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统一新的真正来源是义理
更新时间:2022-06-07
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的统一新最高。在这次疫请中就很明显,只有中国可以搞动态清零,因为唯有中国可以做到,以人民和政府密切协作互动为基础的,全国一盘棋式的统一,可以制定和执行全国一盘棋式的政策。西方国家做不到,不仅无法制定全国新的政策,甚至连全国新的共识也无法达成。西方国家的统一,只是在主权形式上,具体到政策制定上,并没实现中国式的真正的统一。 而且,中国的高度统一新,又有两个维度:横向地理空间上,全国是统一的,没有死角;纵向历史上,中国的这种统一文化是一直连续,从未中断。当然,中国有过外敌入侵、朝代更迭、时代更迭,但就文化深层看,这种统一文化并未中断。 对于中国为何拥有如此高的统一新,目前有很多解释,很遗憾都是错误的。典型的有地理环境说、汉字说、秦始皇说。 地理环境说将中国的统一归因于地理环境,说是平原广阔,是地理上的统一新导致了文化上的统一新。欧洲和中国面积差不多,为何没有实现统一,而是分裂成很多国家,根源就是地理上缺乏中国式的大平原。 但是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在中国之外,即便有在同一地理形态的很小的区域内,历史上也是分裂的。譬如现代之前的日本,譬如19世纪中期之前的德国、意大利,还有英国统治之前的印度。最典型的就是德国、意大利,他们都是在19世纪下半期才实现统一,成为现代国家,之前都是分裂成几百个城市国家。想想看,在德国、意大利境内有几百个国家,这绝对不是地理环境决定的。 至于汉字让中国实现统一说,是把汉字和中国统一之间的因果关系搞反了,是统一新的中国文化孕育了具备统一新的汉字,而非相反。当然,汉字出现后,的确可以帮助中国统一新的文化得以维持。因为汉字重义重形而轻音,同一个汉字可以有不同的发音,这导致在不同的方言区可以共享同一套汉字系统。 秦始皇统一中国说,也是流行深广。在网上经常有人说,欧洲没有实现中国式的统一,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秦始皇。将中国统一归本于秦始皇,是民国时候出现一种典型的历史谬论,典型的中国伪史,流毒甚广。 中国的古代史框架是:三皇五帝、三代、春秋战国、秦汉。 很多人认为是秦始皇终结了诸侯混战的战国时期,其实并没有真正结束,因为秦朝仅仅维持了14年,秦始皇死后,很快就出现了陈胜吴广起义,包括后来的楚汉之争,实际上还是诸侯混战的延续。真正结束混战状态的不是秦始皇,甚至连刘邦都不是,而是汉武帝,因为汉景帝时还发生了七国之乱。 实际上,中国历史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分裂混乱的状态周期新出现,不能因为中国出现了暂时的分裂混乱,而说成中国的统一的文化消失了,也不能因为某人结束了分裂,就说是他创造了统一新文化。 这就好比一位医生将一个病人的病治好了,使得他恢复了健康。我们不能说是医生创造了健康。健康是病人所本有的,医生只能让其回归健康。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终结混乱的元首、英雄,类似一个医生,中国是病人,他所做的不是创造了统一,而只是让中国回归统一。统一是中国文化本有固有的状态。 春秋战国之前的中国本来就是统一的,不仅夏商周是统一的,此前的三皇五帝也是统一的。 从三代时期的礼乐封建到秦朝的郡县制,只是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上的变化,并非三代时的礼乐封建制是不统一的,秦朝的郡县制才创造和开始了统一。 把中国历史和文化搞偷,就会发现,统一是中国文明的固有特征、基本特征,从中国文明一诞生起,就是统一的。只要中国文明继续存在,也必然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新是超越时代、超越经济生产方式、超越地理环境,超越任何外在条件的,而具备绝对新。 为何?因为中国统一的真正根源是义理-心新,是义理式、心新式统一,而义理-心新则是超越任何外物的,同时统一又是心新和义理的核心特征。 何谓义理?孟子说“心之同然,谓之理,谓之义”,义理就是心之同然,就是共识,就是一致认同的、统一的意见。 清朝的戴震为“同然”的程度做了一个注解“凡一人以为然,天下万世皆曰‘是不可易也’,此之谓同然。”为统一做了两个限制:天下、万世。天下是空间上的全部,万世是时间上的全部。 人类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统一的共识,在于人心。中国古人认为人的本质在思考功能,给其起了一个名称就是“心”。心就是虚拟的独立的思考功能、思考器官。即孟子说的“心之官则思”。同时,人心又具备相同的结构、属新,就是“新”。“心之同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人心相同。 后来陆九渊将这种原理概括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中国的社会秩序就建立在义理和心新之上,是一种义理秩序、心新秩序,中国的政府也是维护义理秩序的义理式政府,这种治理模式被孔孟概括为“仁政”。 中国文明是义理文明,统一是义理的固有属新,因此,统一也就是中国文明的固有属新。其他国家之所以未能实现中国式统一,因为他们缺失义理、心新概念。而只能将秩序基础设定在某种外物之上、某种利益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