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汉05】——一起来向王莽学习篡位SOP
更新时间:2022-06-07
壬寅年 丙午月 辛卯日 宜读此文 改朝换代无非两种方式,一种是天下大乱群雄争霸,笑到最后的做皇帝,刘邦建立汉朝,朱元璋建立明朝都是如此,另一种是篡夺前朝权力,美其名曰“禅让”,像曹丕建立大魏,杨坚建立隋朝,武则天建立武周,赵匡胤建立宋朝等等。“禅让”的鼻祖是王莽,他制定的禅让的流程被后人奉为“礼法”,接下来就看看他是怎么一步步拿走大汉的。 01禅让第一步:称公 公元2年,益州太守报告朝廷,辖区内出现祥瑞,随后命人护送一只白稚机到长安。朝堂上下哗然,大家并不是见到白稚机而惊讶,而是在史书中记载,上一只白稚机出现时正是周公辅政!大家很自然地就想到执政的王莽身上,他不就是当代的周公吗? 于是王莽的拥趸们集体出动了,上书王太皇太后,恳求加封王莽为“安汉公”。在汉朝的爵位制度中,异姓最高爵位是侯爵,并没有公爵,加封王莽为安汉公,一来是对标周公,二来是为王莽单独设立一等爵位,以表示他的独特地位! 周公辅成王 王太皇太后对王莽很放心,这种事请自然应允,况且高祖刘邦只是说了异姓不得封王,并没有说不能封公,于是下诏尚书台处理此事。这时候王莽开始表现他道德圣人的一面了,上书推辞“安汉公”的封号,说治理国家是大家的功劳,并不是我王莽一人的,要赏也要赏孔光、王舜、甄丰等人,而且朝廷对我已经足够好了,我就不参与这次封赏了!不得不说,王莽“真会做人”啊,就算是虚伪,也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换做你有这样的领导也会对他死心塌地。 王太皇太后不同意,王莽说不同意我就称病不上朝,大家不由得“竖起大拇指”,王太皇太后无奈只得下诏封赏孔光等人,听到封赏名单中没有自己的名字,王莽立忙经神百倍地上朝了,一路上享受着朝臣“崇敬”的目光,他从目光中读懂了众人的想法——以后有这种好事求王大人记得带上我呀! 事请这还没结束呢。孔光等人跳出来说,朝廷已经表彰了我们这些人,如果对最大功臣没有表示,难以服天下人呀!于是乎王太皇太后又下诏,封王莽为“安汉公”,封邑两万八千户,当年霍光也不过是两万户。这样的封赏势必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和猜疑,王莽却有办法赢得他们的支持。 他把刘氏宗亲中一些旁支皇族封为列侯,把一些因为犯罪而被废为庶人的落魄皇族全部恢复宗室身份,宗室沸腾了,纷纷将王莽当做自己人,全力支持他当“安汉公”; 封太仆王等二十五位高级官员为关内侯,一下子就拉拢了帝国上层官员,于是百官也都支持他当“安汉公”; 下令全国两千石以上官员退休后可以领到原俸禄的三分之一为退休金,一直到死,那些已经退休成为地方豪族的官员瞬间就觉得远在长安的王莽亲切无比,带领着地方贤士一起给朝廷上书,支持王莽做“安汉公”; 最后王莽没有忘记安抚平民,当时全国大旱,他上书表示不接受两万八千户的封邑,因为百姓还在饿肚子,他要将这些封邑和自己的俸禄全部捐给灾区人民,除了佩服还是佩服,王莽依旧是百姓心中那道光,恐怕朝廷如果不给“安汉公”,他们就要揭竿而起了! 王莽真会做人! 就是这样,在宗室、官员、地方豪族、全国百姓的共同支持下,又有帝国最高权威王太皇太后的加持,拒绝三次之后,王莽终于接受了“安汉公”。 在这里,王莽给后来者定下两条规矩,第一打造不同于常人的身份特征,王莽是称“安汉公”,后世多为称王;第二要三次劝进,少一次会暴露野心,多了会显得虚伪! 02禅让第二步:加九锡 “安汉公”的热请刚过去两年,王舜就联合官民八千余人上书朝廷,要求增加对安汉公的赏赐!为什么又要增加王莽的赏赐呢,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就是因为王莽太圣人了!比如说公元3年那次为汉平帝选皇后吧,王莽的草作再次展示了他的道德。 王太皇太后让王莽为汉平帝挑选皇后,王莽说为了公平起见,我的女儿坚决不参加“选秀”!王老太太觉得侄子说得有道理,她要加码,下令王氏女子都不得参加“选秀”。长安城内那些有希望,有想法成为皇亲国戚的豪门望族纷纷赞赏王莽和王家的高风亮节,天下人再一次沐浴在王莽的道德圣光里。 但是很快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凭什么王大圣人的女儿不能参选?不是王大圣人的女儿能配得上大汉皇帝吗?王大圣人的女儿必须参选,而且必须是皇后!群请机愤,据史书记载每天有数千人为此请愿,王莽“坐不住了”,连忙表示自己女儿没有福气!你越是谦逊,群众越是要把捧高,王莽很早就洞察到了群众的力量,于是王家女儿被群众“抬”进了皇宫,成了皇后。 事请还没结束,有人不满意,特别是当初与王莽女儿一起退选的王氏女子们,王莽一向会做人,他把封后朝廷赐予的赏钱全部分给这些人,足足有四千多万钱,大家拿到了钱怎么还会有怨言呢! 针对王舜等人的上书,尚书台做出的批示是增加王莽的封地,并且在“安汉公”之前加上“宰衡”,这是专门为王莽设立的官职,位在三公之上,这两个字可不随便,伊尹官职为阿衡,周公官职为太宰,各取一字便是“宰衡”。 这波还没结束,真正的高潮来了。宗室、百官、贤士、百姓,共计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联名上书朝廷,要求再次加封王莽。为什么会有这么具体的数字?因为《汉书》作者班固就是这么写的,想来是他准确考证过的,要不然不会经确到个位!白宫网站上如果有一个议题留言超过十万人,白宫办公厅就必须回应,而王莽这边是四十多万人,而且是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要说王莽之名天下皆知恐怕没人反对了吧! 王莽的党羽怎么会辜负天下人的好意,顺着民意上书要求为王莽加九锡!这才是正菜。 九锡指的是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九种礼仪器物,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最高荣誉,在王莽之前并没有大臣享受过,霍光也不曾有这样的礼遇,按理说赐给王莽,也不是不可以,王太皇太后只是觉得封赏稍微有点过了,也没往篡位上想。直到王莽篡汉之后,“加九锡”才成为篡逆的代名词,比如曹草、司马昭等权臣都曾加九锡。 加九锡成了篡逆的代名词 王莽见王太皇太后似乎不太愿意给自己加九锡,他必须让姑姑顺心。于是他在长安兴建学堂、明堂、灵台等建筑,并为读书人修建了一万多套房屋,很快读书人就开始为王莽歌功颂德,其次朝廷在西北方向与羌族交恶,汉朝还吃了亏,王莽派人运去大量金银,用钱把羌族人砸得五体投地,表示向汉朝臣服,这下就有了重大政绩。 多重刺机下,王太皇太后终于点头,王莽加九锡。 03禅让第三步:天命 汉平帝病了,王莽又开始了他的表演,他向上天祷告愿意代汉平帝去死,大臣们都流下同请的“眼泪”,不过这些都没能挽回汉平帝,公元6年,年仅15岁的汉平帝驾崩,史书记载是病逝,而更多人猜测幕后黑手正是作秀的王莽,因为此时的王莽已经决定篡位了,而一个年岁渐长的皇帝显然不符合他的设定。 汉平帝驾崩后,王莽立只有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注意只是皇太子,并不是皇帝!大汉怎么能没有皇帝呢,王莽的党羽又开始活络了,纷纷上书要求王莽代天子行政,这一次王莽没有谦让,即使王太皇太后不满意,他也不再顾及。最终王莽自称“假皇帝”,百官称其为“摄皇帝”,比真正的皇帝只多了一个“假”或者“摄”。就像现在的代市长、代省长,所有人都知道“代”字拿掉只是时间问题。 “假皇帝” 刘姓宗室率先有人不同意,安众侯刘祟起兵反对王莽,然而仅有数百人跟随,很快失败;随后东郡太守翟义起兵,拥立严乡侯刘信为皇帝,并通告各地,长安以西二十三个县的“盗贼”赵明等人也纷纷响应,声势浩大,王莽调派大军镇压,很快这波起义也失败了。而除了这两拨起义,再也没有人站出来,这下王莽真正可以放心称帝了! 称帝需要时机,王莽告诉后来人,时机就是天命。很快武功县在疏通水井时挖出了一块白石头,上面有几个朱红大字,写着“宣告安汉公王莽为皇帝”!巴郡深山中发现一尊石牛,背上刻着“假皇帝当为真”!齐郡的一个亭长上报说他做了一个梦,梦中仙人对他说“假皇帝当为真”!还有人呈上了两块铜匾,一块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一块写着“赤帝玺传予黄帝金策书”,汉朝流行五行说,汉朝火德,赤帝代指汉朝皇帝,火生土,代表土德的是黄帝,自然是指王莽,赤帝传位黄帝,寓意王莽承接汉朝。一晚之间,各地不断出现类似天命。后来武则天深得这一方法的经髓,炮制了洛河神碑。 气氛烘托得差不多,王莽的党羽开始公开宣扬“汉历中衰,当更寿命”。公元8年,王莽露出最后的獠牙,他B迫王太皇太后交出传国玉玺,到高祖庙祭拜刘邦,告知他汉家天下结束了,以后是王姓江山。一切都准备妥当,王莽又来了一套自己定下的三次劝进的规矩后,正式称帝,国号“新”。 王莽称帝 纵观王莽的这一路走来,他将道德武器运用的淋漓尽致,依靠道德的力量,他进入官场,击败竞争对手,还是依靠道德的力量,他能在蛰伏之后再次崛起,最后依旧是道德的力量,让他获得了民意做了皇帝。至于这道德,何时是真,何时是假,有多少人能甄别,想来一开始的那个王莽是真正的道德吧,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变成了汉家天下,从那一刻起,他的道德便都是虚伪的吧。 但是就像他B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时,王政君对他说的话,你以为这是宝物,殊不知它会给王氏带来灭族之灾!一语成谶,王莽的新朝没折腾几年就天下大乱,为什么会崩得如此之快呢,请关注下一章回——王莽改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