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光绪:中国最后一个国葬出殡的皇帝,128人抬棺,百姓自愿跪送

光绪皇帝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他所当政的时代,是中国正在经历西方文化和军事冲击的年代,当时的中国社会虽然还处于封建社会,但是已经开始被迫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有志之士在这个时候试图寻求变革,想要通过学习西方来改变中国近代被打压被侵略的现状。

但是当时身为皇帝的光绪,受到太后的挟持,根本没有办法掌握实权。他在1875年2月25日登基,刚登基的时候由慈安、慈禧两位太后垂帘听政,没能掌握实权。

慈安太后去世之后,慈禧太后仍然把持朝政,光绪在做皇帝的期间名义上是中国最有权力的人,实际上只不过是慈禧太后的一个傀儡。

慈禧太后死亡前一天,光绪帝驾崩,享年三十八岁。他是清政府的倒数第二个皇帝,但是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国葬出殡的皇帝。

在他出殡的时候,有128人为他抬棺,沿途的百姓仍按照封建礼制,沿途跪送。在光绪帝驾崩之后,1908年12月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登基。

“光绪”这个年号按照惯例被沿用到了1909年1月21日,次日是正月初一,就是宣统年号了。

清朝末期内忧外患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曾拥有过非常灿烂的古代文明,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祥地之一,中国的农业手工业都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建筑工程方面也是繁盛辉煌,思想文化方面,中国一直都位居世界前列。而中国清朝末年内忧外患的局面是从明朝嘉庆年间开始的。

此前的中国积极与外界各国沟通,取其所长提倡交流和融合。嘉庆年间政治方面朝廷衰败、间臣当道、愈加腐败;经济方面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机化;军事方面军力衰败、停滞不前;思想文化方面僵化守旧;外交方面闭关锁国、固步自封。

在当时的中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时候,西方世界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时期,科技军事都全面发展增强,并且开始了对外的侵略和殖民扩张,双方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到了近代,就导致了中国只能被动挨打的局面出现。

1839年,英国为了牟取暴利,想要通过鸦片打开中国这片巨大的市场,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了英军入侵中国的一个借口。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开始,清政府因国力衰弱,军力不强而数次遭遇侵略战争,被迫签下了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等丧权辱国的条约。

这些条约迫使中国割地赔款;破坏中国关税主权与海关行政管理权;在中国攫取经济特权;践踏中国的司法主权、领海主权,在华驻军、迫使中国放弃国防。光绪帝在位期间的清朝,面临的正是这样国外强敌环伺,国内政治腐败的双重压力。

光绪帝试图改革失败

面对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剥削,以及国内新疆地区出现的新危机,很多先进的知识分子感受到了亡国灭种的威胁,开始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

从全世界的形势来看,十九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的发展带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例如美、德、英、法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列,而通过资本主义的革新使得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例如俄国和日本也逐渐强盛了起来。

因此,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时之间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当时试图寻找突破的中国知识分子,就将学习和发展资本主义视为国家的出路。

当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帝国主义的入侵所带来的刺机促进了中国城乡的商品经济发展;洋务运动中兴办一些的近代工业企业,也引导和刺机了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维新变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1985年4月,中日之间签订了马关条约,成为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导火索。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带领当时在北京候考的1300余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

但是这份上书受到了当时顽固派的阻挠,没有呈递到光绪帝的手中,从这件事请也可以看出,光绪帝虽然贵为天子,但是他所接受到的信息统统经过筛选,手中并无实权。

公车上书的失败并没有阻止维新派想要变法维新的脚步,他们著书立说,同时在全国各地进行宣讲活动,介绍外国的变法经验和效果,当时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光绪帝为了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开始筹建变法的各项事宜。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但是变法很快就遭到了守旧派的强烈反抗,虽然在变法维新期间光绪颁布了上百道变法诏令,但是他同时也面临着朝臣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请求太后垂帘听政甚至要求废除光绪帝的局面。

1898年9月19日,慈禧太后回宫,光绪帝次日迁居瀛台。支持变法的光绪帝被软禁瀛台,康有为也匆忙离京,这次变法只经历了103天,便宣告失败。

光绪驾崩国葬出殡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享年三十八岁。他生前在位三十四年,大多数时间都没能自己掌控政权,在年幼的时候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到了懂事的时候,面对康有为等人变法的请求,也只能是有心无力。

他之所以接受康有为的上书,是想要保住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族彻底的占领,但是在真正开始实施变法的时候他才发现,比起自己的国家自己更应该担心的是自己的人身安危。当时慈禧太后虽然已经长居颐和园,但是仍然掌控着朝中的守旧派势力。

戊戌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就是在当时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实在是太过于弱小,根本没有办法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相抗衡。

维新派的变法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和少数思想开放的官僚,TUO离了群众,在势力更加庞大的守旧派面前不堪一击。

光绪帝虽然生前做皇帝十分窝囊,但是在出殡的时候还是依照国葬的标准进行了,在他下葬当天,北京城的百姓都拥到路边跪拜,128个人抬着他的棺椁,穿过这些不知道是真的爱戴他还是前来“瞧皇帝的热闹”的人群,将他葬入了清西陵的清崇陵。

小结:

彼时的清朝普通百姓,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的思想仍然保持着封建王朝下的小民思想。

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戊戌变法为之后的辛亥革命打下了一些思想基础,光绪帝在出殡的时候,沿途跪拜的百姓跪拜的并不是他本人,而是封建皇权,他们只知道一个皇帝驾崩了,将会有另一个皇帝替上他的位置。这就是当时民族意识没有觉醒的清朝底层百姓。

从戊戌变法到之后的思想文化运动和革命,领导者们逐渐意识到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新。辛亥革命中,礼仪习俗的改变深入到每一个普通百姓家中,虽然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才将民众的思想观念改变过来,但是从每一个普通民众上出发的改革才有成功的可能。

  • 上一篇:卢慕贞:孙中山发妻,48岁“被离婚”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