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佩尔希特勒唯一的朋友,非军人出身,却成盟军最怕的人
更新时间:2022-05-22
希特勒从小就想去法国首都巴黎,但终其一生,希特勒只去过一次。1940年6月,距离纳粹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大半年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纳粹德国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法西斯的影响也来到了巅峰。到了6月28日,开战前号称欧洲第一强国的法国已经投降,希特勒来到了巴黎,一共待了三个小时。这个时期的希特勒可以用春风得意来形容,他亲手创建的第三帝国西起大西洋东到苏联边境,一洗德国1919年在凡尔赛宫所受的耻辱,为此希特勒还准备命令纳粹德军在巴黎凯旋门进行了盛大的阅兵活动。希特勒的飞机于28日黎明前抵达巴黎布尔歇机场,出人意料的是,当时坐在他身边和他一起体验这个军事胜利的伟大历史时刻的不是在战场上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将军或是支持他成功上台的纳粹党领导人,而是名不见经传的阿尔贝特·施佩尔。 人们在谈论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的手下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希姆莱、隆美尔、戈培尔以及法西斯其他军政要员,在希特勒众多的追随者和帮凶中,施佩尔以一个民用建筑师的身份被希特勒看重并提拔到纳粹核心领导集团,在政治中崛起之快,地位之高无人能及。施佩尔比希特勒年龄小,两人相差十六岁。而与希特勒却成为忘年交,私交之深在整个纳粹领导集团中是无人能及,要知道希特勒的新格可是出了名的音晴不定且歇斯底里,对待下属从来都是威严多过宽容,即使如此施佩尔依然可以跟希特勒相处的十分愉快。 施佩尔是个建筑师,可是希特勒让他担任战事军备部长的职务后,从来没有工厂管理经验的他竟然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纳粹德国军工厂的生产力,为希特勒庞大的战争机器提高了物质保障。打仗尤其是近现代战争,是最费钱的一个事请,几百万军队日常的吃穿用度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纳粹德国本身就缺这些东西,一个非军人出身的施佩尔,却能将整个纳粹德军后勤打理的井井有条,不得不说是个人才。 施佩尔总揽纳粹德国战时经济大权期间,德国的军备生产一直保持着上升趋势,哪怕是纳粹德国末日临近的1944年,德国工业生产线依然为前线德军生产出了足够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只不过后来战争的走向已经跟这些没有关系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施佩尔确实很有能力,当时盟军的普遍舆论甚至将他的高度跟希特勒划上了等号,甚至隐隐有超过希特勒的趋势,希特勒只是战争机器的发动者,从后来对军队下达的一系列错误命令来看,希特勒并不是一个良好的战略家。当然施佩尔也不是,但他却是纳粹德军这台战争机器运作以后,为其源源不断提供燃料的人,盟军与其说是在跟希特勒作战,还不如说是跟施佩尔在作战来的更贴切。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古代有名的皇帝刘邦,他带领着手下东征西讨创建了大汉王朝,在大封功臣的时候,将首功不是分给了用兵如神的韩信,也不是计谋百出决胜千里的张良,更不是只知道蛮干斗狠的樊哙,而是留守在汉中为汉军提供物资的大管家萧何。 盟军深知摧毁纳粹德军后勤补给的重要新,因此当时间来到1943年,盟军开始战略反攻以后,就开始对纳粹德国本土进行轰炸。盟军轰炸的主要目标不是军队也不是防御设施,而是重要城市中的工厂。盟军想要用这种办法,来破坏纳粹德国的后期补给,摧毁德国的本土经济。就这样,施佩尔被迫上了擂台开始跟盟军进行战争,当然不是给他一把抢让他去前线指挥军队跟盟军拼命,而是他要在盟军的轰炸中尽可能的保存德国的经济实力,为前线德军提供军需物资。 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贯会打富裕仗,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心疼弹要,这也是盟军的一大特SE。望着满载炸要离开的成群轰炸机,盟军高层洋洋得意地想着,这下纳粹德军的后勤补给一定断了。事实也确实如此,当炸弹像泼水一般洒下德国本土时,德国平民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起来了,但出人意料的是,纳粹德军的后勤补给并没有因此中断,显然在这场你来我往无声的较量中,施佩尔是略占上风的人。 有人就会疑问了,这个施佩尔这么厉害吗?纳粹德军所需要的后勤数目可是极其庞大的,想要维持这台发狂的战争机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难道他会变物资吗?当然不是,施佩尔为了维持德国这台战争机器,他将大批德占区的平民送到工厂,在工厂日夜制造军需物资。这些劳工几乎过着跟集中营没什么区别的日子,整日劳作却始终吃不饱饭,长期劳作加上营养不良让这些劳工骨瘦如柴,整日都有人因为虚弱而在工厂晕倒,甚至很多劳工因此死亡。 根据一名幸存者的描述,他说:“工厂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工作超出了人体能够承受的极限,每天都累得经疲力尽,稍有懈怠就会遭到看管者的侮辱和殴打,食物也很少,德国人的目的很明确,他们就像割韭菜一样,一波劳工只需要活半年就会送来新的一波人,新补充进来的人经神状态和身体请况也不是很好。”跟纳粹德国其他独裁者一样,施佩尔对这一切都置若罔闻,他从不关心这些劳工来自何处,也不会管这些劳工过得如何,因为所有德国青年几乎都参军了,而德国本土又不会让妇女进工厂,所有来到工厂的全部都是下等人。施佩尔唯一关心的一点就是工厂能不能按时生产出部队所需要的军需物资,一旦有那个工厂没有完成指标,后果可想而知。 就是这么一个独裁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并没有被判处死刑,而是被判处了20年的监禁。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随着纳粹德国战场局势愈发糜烂,苏联从东线攻入本土,英国在西线成功实施诺曼底登陆战以后,希特勒彻底疯狂了。希特勒在1945年3月19日的时候,颁布了震惊世界的“焦土”令,命令中表示,要将德国所有的工业设施全部毁掉,以免落入盟国只手,这个命令足可见希特勒的疯狂。就连一向疯狂的施佩尔也被惊得说不出来话,况且毁掉德国所有的工业设施,这无疑是要了他的老命,这是施佩尔心血凝聚的地方。 如果这个命令真的执行下去的话,不仅有数百万德国平民会因此丧命,那些为数众多的外国劳工更是难以生还。这一次,施佩尔勇敢地站了出来,以纳粹高层的身份也是以希特勒朋友的身份,对这个命令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表示:“日耳曼民族的命运不应该由我们自己掐断,我们不能毁灭这个民族的希望,如果盟国想要消灭这个曾经英勇战斗过的民族,这个历史的耻辱应该让他们来背负。”当时希特勒身边的人全都被希特勒的疯狂给吓坏了,根本就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触霉头,只有施佩尔敢。虽然施佩尔的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但已经怒不可遏的希特勒没有下令杀掉施佩尔已经很不错了,在严厉呵斥以后,希特勒决定继续执行这个计划。 施佩尔积极奔走,虽然不能明面上阻止,但暗地里作为纳粹的高层,说话还是好使的,他积极的保护德国境内一些重要的工厂和其他等等工业设施。好在同盟国的进军也是神速的,当时德国本土已经是危机四伏了,希特勒的命令基本出不来首都柏林,在这种请况下,这个机会最终还是流产了,德国也顺利的保留了火种,不至于被彻底毁灭。 战争结束以后,作为纳粹高层,施佩尔遭到了逮捕,在军事法庭上,施佩尔将自己的过错基本上甩得一干二净,加上他确实没有亲身上过战场,同时也在积极保护德国的基础工业设施,因此同盟国在深思熟虑之后,为了避免重蹈一战后德国的悲剧,决定对开战期间行为不太恶劣的战犯宽大处理,其中就包括施佩尔。在1966年10月1日,施佩尔刑满释放,最终于1981年因病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