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小儿歌,大作用——论儿歌的教育作用,从《两只老虎》说起

儿歌古称童谣,属于儿童文学的一种——儿童文学还包括童话、寓言、儿童诗歌、儿童故事、儿童戏剧、卡通动漫等。儿歌是成伦根据儿童的心智水平、接受能力、兴趣偏好等因素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儿歌的主要作用是教育,用来对儿童阐明某个人生道理、宣讲某种自然或社会知识等。

我国儿歌历史悠久,最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儿歌的产生。但古代的儿歌大多附带政治功能,《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反一正两例。

司徒王允用连环计和美人计除掉董卓,事先编了这样一首童谣诅咒董卓: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诸葛亮为巩固刘备在荆州的地位,编排了这样一首童谣,借童子之口来歌颂刘备美德:

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富足。

《两只老虎》是家喻户晓的一首儿歌,近日更是被当成了一部电影的IP。

近年来流行“解(瞎)构(扯)”,很多纯真烂漫的儿歌和童话,被脑洞大开(价值崩塌)的“解构者”们诠释得“很黄很暴力”,比如小红帽和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在他们眼中都充满了很粉红的象征SE彩。

在这种风潮下,《两只老虎》在很多人心中也不是一首轻快的儿歌,而成了一个暗黑血腥的剧本:两只老虎之所以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还一直在很快地跑,是因为它们为了地盘和母虎在开展一场争夺战。在相互的撕斗中,它们互有损伤,一只老虎失去了耳朵,一只老虎失去尾巴……但战斗并没有停止,它们仍然在追逐厮打。同类相残至此,可真奇怪啊!

儿歌的主要传播目的,是用简洁鲜明的语言,简单明快的节奏,让孩子们在最快的时间里学会传唱并形成记忆,逐渐培养出对生活、事物正确的态度和观点。儿歌应该是积极的,明朗的,向上的,而不应该是消极的,晦暗的,退步的。

从那些被传唱的经典儿歌当中,可以总结出儿歌包含的常见主题:

一、劝学

用儿歌劝勉孩子努力学习。

比如《小儿郎》:“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为了学知识长本领,偶尔恶劣的天气是需要克服的。如果没有学好知识,就会“无有学问无脸见爹娘”,对不起父母的期待和草劳。

上学也可以是很愉快很美好的,“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连小鸟都会对我打招呼“早早早”(《上学歌》)。积极上学好好念书,不光父母老师欢喜,连老天爷也会奖励我们。

二、孝亲、尊师

最典型的是《世上只有妈妈好》,但歌颂母爱只是其中一层目的,更重要的目的是告诉孩子们:我们也应该去爱我们的妈妈,就像妈妈爱我们一样。

《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呕心沥血您在写教材,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这是一首歌颂老师辛勤育人的经典儿歌。老师深夜还在为我们备课改作业,我们能不用功念书不尊重老师的劳动吗?

三、培养社会公德、塑造良好个人品质

“我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一分钱》),这是宣扬拾金不昧的经神。今天日常中使用到的最小硬币大多已是五MAO一元,失主丢失了可能也不在意,我们可能也没办法交给“大盖帽”蜀黍。如果不捡这一枚硬币,硬币冲进下水道,国家发行的整体货币就会凭白少一点,拾金不昧的品质也仍然是需要的,那该办呢?我个人建议小朋友在这种请况下捡起来,也许失主早不在乎了,也许你一时不知道该交给谁。那可以搭公交车投进去,但你最好还是自己再刷一遍自己的公交卡。这样,那一分钱五MAO钱一元钱,你还是替国家保存了下来,你也做到了拾金不昧。

“西天取经不容易,容易干不出大业绩”(《一个师傅仨徒弟》,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借助孙悟空的经典形象,教育孩子们要勇敢机智地同成长中的艰苦抗争,练出明辨的“火眼金睛”和“七十二变”的本事。这跟《论语》里教导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很多一致的内核,对于儿童来说哪个教育效果更好?当然是这首儿歌。家长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孩子通过卡通动漫消遣娱乐,而要积极发掘其中的教育意义。

四、培养审美,发现生活意趣

西方人喜欢讲事实、逻辑和实证,而中国人更擅长更习惯形象思维。《小白船》描述了想象中的月球,真正的月球上面,当然没有“白兔在游玩”,但在孩子心智未开未熟时,应该小心呵护他们的想象力。等他们逐步成长后,慢慢用已确认的科学发现,告诉他们真实的宇宙世界,不宜在他们童蒙的时候,粗暴地破坏他们的想象力。

《又见炊烟》,充满田园牧歌的美好。将来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柴火炊烟的农业图景也许会成为历史,那么这首儿歌就可能还具有史料价值。

《小MAO驴》,“我有一头小MAO驴……甩了我一身泥”,如果你穿了一身干净衣服骑着驴赶集,被发了新子的小MAO驴甩了一身泥巴,其实是有些尴尬的,那需要把MAO驴狠抽一顿吗?不是。应该是先解决问题,自己收拾干净,再检查平时对MAO驴的训练是不是存在不足。MAO驴是为我服务的工具,我应该爱惜,同时科学训练让它更好地为我服务,而不是随便迁怒殴打,这既不符合爱生惜物的公,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没有作用。

如果看到别人被他的MAO驴(车辆)甩了一身泥怎么办?应该考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给他一些清水一块MAO巾,不可以在一旁嘲笑。只有自己本人或者非常亲近的人,才可以为这种反差的场景发笑“自嘲”,但自嘲化解尴尬之后仍然要立刻去解决问题。

五、探讨生命,培养价值观

“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小龙人》擦曲《我是一条小青龙》)。我当然不是真的小青龙,我头上没长角,身后有尾骨但没有尾巴。那我是谁呢?书上总说我们是“龙的传人”,为什么这么说?我是从哪里来的?长大了又会去哪里?……早慧的儿童在数岁后会初步思考这些问题,父母老师们此时需要逐渐对他们科普生命的起源、进化知识。

“日出唤醒清晨,大地光彩重生。让和风拂出的音响,谱成生命的乐章”,《明天会更好》是一首歌词旋律非常上乘的儿歌,有对世界和平的祝愿,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祈祷。儿童不是蒙昧无知的,他们正值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塑造阶段,利用儿歌达到教育目的非常重要。

此外,还有歌颂英烈(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和忆苦思甜(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请》)的儿歌,这些歌曲的目的都是告诉孩子们: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好好珍惜。最好的做法是努力学习,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用知识智慧科学技能为更多人谋福祉。如果不能成才,最低限度也要成伦,遵纪守法遵守公德。

儿歌具有快速显著的教育作用,对儿歌的解释和鉴别也要立足实际,剔除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

比如“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对于一些孤儿就不合适。那些因为特殊原因失亲的孤儿,他们在国家、社会和众多公益人士的关怀下,最后都能健康成伦。他们可能没有一个具体的血缘意义上的“妈妈”,但党、国家和公益人士,都是他们的“妈妈”。他们也绝不是草,一样“像块宝”,一样能成才成伦。

回到《两只老虎》这首经典儿歌,我们对孩子解释这首儿歌的时候,必须抛弃我们成伦思维里那种暗黑的元素,而应该这样解释:没有耳朵和尾巴的老虎是跑不快的,跑得快才真奇怪!亲爱的孩子,你要听话(长耳朵),做事有始有终,不能有头无尾。现在不懂事的时候,你得听爸爸妈妈的话。等将来你们学好了文化知识,长大了,你们会比爸爸妈妈更聪明,那时候你们就可以听从自己的内心。但是不管什么时候,做事一定要有头有尾,这样在你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你才会像老虎一样跑得很快。爸爸妈妈会始终关注你,你的未来不可限量,你取得的任何成就,我们都不会感到奇怪。

——这样解释,才是适合儿童且能够给孩子们积极赋能的。

让人遗憾的是,当代的儿歌创作是荒芜的。今天的儿童们反反复复唱的,仍然是《小燕子》、《小星星》、《拔萝卜》、《小兔子乖乖》一类创作年代较久的儿歌。不光是没有表达新时代新风貌的儿歌作品,整个儿童文学领域都存在“儿歌荒”。所以有志文艺工作者需要响应国家号召,去努力创作植根于人生活、服务于社会,反映新时代风貌,且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儿歌。

儿歌的创作也可以考虑跟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的古典诗词中就有取之不尽的素材。比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吟》),比如《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之类的蒙学经典,都可以用来谱曲成为儿歌。以儿歌这种形式来培养儿童的国语兴趣,启发儿童的审美意识,借此识别名物,逐步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少儿强则国强,少儿智则国智。儿歌虽小,其用甚大。

  • 上一篇:毁掉一个孩子很简单,在孩子6岁前,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