在同济医院外科吴在德教授、泌尿外科章咏裳教授的支持下,罗永湘还完成了同济医院首例首批肝肾移植的小血管吻合手术。

寄语青年医生:不忘医者的使命和初心

人类的医学进步日新月异,专业不断细分,3D重建打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新技术、新应用、新设备层出不穷。

罗永湘认为,对于医学生来说,保持学习的习惯,及时更新“知识库”尤为重要。在他的求学阶段,信息资讯尚不发达,书信往来又很慢,无法及时了解前沿动态。工作后,在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和裘法祖院士的支持下,罗永湘通过朱家恺教授主编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顾玉东院士主编的《中华手外科杂志》、张涤生院士、杨志明教授主编的《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等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及各种国内外学术机会,向国内著名显微外科、手外科专家同道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如饥似渴地汲取养料。

“年轻医生一定要珍惜大好机遇,以病人需求为导向,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为病人解除疾控,不忘医者的使命和初心。”罗永湘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余瑾毅)

  • 上一篇:骨科医生:如何走路不伤膝,记住六个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