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今晚报:旧文化的“硕果”——蔡元培的几个侧面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_媒体南开】

李新宇

蔡元培是旧文化造就的,受旧文化浸染极深。中国传统重孝道,这种传统使蔡元培成了一个孝子,甚至有些极端的表现。比如,他《礼记》中有尊重父辈“不叫进不能进,不叫退不能退”的说法,蔡元培在他六叔面前就曾侍立一侧,叔父睡着了,他不敢离开,直到叔父醒了,叫他离开,他才离开。再比如,“二十四孝”中有“割股疗亲”的事迹,蔡元培也曾仿效:他的母亲病了,他就偷偷地把左臂上的肉切下一片,放进煎要的锅里,煎要给母亲吃。割肉疗亲,本就没道理,但蔡元培还是那样做了。当年的蔡元培,就是这样传统。

蔡元培是科举路上的成功者。在科举路上,他虽算不上很顺利,考秀才,考举人,都曾落榜;但他17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24岁参加会试,26岁中进士、点翰林,这在科举路上也算比较顺利了。

我这样说蔡元培的科举道路,可能朋友们已经发现了问题:会试合格之后不是接着参加殿试吗?蔡元培怎么会试和殿试隔了两年?这的确很反常。24岁那年,他赴京参加会试,在被录取的327名贡士中名列第80,应该说成绩不错。按照当时请况,举人参加会试,被录取者是贡士;贡士经复试后参加殿试,被录取者就是进士。蔡元培却在会试之后没有参加复试和殿试,结果进士就晚了两年。为什么这样?他在《自写年谱》中曾经解释,说是因为知道殿试很重视字写得怎么样,而他的字写得不好,所以准备回家好好练练字,下一科再参加殿试。之所以能这样做,也因为当时有这样的成规:贡士因事耽误殿试,可以在下一科补考。也就是殿试允许上一科的贡士参加。两年后,蔡元培进京参加殿试,考中了。那一科进士录了317人,蔡元培是二甲第34名。大家知道,进士分三甲:一甲是头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人就多了,一般是一百多人,赐“进士出身”;三甲一般也是一百多人,赐“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都是进士。蔡元培中了进士,朝考后被授翰林院庶吉士,也就是俗话说的“点了翰林”。

关于蔡元培参加殿试的请况,他在《自写年谱》中曾写道,他回家后的两年,也没好好练字,但听说张之洞殿试时卷子也不合规矩,却中了探花,所以才有勇气去参加殿试,结果真的考中了。原因何在呢?听说是因为他的卷子受到了阅卷大人汪鸣銮的赏识。有一位阅卷大臣曾提出异议,说他的字不是馆阁体。汪鸣銮说:这是学的黄山谷。黄山谷,著名书法家,如果因为字写得像黄山谷而考不中,说得过去吗?所以阅卷官们一听,就都在卷子后面圈了圈,录取了。

也就是说,蔡元培中进士,是有点侥幸的。如果没有汪鸣銮,恐怕就难说了。

不仅卷面上的字体侥幸被承认,他的文章也不大合规矩。他的八股文在乡试时是侥幸被看中,会试时又是如此,第一场的卷子到了阅卷官面前,被发现简直不像八股文。幸好有第二场、第三场,阅卷官们发现他知识渊博,很有才气,所以录取了。

蔡元培看上去中正平和,很传统,但事实上很有个新,为人处世写文章,都常常有点怪。吴稚晖说过,在他尚未知道世间有孙文之前,就知道世间有个蔡元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江南有三篇“怪八股”在广泛流传,其中之一就是蔡元培的:写的是八股文,却要写成“怪八股”,这就是个新的冒险显示。

无论哪个时代都一样,如果不懂规矩、完全不守规矩,就无法在体制内生存,但有些有才华的人却又不愿老老实实守规矩,所以就要有所突破。这是很危险的,常常要碰得头破血流,葬送了前程。但是,当变革的时代到来之际,这种不大守规矩的人却总是有人赏识。蔡元培中举人、中进士,都是遇到了赏识他的人。

  • 上一篇:日本女护士嫁给中国将军64年,生下歌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