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李鸿章曾告诫后人:若想中国没后患,必须灭其国
更新时间:2022-05-23
提起百年前的中国,那无疑是一段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引以为戒的历史,从鸦片战争之后,大大清朝的屡次战败,让中国早已不复曾经的盛世,开始丧失大量领土、主权和财富。虽然现如今回看到的历史,充满了屈辱与不甘,但其实在当时还是有许多人,想要改变国家的命运,并且在一直积极争取。 面对强势来袭的列强,还作出了实质新的决策与举动,李鸿章就是其中之一。面对西方觊觎的中国各种势力,李鸿章曾说:不想中国留后患,必须灭其国。这个他想要灭的国家便是日本,如果当时李鸿章的想法能够实现,那么可能后来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事请发生了。 其实,大清朝曾经也是很强大富庶的。在康熙在位期间,也有过一段繁盛的时期,就比如说曾经平定了回疆、准格尔叛乱,在官府的支持下,商业经济也都发展的很好,人口也有极大的增加。 等到雍正在位时期,也曾整顿吏制,改土归流,废除贱藉,到了乾隆帝时期,虽然曾经也平定叛乱,可是,在文化方面,乾隆选择严厉控制思想,后来政治也日渐腐败,出现了一和珅为首的一大批贪官污吏,国库日益亏空,走私问题严重,鸦片猖獗。 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哪怕后来道光帝决心禁烟,可是也没有阻止得了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的局面,签下了《南京条约》,这样的不平等条约,又是割地又是赔款,还被迫开通通商口岸,面对外国列强的侵袭,清朝各地开始纷纷有人带头歧视,让当时本就身处危机之中的国家,雪上加霜。 此时,便有不少人站出来想要平定叛乱,改变清朝现今的局面,曾国藩,左宗棠,还有李鸿章,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而我们刚刚所说的这个已经预判了未来的走向,并且清楚地知道何为重中之重的人就是李鸿章。 李鸿章,道光三年出生于安徽省,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民间曾经有人称他为“李二先生”,他自少时起便聪慧过人,熟读史书,在学问方面,有着扎实的功底,后来还一举考中秀才。当时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在京为官,看到儿子如此优秀,便让他也到京中来。 在父亲的引荐下,李鸿章见到了不少京中官员,也得到了他们的赏识,与在京的不少文人学子也有着密切的来往。后来,李鸿章受业于曾国藩门下,任职于翰林院做编修,学习到了不少经世之道,对他的思想影响颇深,也对,他未来的世界观形成有了不小的助益。 此时正值鸦片战争之后不久,清朝正在动荡不安之时,国家正面临内忧外患,而太平军就在此时崛起,李鸿章被任命随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回到安徽办理团练。 他的父亲也在不久后回到了安徽,当时李家父子的团练,给太平军造成了很大的镇压,而李鸿章作为一介书生放下了笔,去带兵,一时间有了专以浪战为能的记录,还有人说他从翰林变成了绿林,虽然曾是一文人,但李鸿章带起兵来,也是有勇有谋,从不冒进,不逞匹夫之勇。 后来,李鸿章接连镇压了太平天国,还平定了捻军,这期间,他带兵作战的本事,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可也是此时,他与他的老师曾国藩产生了分歧,曾国藩作为一朝老臣,担心自己功高震主,执意裁军,只为不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但李鸿章却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远之患在西人”,在他的眼中,朝廷现在内寇外侮皆未清,作为臣子,不能只顾及自身。李鸿章也看到了西方的进步,在对抗敌人的同时,他也没忘记提升本国能力,他引进养洋人的机器设备,创办了上海洋抢三局,是既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之后的第二个近代军工企业。 不止如此,他还扩建了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在中国近代早期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个人就创办了三个,是他想出的学习外国利器,以强中国之兵。 李鸿章所要兴办的不止是军工企业,他后来还创办了多个煤矿厂,上海机器织布局,天津电报总局,能够发展中国经济的事业,他都有所涉猎,中国的第一条电报电缆便是在李鸿章的支持下才能够得以开通,为我国的军事和民用通讯,起到了重大作用。 虽然有人说李鸿章是借着这些企业从中获得暴利,带着他的家族一起发家致富,可是不管怎样,这都无法埋没他所做出的贡献。虽然他的这些举措,对这些企业都有了很大的帮助,可是在外国势力的入侵下,他们虽不如原来那般暮气沉沉,可以没有成功兴起,而大清王朝此时的领导人内部,却大多都是顽固派,这也给李鸿章的事业造成了重重阻挠。 可是无能的大清朝廷,接连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虽然李鸿章,自负是一个谈判的专家,可是,却也只能签下那些不平等条约。 后来在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之后,本身是一个平等互惠的条约,可是李鸿章却在此时意识到了,日本日后必为中国之患,他曾经对他的后辈说,若想中国没后患,必须灭其国。 可是李鸿章虽然这样说了,但是,此时的大清并没有给他发挥的空间,反而是接连的又与秘鲁和法国签署了许多战败协议,更是在1895年又一次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等地,还赔偿了两亿两白银。 虽然李鸿章尽其所能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可他一个人的努力始终无法改变整个大清落后的现实。哪怕在谈判场上再怎么据理力争,国家弱势却是无法挽回的。在他去世的时候,慈禧都说,大局未定,尚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可见,李鸿章与当时的大清朝是有多么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