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在伪满洲国有多大的权力?
更新时间:2022-06-08
答案是没有多大,或者说没有也行。 不说别的就这个伪满洲国的政府机构中,光日本官员的占比就占了绝大多数,而且都是重要位置。 这也就算了,溥仪要出趟门都要向负责监视溥仪的一个小小的日本中佐报告,人家不同意,溥仪连门都出不去。 就这位中佐,硬生生地靠着这个功劳,给熬成了中将。 这位中佐的名字叫吉冈安直,他其实就是关东军的代言人,从1934年到1945年就一直跟着溥仪。 按照溥仪自己的话说: “我出巡,接见宾客,训示臣民,举杯祝酒,以至于点头微笑,都必须在吉冈指挥下行事。我能见什么人,不能见什么人,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以及出席什么会,会上讲什么等等,概听他的吩咐。” 光说这两点,就足以说明溥仪在伪满洲国的权力大小了。 想把这件事说得更加明白,最好把溥仪怎么当上伪满洲国皇帝说起。 傀儡皇帝 当年溥仪被特赦之后,有一次外国记者来采访他,幽默地说过,这辈子他做了四次皇帝。 第一次是他三岁的时候,继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张勋复辟的时候,又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日本人扶持他坐上了伪满洲国的皇位;第四次是,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那么当年日本人为什么要扶持溥仪呢?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轻轻松松地占领了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分,被日军占领之后,日本要对这片土地实行殖民统治。 老话说得好,人要脸树活皮,日本人要建立殖民统治,也不能那么明目张胆地干,必须套一个壳来进行他们的殖民统治。 当时日本参谋本部对于这个问题就设计过好几个方案: 比如在东北三省建立一个名义上还归属国民党的一个亲日政权,类似于大汉间汪经卫那样的。 第二个干脆就成立一个独立的国。 最后一个方案,干脆直接将东北三省吞并之后,划入日本就完了。 最终三个方案,放到桌子上讨论,日本人吵吵的面红耳赤的,最终确定了第二套方案。 而伪满洲国的基本框架,是在1931年九月十九号到二十二号,一帮子关东军参谋在沈阳馆,也就是现在的辽宁宾馆讨论之后产生的。 参与这件事的有在东北出差的日本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建川美次少将,关东军的一大堆参谋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奉天特务机关花谷正等等。 当时石原莞尔一上来,就请绪机动的发表了一通话: “只有把满蒙作为日本领土,才是解决满蒙问题的唯一办法。” 很疯狂,很狂妄是不是?其实这种思想石原莞尔一直就有,在他的手记《关于满蒙策略之我见》中,他就写过猖狂到极致的话: “汉民族即使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也可以断言他们没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一个近代国家。日本对于满蒙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力量,没有日本的帮助,满洲的民众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和平安宁的生活。” 就这么得,这些人通过一番讨论,最终在九月二十二号的早上,在沈阳馆一号室,做出了决定,最终就形成了一个方案叫《满蒙问题解决方案》。 这个东西最后由关东军用电报的方式,发给了当时的日本陆军大臣和参谋长。 于是我们在历史上,就看到了满洲国,而这个政体前前后后存在了十三年零五个月。 这份东西是出来,但还却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哪就是现在居住在天津的溥仪。 那么为什么会选择溥仪呢? 后来的花谷正回忆,他们挑选人的时候,确立了三个条件。 第一个要出生名门,德高望重,至少在东北这个地方是这样。 第二个家庭本身在满洲就有很高的统治地位。 第三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愿意和日本合作的。 根据这三个条件溥仪是最为合适的,毕竟清朝的起源就在东北。 而且当时,日军要溥仪过来其实不是给他当皇帝的,而是让他作为伪满洲国的元首进行执政的。 但这并不妨碍日本人用谎言的手段,先把溥仪给骗过来。 于是日本就开始提前布局,1931年九月二十八号,吉林省就莫名其妙地宣布不听中国政府的了,到了10月十七号,辽宁省也开始宣布,建立什么“新的政权”等等 这一切日本人都是为了谋划成立伪满洲国做准备呢? 当然了日本人为了对地方上实施控制,关东军还在沈阳这里成立了“自治指导部”。 这个部门是干什么的呢?制定各种制度,条例,章程的,顺便举办一些个为这个傀儡政权服务的骨干培训所。 让这些培训出来的家伙,带着制定出来的条例,章程回到地方上,这就开始组建县,市的伪政权。 所以在溥仪来东北之前,日军已经将这个伪政权上上下下都把控好了,溥仪来了也只能是一个傀儡。 于是我们在1931年的十一月,就看到了土肥原带着一些汉间队,去了溥仪在天津的居所。 为了能够顺利地把溥仪带走,土肥原不仅要求中国军队撤离到距离日租界三百米以外的地方,还发色了三十多发炮弹,就这么猖狂。 到了十一月十号的晚上,溥仪就跟着土肥原这些人离开了天津。 那么溥仪怎么就愿意跟着日本人去东北呢? 其实说到根子上,就一句话,溥仪还在想着他的复位,想着登基大典。 其实我们都知道,日本人可不这么想,他们仅仅是想把溥仪弄到东北三省,给他一个元首之类的职位,让他执政而已,至于他想的这些东西都是没有的。 当然日本人可不会当着溥仪的面说,怎么让溥仪高兴怎么说而已,只要溥仪去了东北,那任何事请可就不由溥仪了。 其实,在去之前溥仪到是询问过一些人,比如他的老师,八十四岁的陈宝琛。 陈宝琛不愧是溥仪的老师,看得也通偷,就说这件事请一准就是罗振玉这些人和溥仪说的。而且还明确指出,关东军就派了一个大佐级别的人过来说这件事,本身就很可疑,不能贸然相信。 但溥仪这个时候,已经被复位的想法冲昏了头,坚持相信了熙洽的信。 那么这位熙洽又是谁呢? 熙洽是满洲八旗正蓝旗人,在1928年东北易帜之后,就担任起了吉林东部边防军服饰林公署参谋一职。 之前控制吉林省的就是这位熙洽,日军之所以可以不费一抢一弹,就是他开的方便之门。 信里的大概内容就是,二十年的等待时机终于来了,让溥仪赶紧回到祖宗的发祥地主持大局。 所以面对这种有或,溥仪对于师傅陈宝琛的话不听就不说了,还有些厌烦。 最终陈宝琛说: “天与人归,势属必然,光复故物,又岂非小臣终身之愿?唯局势混沌不分,贸然从事,只怕去得容易回来难。” 于是溥仪就开始了和土肥原贤二的接触,土肥原贤二是什么人,出了名的中国通,其实过去说日本人是中国通,这些人大多数的身份都是间谍,和破坏中国内部关系的人员。 当然双方的接触,溥仪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个建立起来的政权是什么新质的,是共和,还是帝制,或者是帝国? 土肥原贤二回答自然复合溥仪的口味,所以溥仪跟着就去了东北。 不过这还不够,最终土肥原贤二将日本和溥仪的接触公布在了报纸上,而且还给溥仪居住的静园邮寄炸弹。 这么说吧,溥仪在天津度过的七年时间,他周围的武装警卫和便衣警察都是日本人安排的,他其实是被日本人严密地监控起来。 所有的这些草作,就是让溥仪感觉在天津继续呆下去会不安全,让他尽快地下定决心离开天津。 当溥仪决定离开天津之后,土肥原贤二又煞费苦心地搞了一些汉间,制造了一些烧乱,掩护溥仪离开天津。 溥仪整个离开的过程,就只有关东军仅有的几个头头脑脑知道全部过程,如今也仅仅保留下一张,溥仪一行人在日本淡路丸上的一张照片。 照片上的溥仪戴着一顶礼帽,身上穿着见披风坐在甲板的椅子上,只是他并不知道,这一去并没有他想的那么风光。 溥仪来到东北 1932年二月二十三号的时候,溥仪在前肃亲王公馆里见到了到访的板垣征四郎,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板垣征四郎明确的告诉了伪满洲国的政体是什么样子。 当时根据溥仪写的回忆录来看,溥仪看板垣征四郎递交上来的《满蒙人民宣言书》,肺都气炸了,以至于声音都有些变调了,质问板垣征四郎这是一个什么政体的国家。 板垣征四郎这才明确地告诉溥仪,这不是复辟,是一个全新的国家,通过日本人建立的东北行政委员会通过的决议,推举溥仪成为元首,进行执政。 而在这个交谈的过程中,板垣征四郎用了之前日本人压根不会对溥仪的称谓——阁下。 要知道,在这之前日本人,尤其是土肥原贤二见到溥仪,都会称呼溥仪为宣统帝,或者皇帝陛下。 那么溥仪后悔了吗? 之前我们说的陈宝琛是溥仪的老师,后来去了一趟旅顺,对溥仪做过一次劝说,但溥仪没有回头。 其实之后,溥仪的父亲也做过尝试,让溥仪回头,但都没成功。 溥仪在东北“执政”两年之后,这才如愿以偿地变成了皇帝,年号也从之前的大同,变成了康德。 其实不管是执政,还是皇帝,在日本人的眼里都一样,仅仅是一个符号罢了,实质上并没有任何的改变。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日本人在东北的权力。 在1932年九月十五号的时候,日本审定,认可批准了一个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和伪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胥签订的一份《日满协定书》。 好吧,不得不说这句话很绕口,一份双方签订的东西,要经过日本政府的审定,认可和批准才能通过。 那么这个东西都说了点什么? 在这里边规定了,伪满洲国的国防,铁路,治安,港湾,水路,空路这些所有的东西都交给日本人管理。 当然还规定了日本人可以在伪满洲国担任官吏,以及矿山和各种资源日本都有权开发。 (比如粮食,东北地区年产两千万吨的粮食,但每年要向日本提供一千多万吨的粮食,我们东北农民一年下来除了来年的种子之外,糊口的粮食都不够,只能吃一点粮食和榆树籽锯末混合的协和面度日) 日本军队需要的物资和各种设备,伪满洲国必须提供,而且日本还有权向这里进行移民。(后来日本人打算二十年内向东北移民五百万人,截至到1944年,日本人移民来一百六十六万人) 这些条款有很多,其实说到根子上,整个东北所有权力都移交给了日本人来处理。 而伪满洲国的各种任命,尤其是重要官职的任命都必须经过关东军司令官的同意才成。 还有教育方面,当时伪满洲国建立了大学,就这么个大学里头,90%以上都是日本人,用日语教学。 所以双方其实是一种从属关系,或者更加直白一点就是殖民地。 至于溥仪本人,他的宫廷官吏重要的职位上都是日本人来承担,这些日本人不仅掌控着各种印章,总之生活起居饮食都在日本人的监控之下,就在溥仪居住的宫廷里头,还有日本人的宪兵队。 所以溥仪从公到私的所有生活细节都被日本人把控着。 说个具体数字就清楚了,在伪满洲国宫内府中有七百多个职员,这些职员中有十分之一是日本人。 看着貌似占比不多,但这些日本人都占据着重要的职务。 而溥仪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各种文书上写上,知道了,照办,可之类的字,至于这些东西内容,溥仪压根就不用看。 因为看不看都一样,他看到的东西,是不能修改和否决的,他的任务就是签个字而已。 |