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原区孙庄孙氏溯源:元朝军户后裔,不是洪洞县移民
更新时间:2022-06-07
根据明朝兵部《武职选簿》、明朝嘉靖《荥阳县志》、广西柳州市柳江区里雍镇立冲村河表屯孙氏家谱资料和清朝顺治八年(1651)荥阳县《孙家坡土地庙碑记》等资料,孙庄孙氏考证如下: 元朝之前的孙氏历史没有考证。元朝,孙氏在荥阳县不是显贵,史籍鲜有记录。现在能找到的记录为明朝嘉靖《荥阳县志》记载的槐东保孙成、孙麒。 元朝,军户是军队的主要成分,今中原区刁沟村回民海姓,是元朝的军屯的军人后裔。军屯地在今二七区马寨镇南部高地,今坟上村、水磨村、刘胡垌及其附近。 槐东保孙家,居住在荥阳县城东三十里铺南彭村(清嘉庆年间,瓦屋孙孙玺官居县丞,改瓦房,故改称瓦屋孙),也在这个区域。至正十一年(1351),红巾军起义,次年,荥阳县槐东保孙成就参加军队,参与镇压红巾军起义。说明,孙家是元朝军户。后孙成投靠朱元璋的军队,以柳州卫中左所百户(从五品)身份到今广西柳州落籍。 孙成的儿子孙彬、孙子孙麒(一说孙麟)世袭百户。明代景泰、天顺年间,孙麒因为屡立战功,当上了都督同知(从一品),封骠骑将军。他的父亲、祖父也因此而被赠予“骠骑将军”荣衔。明朝时期孙家为柳州望族。明朝末年战乱,孙氏迁至河表屯。清代康熙年间局势安定下来,族人开始建设家园,其后又在雍正、乾隆、嘉庆年间不断扩建。鼎盛时期,孙家大院的整体建筑规模曾达5000平米左右。在此不多叙述。 明朝中叶,明朝周王府大量圈地建王陵,荥阳县南彭村成为周王府的陵地,有明太祖的八世孙原武温穆王和元配夫人张太妃的合葬墓。南彭村居民有些成为明朝周王府的陵户,专门维护陵墓,有些四散。 孙氏六世祖孙云迁居南彭村东南孙家坡(今中原区马庄村孙坡)。明末荥阳孙氏十二世献美、献瓒(贡生)弟兄又从孙坡(今圈里),迁居须水东北一里许豫陕官道北创建村落。清康熙年间,孙献美的儿子孙肇起、孙祥生又迁御寨西灵椿台上,定村名灵椿岗。同一时期,孙献瓒之子孙炌(kài)迁居梁陈庄村西,村名孙庄。后梁陈庄、灵椿岗、孙庄、火神庙,合称孙家庄,简称孙庄。 清朝顺治八年(1651)荥阳县《孙家坡土地庙碑记》,记载有孙家坡孙氏第一世至第十二世世系表,共孙氏12代先祖的名讳。结合明朝兵部《武职选簿》、明朝嘉靖《荥阳县志》对孙成家族的记录,说明,明朝之前,槐东保孙家已经在此定居。民间所谓槐东保孙氏是明朝初年山西省洪洞县移民,并无依据。 清朝乾隆年间,孙氏创修家谱。不知何故,家谱所谓孙庄孙氏是山西省洪洞县移民。后来的《孙氏谱牒》和《须水东顶庙碑记》,根据家谱所谓洪洞县移民,讹误相传。本次编修《孙庄村志》,笔者查阅多方资料论证,确定为孙氏元朝时期,就在槐东保定居,和明朝洪洞县移民无关。(宋元明) 孙庄原属荥阳县,1953年,划入郑州市郊区,1987年划入郑州市中原区至今。 2015年11月版《须水镇志》54页“孙庄”条目记载:据该村《孙氏家谱》记载,清乾隆十八年(1753),原孙坡村的孙氏贫民迁此定居。 查孙庄《孙氏家谱》并无此记载,家谱记录先祖始迁时间,也很难准确到某一年。孙庄孙氏始迁祖弟兄也不是贫民。 二、孙氏家谱 孙氏宗祠字辈碑文记载孙氏辈数乃孙树之所定: 钦源秉熙耀,铭治葆骏传;钟汝麟凤报,锡鸿荣兆埏。 宗派二十字,取五行相生之意,承先志也。限自十八世为始,每世命名俱用派中一字以统之。除源、骏二字假于名字之下,余均冠于名字之上,按世挨用。族中命名,不许犯派中字样,此二十字挨用完时,再起派字,可不必限用五行偏旁也。 来源:大中原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