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1934年,第5次反围剿后800名红军神秘失踪,多年后在山村找到答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34年,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为了掩护主力部队的撤退,一支由800人组成的红军负责阻击敌人,但随着主力部队顺利突围,负责早先阻击的红军部队在执行任务之后却完全失去了音信,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国家多次寻找也是无功而返,那么在他们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究竟在之后去了哪里呢?

失踪的52团

1934年,因为李德以及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8月份党中央命令任弼时和萧克带领红六军团的战士从井冈山向西突围。可是因为中央军委的错误指挥,红六军团放弃北渡乌江,而是选择向东北进发与贺龙的红三军汇合,这个错误决定让他们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

之后红六军团与敌人发生战斗,军团被冲散。为了掩护军团主力部队撤离,军团命令十八师师长龙云带领52团八百多名战士负责掩护,主力则向南方的甘溪转移。五十二团成功完成了阻击任务,主力也顺利突围,最终在10月24日和红三军在贵州印江县会师。

红六军团在胜利会师之后,却发现负责阻击敌人的52团完全失去了音讯。在安顿好一切之后,任弼时便派人去探查52团以及十八师师长龙云的消息,可是却一无所获,他们就好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完全没有音讯。之后国家多次探访也没有得到和52团有关的消息,他们的去向也成了谜,不过党中央一直都没有放弃对他们的寻找。

直到2001年,时任贵州省石阡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的杨又铸,曾在调阅当地的史料时,发现有一段记载着“一百多名红军英勇跳崖”的记录。杨又铸之前对红六军团的历史非常熟悉,看到这条记录他联想到了失踪的52团,同时他也很好奇这些红军战士为什么要选择跳崖。

在看到这条记录之后,杨又铸立刻查阅当地的党史和军史,希望可以找到有关的线索,但最终却没有任何的发现。最终他决定到史料中记载红军跳崖的现场困牛山一探究竟,困牛山位于贵州龙塘镇,杨又铸在来到这里之后得知这里有一个习俗,那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村民们都会来到困牛山下祭拜。

村里的书记告诉杨又铸,村子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习俗,是因为在1934年,有一支红军部队在这里不幸牺牲,而且他们是为了保护村民而牺牲的,从那之后村里就有了来到困牛山祭拜的习惯。后来杨又铸询问对方是否知道那支部队的番号,对方的答案让他为之一振,书记告诉他那支部队正是红52团。

更让他感到兴奋的是,在后来了解当年事件的过程中,他得知很多老人都是当年那场战争的亲历者,他们也亲眼目睹了红军从山崖纵身跳下。另外杨又铸还在村子中发现了一名当年战士何步荣的后人陈德昌,从陈德昌的口中,那段尘封的历史终于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被迫突围

1933年初,日本大举入侵东北,在这种请况下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把注意力放到了消灭共产党政权以及其领导的红军上。从1933年9月25日开始,蒋介石调集了足足百万兵力,采用“堡垒主义”的新战略,想要彻底的解决掉一直困扰他的中央红军。

在当时王明没有接受MAO泽东提出的正确建议,选择采用阵地战应对国民党的围剿,放弃了游击战的策略,希望用所谓的“正规”战争来取代人民战争。这也导致在这次反围剿中,红军陷入了被动,在一年的苦战之后,最终失败,不得不在1934年10月仓促撤出根据地。

红六军团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开始突围西征。当时红六军团中有十七师和十八师两个师,每个师下辖有3个团,其中十八师下辖52、53以及54团。军团部设在十七师,军团长萧克兼任十七师师长,军团政治委员王震则兼任十七师的政治委员。

在红六军团之中,十七师为核心力量,而十八师则主要承担保护十七师的任务。因此十七师下属的3个团都有着很强的战斗力,他们也是红军的经干力量。相较之下十八师下的3个团战斗力之间有着明显的差距,其中52团里的战士大多身经百战,战斗经验丰富,它也是十八师的主力,一般由师长龙云亲自率领。53团的战斗力较之52团要弱上一些,54团更是在西征之前才临时组建而成,战斗力更弱。

在西征的过程中,十八师依旧负责保护军团部,其中战斗力较强的52团在师长龙云的带领下负责为军团开路,53团则在大部队最后负责保护。在西征过程中十八师多次和敌人交锋,1934年9月18日,52团付出了一个连的代价,打垮了敌人的一个纵队,让敌人不敢靠近,从而为部队转移争取到了机会。

在部队进入贵州锦屏县之后,龙云凭借自己对地形的熟悉,带领红六军团走捷径,躲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不过最终部队还是被桂军追上,龙云立刻将52、54两团转为后卫,掩护部队撤离。完成阻击任务后,52团顺利完成突围,但54团反应没有那么迅速,最终被大量敌军包围,死伤惨重,最终不得不撤销建制。

摆TUO敌人大军之后,红六军团一路挺进了黄平县,期间敌军依旧穷追不舍,而龙云则率领52团殿后,保障军团的安全。在1934年的10月4日,红六军团准备西渡乌江,却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不要继续向西转移。当时中央军委得到的消息是敌军正在向南进发,可事实却并非如此,敌人并未南下,而是布好了一张大网,而红六军团也因为中央军委的错误指示走进了敌人的包围之中,他们也将迎来一场严峻的考验。

断臂求生

敌人这次的包围经过了长时间的谋划,加上甘溪一带地形复杂,侦查难度高,因此红六军团并没有意识到附近有敌人设下的陷阱。红六军团的指挥员认为甘溪一带较为安全,也没有提前准备应对的预案。所以当大部队先锋发现敌请之后,并没能及时做出反应,导致错失了战机,最终整个红六军团被敌人包围。

而红六军团的指挥员没能掌控局势,面对敌人的进攻,我方部队陷入了混乱之中。甘溪战斗刚一打响,整个红六军团就被敌军冲散,十七师的主力49师以及51师和军团部失去了联系。

在短暂的失神之后,军团部冷静分析了形势,决定带领部队向大地方一带转移。随后军团部命令龙云带领52团担任先锋,53团则交由王震指挥充当军团主力。不过面对敌人的大军,突围并不顺利,在1934年10月7日,红六军团在板桥一带遭遇了强大的敌军,军团也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面对不利的局面,红六军团的三位主要领导人任弼时、萧克以及王震开始思考如何突围。他们判断全军突围难度很大,而且主力部队也会蒙受较大的损失,于是他们决定断臂求生。也就是派出一个团作为有饵,拖住敌人,佯装主力要向西方方向撤退。等到敌人被引有离开之后,主力部队则向东南方向撤退,趁机突围。

在确定这个战术之后,军团指挥部便召集了所有团长以上的干部,提出了这个计划。在得知这个计划之后,很多团长都主动请命。这些团长明知道自己去做有饵之后会面对怎样的结局却依然义无反顾,这也让任弼时等军团指挥员非常的感动。他们很清楚被选中的团可能有去无回,更关键的是这个团一定要拖住敌人,并且引有敌人前往错误的方向,这个选择也关系着整个红六军团的存亡。

最终红六军团的指挥员们经过商议,选择派龙云率领52团承担这个重任。他们做出这个决定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红52团是从革命早期发展起来的一支武装,其曾经在湖南、江西以及广西等地作战,战斗经验丰富。而且52团作战勇猛,有着很强的凝聚力,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再合适不过。

在接到这个任务之后,龙云表示自己一定会想尽办法拖延敌人,为主力的转移突围争取时间。龙云当时率领的52团在之前已经接连进行了多场恶战,团内的伤亡非常多,团里只剩下八百人左右,其中更是有一半左右的战士已经负伤。同时团里的弹要也出现了短缺的请况,可是他们战斗衣望却空前高涨。

在主力部队做好转移的准备之后,龙云便率领52团主动出击,他们面对的是国民党的经锐主力,而52团的战士们却丝毫没有畏惧,在战场上和敌人奋力拼杀。他们的奋勇作战也让国民党军感受到了压力,这让他们误以为自己遭遇了红六军团主力的抵抗。

在第一次正面交锋中,52团就有将近400人牺牲,不过他们成功拖住了敌军。看到越来越多的敌人围了上来,龙云清楚敌人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主力,随后立刻率领战士撤向西南方向,他们边打边退。敌人大部队见状之后立刻跟进追击,红六军团的主力瞅准机会,立刻从敌人防御薄弱的方向开始突围,最终成功杀出了包围圈,军团核心力量也得以保全。

顽强的52团

虽然红六军团的核心已经成功从敌人的包围圈中撤离出去,可是龙云却并不知道这一切,他依旧率领着52团和敌人周旋,将敌人带往主力突围的反方向。面对敌人如潮水般的攻势,为了更久地拖住敌人,龙云指挥战士在朱家坝附近修建防御工事,这果然延缓了敌人追击的脚步。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红六军团从反方向突围的消息也传到了敌军主力的耳中,不过为时已晚,彼时任弼时等人已经率领红六军团向南撤退,敌军想要掉头追上他们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苦心经营这么久的包围战最终却让到手的鸭子飞了,国民党军自然是气急败坏,他们也决心要歼灭眼前的敌人。

此时52团虽然损失惨重,不过在龙云的领导下,他们依然和敌人死死缠斗。当敌人得知自己围追堵截的并非红六军团主力之后,包围52团的兵力也开始减少。龙云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他也不再和敌人纠缠,而是率领敌人突围。在龙云的指挥下,52团剩余的战士们突破了敌人一道道的封锁,最终逃出生天。

在交给52团拖住敌人的任务之时,任弼时曾经告诉龙云一定要突围和部队汇合,如今龙云已经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同时冲出了敌人的封锁,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赶往主力部队撤退的方向。但是龙云并没有这么做,虽然他们已经逃出了包围圈,可是龙云发现在部队身后依旧有很多敌人在追踪自己,他也不确定自己到底有没有彻底甩开敌人。

龙云很清楚虽然大部队已经逃离了敌人的包围圈,但是面对敌人的围剿,如果大部队的行踪再次暴露,依旧非常的危险。所以为了避免暴露主力的撤退方向,龙云决定带领52团向西撤离。事实证明龙云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冲出包围后不久,敌人很快就尾随了上来,龙云只好利用当地复杂的地形和敌人周旋。

不过52团的指战员对当地的环境并不熟悉,他们只好莫索着前进。最终他们来到了困牛山附近。这座山地势非常险要,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因此得名困牛山,平时人迹罕至。龙云认为这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便命令52团团中田海清带领部分士兵,在困牛山修建防御工事阻击敌人,自己则率领部分战士寻求突围。

百名红军战士跳崖

在接到龙云的命令之后,田海清便带领战士们留在了困牛山。他们观察了困牛山的地形之后,依托天险修建了一些防御工事,之后短暂进行了修整。不过战士们还没等战士们调整太久,国民党军的追兵就赶到了困牛山的脚下。

虽然田海清身边剩下的战士已经很少了,可是依靠困牛山的地理优势,他们守住了国民党军的多次进攻,国民党军伤亡惨重。面对英勇的52团战士,国民党军认为强攻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于是他们把困牛山包围起来,断掉了山顶红军战士的水粮供应,觉得这样我军战士一定会军心不稳,然后一举攻破困牛山。

不过田海清在带领战士修建防御工事的时候,就预料到敌人会采取这种做法,所以他提前让战士们准备了大量的食物。山下的敌人并不知道这些,在围困几天之后便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结果可想而知,他们遭到了迎头痛击,国民党军再次铩羽而归。

面对52团这块难啃的骨头,国民党军非常的头疼。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想到了一个十分歹毒的计策,他们抓到了一些当地的百姓,让百姓走在队伍的前面,因为他们知道八路军是绝对不会对百姓开抢的,这样自己就可以接近困牛山的阵地。

52团的战士在看到走在敌军队伍之前的百姓之后,一时间没有了办法,他们是决计不会向百姓开抢的。那些百姓在国民党军的胁迫之下,一步步靠近我军的阵地,敌人则躲在他们的身后,最终他们突入了阵地,因为无法做出有效的反击,52团很多战士战死,团长田海清也不幸牺牲,剩余的战士只得逃往困牛山山顶。

在困牛山山顶,战士们已经退无可退,就算到了这样的绝境,他们依旧无法对百姓动手。战士们不希望自己被国民党俘虏,也不愿意在最后的反抗中伤及无辜,最后一百多名战士毅然决然地从困牛山的绝壁纵身而下,他们的这个做法让国民党始料未及,被带到山顶的百姓更是被红军战士的经神所震撼。

52团的战士跳下了悬崖,而带兵突围的龙云最终也在战斗中负伤,最后被敌人俘虏。后来他被敌人带到了南昌的“感化院”羁押,后来又被转到了武汉。在被俘的时间里,龙云多次拒绝了国民党方面的劝降,最终1936年因为敌人的折磨而牺牲,牺牲时仅仅32岁。

幸运的是当时52团的战士在跳崖的时候,何步荣因为个子比较小,被一个树杈拦在了半空,而当地的村民在看到了红军战士的行为之后,也自发到山脚下寻找可能的幸存者。何步荣因此得救,之后他就在这个小山村里娶妻生子住了下来,他也改名为陈世荣,而村民们也有了到困牛山祭拜的习俗。

不过因为山村消息闭塞,何步荣并不知道党中央一直在寻找消失的52团,在去世之前,他也将自己所有的经历告诉了自己的儿子陈德昌。他告诉儿子,如果组织来找自己,一定要告诉他们自己曾经是一名红军战士。

到这里红52团战士的去向之谜终于解开,如今在困牛山下也修建了一座红军壮举纪念碑。在红军的历史上,有无数像52团战士这样的无名英雄为了革命而牺牲,他们的故事将被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经神也将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 上一篇:宰相问高僧,自己能活多久,高僧:吃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