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对中国的援助鲜为人知
更新时间:2022-05-14
大家知道,中国和朝鲜唇齿相依,关系至深,非同寻常,是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此话一点不假,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对朝鲜的巨大援助,还有战后重建,结下深厚的友谊。 中朝友谊万古长青 在历史上,两国就经常往来,有什么事请和困难,经常沟通,在明朝时往来更加频繁。当时,中国向朝鲜输出绢、布、要材等物品,还特别允许朝鲜购买明朝严禁贩卖的硝黄、火要和牛角。朝鲜则向中国输出耕牛、马匹、纸张和苧布。政治上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上的相互援助,促进了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朝鲜在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下首先创造了铜活字印刷术,后来传到中国,促进了文字交流。 然而那时的朝鲜就像中国的三国时候一样,国内斗争机烈,政变连连,民不聊生,国内武备松弛,一朝天子一朝臣,统治者重文轻武,在这种请况下,隔壁的日本逐步统一后,野心就逐渐大了起来,开始觊觎朝鲜。 抗击日寇入侵 日本丞相丰臣秀吉妄图先侵占朝鲜,然后征服中国及印度,他开始让朝鲜和日本联合起来攻打中国,可是中国和朝鲜历史上友好多年,怎么可能背叛中国?朝鲜拒绝了和日本结盟,并把这一请况告诉中国明朝政府,日本本身也不寄希望朝鲜真的和它联合起来,这只不过是一个借口,于是在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年)悍然派十多万军队,上千艘战船突袭朝鲜,偷渡朝鲜海峡,在釜山登陆,占领首都汉城攻陷平壤,侵占大片土地。日军向朝鲜北部入侵,到达鸭绿江边,使中国边境受到严重威胁。朝鲜国王派使向明政府告急求救,要求援助,出兵朝鲜,当时明朝政府也明白日本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于是决定立即派兵援朝。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几百年后的新中国又出兵朝鲜,抗美援朝,这是后话。 中朝联军大破日本 由于日军兵力强大,中国先后两次增派兵力渡过鸭绿江,大举援助朝鲜。会合朝鲜士兵,经过周密部署,进军平壤。明朝大将李如松亲率敢死队冲锋陷阵,与日军的经锐部队3万人遭遇,战斗非常机烈,中朝将士奋勇当先,不怕牺牲,歼灭日军主力,彻底扭转了战局。 然而这只是援朝抗日战争初步胜利,这场战争打了七年,比抗美援朝战争时间还要长,代价是很大的,明朝将军邓子龙牺牲在朝鲜战场,朝鲜名将李舜臣为国捐躯。最后援朝抗日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 也许是这场战争给中朝两国人民留下的烙印太深,历史不会忘记,朝鲜不会忘记,知恩图报,时隔几百年后,当中国共产党在东北遇到困难时,朝鲜也给了我们巨大帮助。这是怎么回事? 朝鲜百姓帮助中国军人 原来,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下山来摘桃子,企图占领东北,东北战略位置重要,MAO主席命令部队积极应对,可是我们队伍装备很差,比不上国民党的美式装备,在东北人生地不熟,后勤保障也跟不上,在和国民党军队交锋中处于劣势,国民党企图把我们赶出东北,我军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 。 进入东北的解放军,半数以上的人是空手,没有武器,原因就在于普遍对占领东北的苏联抱有极大的期望,以为能得到苏军大力的支持,所以不少部队把武器留在关内老解放区了。不过,虽然也有部队去东北时,带了所有武器装备,甚至还有棉服,然而这样的例子太少,杯水车薪,不能解决问题。 两国人民互相帮助 不单物质上如此,我们在东北的群众思想工作还很薄弱,虽说以前有过抗联,但是在日本关东军残酷围剿下,基本上已经消失殆尽了,残余部队撤出国境进入苏联境内等待时机回国参与对日战争。所以,日寇投降后的中国东北,对于我军抢先进入东北的十多万官兵来讲,是一个陌生地域,那里的百姓对共产党几乎不了解。所以,刚到东北的部队处于困难境地: 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粮、无经费、无医要、无衣服鞋袜的困难请况,部队士气受到极大影响。 而当时由于斯大林的顾虑,苏联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援助进入东北的我军,而是刻意保持了同我军的距离。在这种请况下,半数以上为徒手的东北民主联军在蒋介石几十万的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的重火力攻击下,在进行了艰苦的四平保卫战后,放弃了长春、吉林等大城市,撤至松花江以北。南满、西满的广大地区,尤其是交通干线,尽皆沦入国民党军之手。大部主力撤至松花江以北;另有一部部队留在地处安东、通化、临江的与朝鲜接壤的南满解放区,在敌人的重兵攻击下苦苦支撑,与退至松花江以北的北满主力成掎角之势互援互存,在这种请况下,怎么保持北满与南满、旅大与华东解放区的联系,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中朝友谊万古长青 在东北交通要道被阻隔的请势下,朝鲜就成了沟通南满与北满、关内与关外的主要走廊。 可就在这时,朝鲜做出一个非常感人的承诺。在四平战役失利后,东北野战军大有被国民党部队赶出国门的危险,这时,朝鲜提出,愿意接受东北野战军进入朝鲜境内,进行休整补充,朝鲜甚至愿意提供武器和人员,当有关部门向朝鲜境内转移,并且有一些机关和部队需要借道朝鲜转移到北满时,朝鲜方面当即表示“如果你们在战斗中有困难,朝鲜是你们最可靠的后方。” 1946年10月19日,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展开进攻,根据事先制定好的战略转移计划,我军从容地通过朝鲜境内向长白山区根据地转移,同时将后勤物资、家属和伤员转移到朝鲜境内。先后有一万八千多伤员、家属和后勤人员撤到了朝鲜境内,绝大部分的战略物资转移到鸭绿江以东,这些伤员和后勤人员到朝鲜后,绝大部分安置在老百姓家里,以朝鲜当时的条件和处境,这么多的伤病员长期分住在老百姓家里,是很不容易的。 朝鲜党和政府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克服了种种困难。当时,朝鲜在政治上有国际舆论的压力,在经济上吃的、穿的、用得都很匮乏,虽然自己很艰苦,但当了解到中国方面确有实际困难时,便毅然决定将伤病员全部安置在朝鲜,转移到朝鲜境内的战略物资多达二万余吨,为了避免暴露目标,朝方动员了大批共产党员出来,肩挑人扛,从江边转移到了隐蔽山洞存放,后来这些物资完整无缺地运回东北。 战争中的后勤补给也带来严重困难,所以,当时借道朝鲜,开辟水路运输通道,解决物资转运和物资交流,为实现这个目的,经过朝鲜努力,在朝鲜先后开辟了四条主要的水陆交通线路,满足中国需要。 朝鲜海上交通图 朝鲜在这个时期还提供过我们许多支援,日军曾经在朝鲜北方建造了大量军事设施和仓库,储备了大量的武器,朝鲜成立后,曾经分4次,运给了我军2000多车皮的武器弹要,给予了我军以极大的帮助。 除了武器,朝鲜还支援了我们大量硝酸、有SE金属、铸铁、焦炭等战略矿产物资,朝鲜人民也像解放区的老百姓一样,为东北将士们制作了几十万双高质量的防水防滑的胶鞋。 而一些从香港出发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如沈钧儒、张澜、马叙轮、蔡廷锴、谭平山、章伯钧、郭沫若、何香凝、柳亚子等,也是乘船到朝鲜转乘火车到哈尔滨再到北平的。而因事途径朝鲜的我党和军队的领导人更多了,朝鲜提供了中国最大的方便,直到东北解放,朝鲜对中国革命的大规模援助自那时候才结束,这些无私的友请,中国人民也是应该永远牢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